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利門書》是保羅最短的一封書信,也是最個人化的書信之一。怎麼理解保羅寫信給腓利門,庛護奴隸阿尼西母這件事?阿尼西母相關記錄如何?是否驗證了保羅的慧眼?
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涉及了《新約聖經》保羅寫給腓利門的信,以及其中的奴隸阿尼西母(Ὀνήσιμος, Onesimus)的角色。下面我從幾個面向整理:
一、保羅與腓利門書的背景《腓利門書》是保羅最短的一封書信,也是最個人化的書信之一。腓利門是歌羅西的基督徒領袖,家中有教會聚會。他的奴隸阿尼西母可能曾逃跑,後來在某種機緣下接觸到保羅,並在保羅的帶領下信主。
保羅在信中沒有直接命令腓利門釋放阿尼西母,而是以「愛心」為基礎,勸勉腓利門接納阿尼西母,不再只是奴僕,更是「親愛的弟兄」(腓利門書 16)。這封信顯出保羅「不倚靠權威命令,而訴諸愛的轉化」的牧養智慧。
二、阿尼西母的相關記錄
1. 《腓利門書》本身:唯一明確提及阿尼西母的經卷。他的名字在希臘文中意為「有益的」。保羅甚至用語雙關(「從前於你無益,現在於你我都有益」)。
2. 《歌羅西書》4:9:保羅在此提到「阿尼西母,就是你們那忠心親愛的弟兄」。顯示阿尼西母後來與推基古一同被差派回歌羅西,身份已被接納為宣教同工。
3. 教會傳統:後世教父如依納爵(Ignatius of Antioch, 約110年殉道)在《以弗所書信》裡提到一位「阿尼西母主教」。部分學者認為,這很可能就是《腓利門書》的阿尼西母,後來成為以弗所教會的領袖。雖無法完全確證,但顯示早期教會曾將兩者連繫。
三、保羅的慧眼與屬靈眼光
若傳統可信,阿尼西母的命運堪稱「翻轉」的典型。從一名可能有過錯的奴隸,成為福音使者乃至主教,這正印證了保羅的眼光:他不是以社會身份論人,而是以「在基督裡的新造」看待。
即使撇開後來的傳統,只從《歌羅西書》即可看見阿尼西母已從奴隸轉變為「親愛的弟兄」。保羅的慧眼在於:辨識出神的呼召,他相信阿尼西母不是偶然遇見他,而是神在基督裡的安排。推動身分翻轉,不是否認奴僕制度本身,而是藉愛心化解主僕之間的不平等。以榜樣示範和解,保羅自居為中保,映照出基督為世人的中保。
四、神學與歷史的意義
1. 在神學上,《腓利門書》彰顯基督信仰如何在現實社會結構中播下轉化種子。雖然它並非一份「廢奴宣言」,卻在愛與弟兄情誼中,打破了奴隸與主人之間的界線。
2. 在歷史上,阿尼西母若真成為教會領袖,則顯示福音對個人命運與群體身份的深刻翻轉。
3. 在今日意義上講,這提醒我們看人不可只以社會標籤或過去行為來判斷,而應看重在基督裡更新的可能性。
阿尼西母的故事是一面鏡子,使人看見保羅的牧養智慧與屬靈慧眼。無論是他後來是否真的成為主教,都不能抹煞他「從奴僕到弟兄」的見證。這封短短的書信,展現了基督信仰如何以愛改變人際關係,並在歷史中留下深遠的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