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的十二個兒子,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根源。聖經中的家族故事,從來不只是歷史的回顧,更是人性與信仰的鏡子。當我們細看流便、便雅憫、約瑟這三個兄弟,就會發現,他們的經歷和互動,至今依然帶著「現代感」,能夠啟發我們的生命。
流便:失落的長子 流便是雅各的長子,按照以色列人的傳統,原本應得尊榮與承繼。但他因失去節制,與父親的妾同寢,結果長子的名分不再歸屬於他(創35:22;49:3-4)。
這提醒我們:位置和資源並不等於真正的祝福。責任感與品格,才是承載恩典的根基。若我們輕看神所託付的,便會像流便一樣,失去本應屬於我們的機會。 約瑟:受苦的拯救者 約瑟因父親的偏愛遭嫉妒,被兄長賣到埃及。然而,神卻使用他的苦難,使他成為宰相,拯救全家脫離饑荒。約瑟的見證說得清楚:「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創50:20)。這啟示我們,人生的逆境,不必然是毀滅的結局。當我們持守信心,神能把受傷、冤屈甚至失敗,都轉為祂的計畫,叫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同時,約瑟也教導我們饒恕的重要——他選擇擁抱兄弟,而不是報復。 便雅憫:軟弱中的關鍵 便雅憫是最小的兒子,母親拉結在生他時去世,因此父親雅各格外保護他。他看似微不足道,卻在故事中成了關鍵人物。約瑟要求兄長帶便雅憫下埃及,這一舉動成為測試他們是否已經改變的時刻。最終,猶大願意為便雅憫捨命,證明兄弟們學會了承擔與守護。
這提醒我們,在神的計畫裡,最弱小的人也可能成為轉捩點。不要輕看任何人,也不要小看自己在群體中的角色。神常藉著「軟弱的」來成就祂的大事。
今日的呼召 從這三個兄弟的故事,我們能聽見神對今日信徒的呼召: 守住託付。不因一時軟弱而失落祝福。在苦難中信靠神。因祂能把惡事轉為善事。學會承擔、守護與饒恕。因為神常透過我們彼此的關係,來完成祂的工作。
這些並不是遙遠的古代教訓,而是活生生的信仰提醒。願我們在流便的警戒中學謹慎,在約瑟的見證裡得力量,在便雅憫的故事裡看見彼此的價值。如此,我們的生命就能在世代中成為祝福,正如以色列十二支派所承載的應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