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嗎?
全台最容易上演「內心小劇場」的不是青少年,而是30–45歲的大人!
沒錯,就是你!滑手機時默默心跳加快,想睡卻腦袋開會到凌晨,白天還要裝作「一切安好」。
一、哪個世代最焦慮?
1. 成年人(30-45歲)
- 近 1/4 有焦慮或憂鬱困擾,光想到月底信用卡帳單就夠了。
2. 兒童和青少年
- 焦慮症超常見,比 ADHD 或憂鬱還高!但常以肚子痛、頭痛來「隱形抗議」。
二、焦慮從哪裡來?
1. 壓力型
- 工作 KPI、家庭作業、月底繳款單三合一 combo。
2. 健康型
- 慢性病或心理疾病「聯手合作」,讓焦慮再+1。
3. 基因型
- 爸媽送的,不用還。
三、焦慮會長怎樣?
- 神經質、坐立不安,隨時像咖啡喝太多。
2. 感覺「危機四伏」,但其實只是老闆傳了個「有空嗎?」訊息。
3. 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滿頭大汗——不用運動也能燃脂的概念。
4. 難以集中注意力:專注力比 Wi-Fi 還不穩定。
四、為什麼大家都逃不掉?
心理學家 Mark Leary 說,人腦裡有個「社交人氣排行榜」。
社群媒體一刷,別人度假、升職、買房子,你就自動覺得自己在邊緣角落蹲著。
結果呢?手機越滑越焦慮,焦慮又讓你更想滑手機——恭喜,你已經進入了焦慮世代無限循環。
🌳Mio人資長提醒
科技是工具,不是手銬。能享受便利,但別讓它把你的大腦變成「焦慮自助餐」。
海涵人資顧問 | 中小企業內訓 | IATOPL CBSM
邀請您加入海涵人資 | Line @ ID:@human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