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到底要怎麼辦?」武裝的堅強都是假的,教練心裡好慌啊!
菜鳥的震撼教育-小學球賽初體驗
執教第一年,賴達毅從基本功帶起,以培育興趣為主,讓孩子們喜歡打球。
帶著剛創立的球隊到台北比全國賽,經驗跟實力明顯差人一大截。第一節打了三分鐘,比數十比零落後。
「當時我喊了暫停,一個女生下場就開始哭說分數追不到了,結果其他女生也跟著哭…」這是女籃的第一場比賽,賴達毅說自己一直安慰她們,結果女孩們越哭越大聲。
「不要哭了!」體育組長看不下去,從觀眾席上衝下來喝斥一頓。「女生不能安慰啊!越安慰越跟你撒嬌!」瞬間,全場靜默。
「當下我看了很不捨,同時,更清楚我們準備的太少。或許我們幻想過全國賽的美好畫面,但在一夕之間被打回現實。」迎接執教第一場全國賽之前,賴達毅沒想過會遇到這種狀況-只有拼勁是不夠的。
輸球的當晚,球員們主動集合檢討比賽,賴達毅引導球員做正確的防守,以及破解被壓迫的方法,讓大家都知道在場上要做什麼動作、場下要如何鼓勵隊友,並告訴球員:「我們不要管比數、不要管輸贏,做好防守跟進攻!」他說,我們必須知道自己在哪個位置,完成當下的任務是最基本也是最應該的,這或許不太有什麼成就感。
賴達毅始終相信:「成就感應該來自我們完成這件事情的過程,我們發現了怎麼做會更好,或是吸收這些經驗,在未來將這些經驗轉變成能量」。
放下輸贏的執著,球隊漸入佳境,在比賽中一步一步成長。
天生好動,打從骨子裡就是愛籃球
最一開始,賴達毅其實想加入棒球隊。
從幼稚園開始,每天放學、假日都跟鄰居去打棒球。不料,提出這個想法後,受到家人反對。「家人對運動有刻板印象,認為打棒球都在曬太陽、不讀書。」
小學四年級的達毅,心裡一直渴望加入校隊,雖然完全不會打籃球,自己仍偷偷報名了「籃球隊招考」,並順利考上。當時,因為姐姐的同學是籃球隊的,成績也很好,成功說服家人讓自己入隊。
沒想到,一投身就是15年
就讀嘉義高中的日間部時(籃球校隊幾乎是夜間部學生),賴達毅只有社團課跟假日才能參與練球。
「記得早上要跑蘭潭,跑完就趕到教室寫考卷,放學到體育館投籃。」練球時間搭配不上,賴達毅每天五點半起床,就是為了把握晨操時光。
高三那年,賴達毅以一般生的資格,幸運錄取高雄師範大學體育系。
第一天報到時是籃球隊的讀書會,當時賴達毅遲到,大家都坐好了,他趕緊入座。讀書會一結束立刻被震懾住:「巨人症啊!學長們站起來後我嚇到,每個都一百九,我是全隊最矮的。」
隔天練球,賴達毅每球上籃都被學長們蓋火鍋。
「這就是甲組啊!」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像高中一樣,拿到球就切入得分。
面臨身體對抗性、體能及基本功不足,加上轉型打控球,為了跟上球隊的進度,賴達毅練完球隊課表,會找幾個朋友去室外摸黑運球、投籃。
教學熱情的燃起-回「嘉」,就想為籃球盡點力
自從切入被學長們蓋火鍋之後,賴達毅改用急停跳投的方式得分,沒想到他們完全守不住,可是過沒有多久,投籃的節奏被抓到就沒招了。
「當時沒想過打職業隊,況且我在球隊不是主力。」賴達毅同時也在探索未來發展的可能。
每每星期六晨操結束,「高雄師大籃球隊」會固定到偏鄉教國小生打球。
「小朋友在大太陽底下不會抱怨、專心投入練習!」
賴達毅說,小時候下課鐘響就衝到球場,滿身汗地回來教室;長大之後,反倒在意自己的形象,對練球倦怠、失去熱忱。
在教球的過程中,他被孩子們認真的模樣感動,漸漸找回愛籃球的初心,也在畢業後,將對籃球的熱情化為國小教育。
將籃球融入生活-用球場上學到的信念面對人生
打籃球,能促成個人及社會價值的發展,不僅是了解自己的方式,也是跟社會連結的途徑。
賴達毅期許小朋友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用籃球學到的態度,更坦然接受-勝利與失敗都只是成長的一部份,不會讓結果阻礙他們去追求自己的目標。
「我相信持續的努力,就會有所回報,而回報不一定以你想要的方式獲得。可能在幾年後,它因為我們過去不斷的付出,才能累積成甜美的果實。」賴達毅說,高師的球員畢業後,並非都步入職業隊,有人成為水電工、業務,也可以做行銷;他相信,只要練球認真、做事認真,到哪個職業也會認真工作,這就是籃球訓練出來的。
他很喜歡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說過的一句話:「事情完成以前往往看似不可能。」
從小就愛好運動的賴達毅,曾經也感到如此渺茫。一開始很喜歡打球,每上一個層級後,就會改變目標-為了讀書、升學,早已忘記打籃球最單純的快樂。
直到走上國小籃球教學這條路,喚醒曾經也一樣熱愛籃球的自己,才發現-籃球早已是他人生的一部份。
我們所遇到的每件事,都不是單一的事件,而是由很多時間背景交織而成;夢想也是一樣,我們要始終保有一個籃球夢,即使現在還不確定那個夢長怎樣,但我們還是要持續地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