《利未記》第二章承接第一章的燔祭,規定了素祭的條例。素祭以細麵、油與乳香為主,不涉及流血,表達獻上勞苦的成果,象徵生命的奉獻與感恩。此章強調素祭的成分、禁止與添加,顯示神對敬拜生活的細緻要求。 一、素祭的基本規定(2:1–3) 「若有人獻素祭為供物給耶和華,要用細麵澆上油,加上乳香。」(v.1)素祭要取出一把細麵和油,連同乳香焚燒在壇上,成為「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記念」(v.2)。其餘的要歸給亞倫和他的子孫,作為至聖的物。 屬靈意義:素祭象徵人將勞苦的成果獻上,表達感恩。焚燒在壇上的部分象徵獻給神的敬拜,而分給祭司的部分顯示神對祂僕人的供應。
二、不同形式的素祭(2:4–10) 素祭可用烤的餅(無酵,抹油或加油)、用鐵鏊做的薄餅、或用鐵鏽做的(即鍋中烤的)(v.4–7)。不論何種形式,都要獻上給祭司,再取出一部分焚燒,其餘歸祭司(v.8–10)。 屬靈意義:敬拜形式可以有多樣性,但必須合乎神的原則(無酵、抹油、加乳香)。神重視的是心意的真誠與遵行祂話0⁰語,而不是外表形式的華麗。
三、素祭的禁忌與要求(2:11–13) 素祭中不可有酵與蜜(v.11),因為這些會使食物發酵、敗壞,象徵罪與敗壞。可以獻為初熟之物,但不可作為獻壇的馨香之祭(v.12)。所有的供物都要加鹽(v.13),稱為「你神立約的鹽」,表明聖潔、純全與永恆不變。 屬靈意義:酵象徵敗壞與罪,蜜象徵屬世甜美卻易腐壞的東西,都不能與聖潔的獻祭混合。鹽象徵純潔與堅定,表明獻祭必須帶著聖潔與忠誠。敬拜不是迎合人的喜好,而是分別為聖,符合神的屬性。 四、初熟之物的素祭(2:14–16) 以色列人獻素祭時,也可獻新穗子經火烤過的細粒,澆上油、加上乳香(v.14–15)。祭司取一部分連同乳香焚燒,作為火祭獻給耶和華(v.16)。 屬靈意義:初熟之物象徵將最先、最好的歸給神,表示祂是萬福之源。這也是後來「初熟的果子」的神學基礎,指向基督是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 《利未記》第二章的素祭揭示了幾個屬靈原則:敬拜不僅是獻牲畜的贖罪,也包括將勞苦的成果獻上,表達感恩與奉獻。敬拜的純正在於無酵與無蜜,象徵遠離罪惡與敗壞。敬拜必須有鹽,象徵聖潔、忠誠與不變的盟約。將初熟的獻上,表明神是首先、也是最配得的。 素祭指向基督:祂是無酵無瑕疵的生命,被聖靈(油)所膏,成為馨香之祭獻給神。信徒蒙召不再獻麵粉與油,而是「以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12:1),在日常的勞苦中將生命歸給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