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訪談 100 位學員的計畫中,我特別期待能聽到不同身份的人,如何在圖解學習與人生轉折中找到力量。
這一次,我坐下來與 swear 老師對談,三十分鐘的交流卻像是一趟完整的人生縮影:從快樂學習的童年,到求學時期的摸索;從教職現場的熱情,到最後選擇離開教職、投身自由教育者的勇敢決定。
學習的起點:快樂與自學的策略
swear 老師談起小學時期,語氣裡帶著一種懷念。
那是一段快樂學習的時光,她很早就養成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在課堂之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不過,真正的挑戰出現在 國一的數學代數。
從小學到國中的轉換,就像一場坡度突然加陡的爬升。數學不再只是加減乘除,而是充滿符號、未知數、抽象的推理。
對當時的她來說,這是一道難以逾越的牆。
但與其說她被卡住,不如說她在「卡關」中摸索出自救的方法。
她不斷翻閱參考書,請教老師,也設計出自己能理解的解題策略。這份韌性,讓她挺過了那段時光,也為往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多年後回頭看,她才明白:這份自學精神,正是讓她能夠一路走來,最後選擇成為一位老師的原因。
命定之書:《與成功有約》
在整段求學歷程中,有一本書對她影響深遠,那就是 《與成功有約》。
她稱這本書為「命定之書」,因為書中提到的價值觀,深深地塑造了她對教育的理解。
這裡補充多年前我針對這本書做的圖解筆記^^
誠信、使命感、影響力,這些字眼不再只是抽象的詞彙,而是她帶班級、引導學生的行動指南。
她相信,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陪伴孩子成長,幫助她們找到價值與方向,這份信念,伴隨著她走入了教職生涯。
教師時代:創新與挑戰並行
成為老師後,swear 老師並沒有選擇安逸的道路。
108 課綱推出後,需要設計新的彈性課程,她不僅沒有退縮,反而和夥伴們從零到有,設計出兩套完整課程 ——「科學藝術遊」與「世界地球村」。
這是一場勇敢的冒險。
大部分老師可能會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她偏偏熱衷於創新,喜歡挑戰未知。
這份勇氣,讓她在教育現場中,成為少數願意實驗、願意突破的人。
然而,教育現場並非只有熱情。
困難的挑戰,其實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家長的壓力:最深的無力感
她分享了一段難以忘懷的經歷。
班上有一個聰明的孩子,卻經常缺交作業。多次與家長溝通,對方卻無動於衷。
最後,因為缺交導致平時分數不足,孩子錯失了「市長獎」。
媽媽的反應卻不是檢討孩子,而是一通電話怒吼:
「老師,你是不是討厭我們家小孩?所以才讓她沒拿到市長獎!」
這樣的指責,深深刺痛了她。
還有一次,她剛生完小孩,仍在請產假期間。
班上發生了兩個孩子的衝突,對方家長不顧一切,直接打電話要求她「立刻處理、立刻交代」。
那一刻,她感受到的是壓力與無情,而不是理解與支持。
她坦言,那段時間對教職的熱情被磨損殆盡,班級經營與家長關係,常常讓她心灰意冷。
離開教職:成為自由教育者
經過多年的累積,她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在 2025 年離開教職。
這對很多人來說是震撼的,因為她曾經以為自己會教到退休。
但她選擇了另一條路 —— 成為自由講師,專注在家庭教育與學習策略推廣。
她成立了「科藝瘋狂遊Sh村」:https://www.facebook.com/crazysteamofsh?locale=zh_TW
持續辦理公益講座,強調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學校,必須延伸到家庭。
她希望幫助家長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陪伴與示範,而不是一味的指責。
有趣的是,許多家長會問她:「為什麼我們家小孩都聽你的話?」
她的答案很簡單:以身作則。
「我叫孩子閱讀,我自己就先讀書;我叫她們少用手機,我自己就放下手機。」
這樣的真誠,才是教育最深的力量。
圖解帶來的改變
談到圖解,她笑著承認自己原本是「完全不畫圖」的人。
理工背景讓她習慣用文字、邏輯處理問題,對於繪圖甚至有點抗拒。
但在學習圖解後,她逐漸跨越心魔,開始嘗試用圖像組織資料,帶著學生做報告。
半年下來,她看到驚人的改變:
- 學生的筆記更有趣,複習更有效率。
- 自己整理思緒的速度大幅提升。
- 從資訊到 PPT 的轉換變得輕鬆自然。
更有趣的是,她的女兒本身就是個「超會畫圖」的小高手,女兒甚至組了一個小團隊:她負責出點子,姐妹們有人專職畫圖,合作無間。
這樣的家庭氛圍,正好驗證了「教育影響家庭,家庭反饋教育」的循環。
圖解不只是工具,而是一種現場力量
swear 老師特別強調,圖解的價值並不在於畫得多美,而是在於 現場溝通。
「當我和學生、家長對話時,拿起紙筆把想法畫出來,彼此就能建立共識與信任。」
這種共創與交流,不是 AI 繪圖能取代的。
因為真正的教育,是當下的互動,是人與人的連結。
我的反思
與 swear 老師的訪談,讓我再次體會到:教育不是單一場域的事情。
它發生在教室裡,也發生在家裡;它需要老師的熱情,也需要家長的支持。
而圖解,正好是這條連結的橋樑。
swear 老師用她的故事告訴我們:
- 學習挫折可以成為轉機。
- 家長的身教,遠比任何說教有力量。
- 圖解不只是學習工具,而是一種「改變現場」的能力。
離開教職,對她來說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
就像她說的:「教育的核心,是讓生命影響生命。」
想系統化學習「用畫圖解決問題」,歡迎加入「圖解力全攻略」線上課喔!,輸入drawtowin,還可折抵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