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親戚的弟弟終於下定決心,和生活習慣糟糕、控制欲極強的女朋友分手,結束八年的感情。一時之間,周圍親戚朋友也不忍了,紛紛抱怨這女孩的不是。其中有一點是--沒禮貌,見面從不打招呼,即使對方是長輩。
親戚的弟弟聽了,一時心軟,還幫她緩頰:「沒有啦,你們誤會了,她其實是個性內向而已。」
聽到他說的這句話,讓我想起多年前第一次當家教時所教的一個小六男生--
正式上課前,我先和他爸爸聊聊孩子的學習狀況。但這個話題聊沒多久就被他打斷,開始和我道歉:
「老師,對不起,先跟你說一聲,這個孩子比較內向,不太愛說話,請您多擔待。」
這位爸爸像是幫我打預防針似的,請我容忍孩子的個性。我原本以為他所謂的內向,是孩子上課時不太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也就滿口答應。但,過沒多久,我馬上見識到這個孩子的「內向」是怎麼回事。
有一次,我在上課前十分鐘抵達上課地點。我站在馬路對面,看到男孩站在飲料店門口,我便和他揮了揮手;他朝我瞄了一眼,立刻將視線移到別處--應該是沒看到吧?於是,我過了馬路,走到他面前,和他說了聲「哈囉。」
不過,他竟然無知無覺地把頭轉了過去,望向遠方,把我當成透明人。
因為當時還有其他學生在飲料店裡等我上課,我就不再理他,先走進去準備教材。過了一會,他才若無其事地走過來上課。當下我以為他是心情不好,也沒有特別在意。然而,同樣的狀況,之後又發生了一、兩次,心裡實在很不是滋味,這才理解為什麼他爸爸要提前幫我打預防針了。
其實,孩子沒禮貌不要緊,還可以教;但是大人錯把「沒禮貌」當成「內向」,以個性為由來解釋他的不當行為,那就非常可怕了。久而久之,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以為這樣子的表現是天生的個性使然,既然改不了,也就不用改了,只好要求被冒犯的人自行承擔。
最後,本來有機會矯正的行為,由於父母的自我催眠、小孩的自以為是,逐漸根深柢固--那麼,孩子將來在人際交往上出現問題,誰來負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