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瑜伽士薩古魯分享一夜好眠的技巧,其中之一便是「把一切『不是我』的放下」,把身外之物放下,如房子、車子、金錢,然後身體也不是我,我的病痛不是我,我的情緒不是我…….。
神奇的是,我通常默想到身體不是我之後就會沉沉睡著,而且睡眠品質好很多。
薩古魯說,畢竟睡著之後也是有可能會醒不過來,每次睡覺就是一次練習放下的機會。
許多情緒的糾結來自於放不下過往的傷痛,或是對於未來的恐懼。每天這樣練習把「非自己」的放下,心胸似乎也愈來愈輕盈。仔細想想,似乎沒有什麼是我非得死前一定要完成的事。
印象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修行人來問佛陀:「請問我何時能開悟解脫呢?」佛陀回:「三世」。
修行人起情緒了,怒說:「還要那麼久!不修了!」
另一名修行人來問佛陀:「請問我何時能開悟解脫呢?」
佛陀回:「三十世」。
這個人很開心,說:「這麼快啊,太好了!」滿懷欣喜地離開。
我曾經祈願,自己能這樣快樂地練習瑜珈三十世。
如果有些目標這世沒達成,那就下世再接著做也行,或者下下輩子。有點像是修學分,如果沒修夠學分,下輩子再補修就好。不過這前提是我相信靈魂不滅,還有當然也不希望下輩子的我怨懟「怎麼功課這麼多這麼難」,這輩子能做的我還是會努力 XD
以下聊聊我想做的十件事,沒有先後優先順序。
1. 再次環遊世界
我的伴侶說書人非常喜歡旅遊,之前為了鼓勵與幫助她圓夢,陪伴她環遊世界7個月,踏足16個國家。旅遊過程中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彷彿擺脫了過去與未來的牽絆,為了當下而活。
我也發現自己大半輩子的習性是根據恐懼做選擇,打的是安全牌,走的是低調,希望不要惹上麻煩。在旅程中,這樣的習性造成綁手綁腳,無法放開心胸去選擇內心真正想做的事。
例如,規劃行程時會謹慎估量自己的體力與身體狀況,雖然說這樣做並沒有錯,但過度保守與害怕的心理就造成玩得不盡興,很多地方明明離得很近了,卻保留體力而不去造訪。當時在法國時沒有造訪
莫內花園,現在回想很捶心肝。
我們約定好10年後再次踏上旅程,希望至少是一年起跳,這次我會隨順內心的想望,更自在與自信地面對旅行中的挑戰。
規劃:
目前漸漸累積一些想去的國家清單,像是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挪威、丹麥……,透過書籍或影片的方式開發想去的地方。
此外,我也開始自學西班牙語,希望能和更多國家的人溝通。
2. 陪伴雞蛋到她離世
設定10年後出發旅行,一方面是存旅費,另一方面是我們養了狗狗雞蛋,她目前4歲。我希望能陪伴她到她離世,畢竟要長期旅行而離開她,我心裡會非常不捨。
雞蛋是我生活中最好的夥伴。因為要陪她散步,才能讓很宅的我踏出家門。後來慢慢發現,散步時光也是我很好紓解身心壓力的時光,或許雞蛋也是覺得她在陪我散步呢。
在領養雞蛋之前,我對自己的生命沒有太多留戀,也沒有想要活太久,但漸漸地,我似乎改變了,希望自己能陪伴她走完這一遭。
規劃:
要保持身體健康跟活力。這就要聊聊第三件事。
3. 維持練習瑜珈、閱讀瑜珈經典
瑜珈陪伴我度過了憂鬱症,幫助我穩定情緒,也是我照顧身體很好的方法之一。不一定要把身體折來折去才叫瑜珈,瑜珈老師
Richard Freeman說,等到
老到只能躺在床上,也可以練習瑜珈(比如吸氣手上、吐氣手下)。
今年我養成了練習習慣,起床第一件事是餵狗狗雞蛋,第二件是練習瑜珈。除了當天有特別行程之外會暫停,若有暫停,我盡量維持「2天法則」──暫停練習不超過兩天,也就是我可以讓自己休息一天,但第二天就必須回到墊子上練習。
2天法則很適合我,不會逼自己太緊,有時真的肚子很餓或單純想休息,就放自己一天假。第二天也會心甘情願地練習。
瑜珈書籍記載了許多身體與心智的智慧,閱讀的過程中,彷彿和先人的頻率共同振動。即使是翻閱同一本書,都隨著不同的人生閱歷有著不同的體會與收穫。
4. 持續畫畫,漸漸找到自己的風格
環遊世界旅行途中,站在奧賽美術館中雷諾瓦的油畫前方,我和說書人立下了志願──回台之後要學習油畫。
回台後,我到住處附近的救國團,從素描與色鉛筆開始學習。說書人則是因為工作忙碌放棄了這個目標。3年來,我從素描、色鉛筆,進展到水彩,近期開始學習油畫。
我很喜歡畫畫的過程,希望自己能從跟著老師畫,能漸漸地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
規劃:
今年生日送給了自己一本Moleskine水彩筆記本,開始探索自己適合與喜歡的風格。
5. 持續寫作
曾經覺得今生若沒有出版一本書實在很遺憾,但是因翻譯瑜珈書而更了解出版業生態之後,知道出版社經營的困難、賣書的不易,心意便有些動搖。畢竟,我也不希望自己的書堆在倉庫中不見天日,淪落被銷毀的命運。
雖然我非常喜歡閱讀紙本書,但現在在馬特市閱讀文章也成了習慣,漸漸地覺得在這邊寫字與閱讀很熱鬧與溫暖,這或許是實體書無法取代的優點。
我寫得開心,有人喜歡讀我的文章,這不就是最令人滿足的事嗎?
規劃:
我會持續寫字下去~也請大家多多指教~
6. 孵我的音樂夢
小時候曾學過鋼琴,但老師非常嚴厲常常拿鉛筆敲我手指,加上老師排課到晚上10點,我一邊彈琴一邊打瞌睡,很快就練不下去了。
理查‧克萊德門
愛的克莉絲汀很紅的那段時期,我慢慢看琴譜,數豆芽菜,聽錄音帶,自學了好幾首。練習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彈鋼琴,也喜歡鋼琴的音色。
離家之後沒有鋼琴可以練習,我還是念念不忘音樂夢。於是買了一把吉他,練習稍稍有點成果之後就出發環遊世界了,回國之後發現都還給老師了.....。然而要在瑜珈、寫作、畫畫之餘擠進練吉他,真是有點吃力。
規劃:
我決定先把音樂放到代辦清單中,偶爾想到玩一下吉他,等到時間有餘裕了、有緣了再開始(希望不用等到下輩子)。
7. 擁有自己的家
今年因為租處漏水而搬回老家,再搬回北部住在伴侶說書人的舊家(她父母買了新住處,這間屋子空了很久)。現在的環境比之前在外租屋好很多,樓梯間有人定期清掃,也不會堆置雜物、鞋子等等。然而,令我焦慮的便是說書人的媽媽會不定期回來。
她媽媽很不喜歡我,除了她無法接受我們的性向之外,也是因為我算是「外人」,而她希望孩子屬於自己。剛住進來的前一個月,我真的非常焦慮,尤其是她媽媽放話要回來的那幾天,而她又可能最後也沒回來。在這期間,我會花很多時間打掃家中,擔心她媽媽來衛生檢查,或者看不順眼等等。
儘管我很感恩有個屋簷可以遮風避雨,還是希望未來有機會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規劃:
目前對於這件事屬於隨緣狀態,我也不希望為了屋子而要背高額房貸,失去長期的機動性與自由。只好先跟宇宙下訂單,然後且走且看。
8. 持續斷捨離
小時候我常常納悶,為什麼家中整理完的清靜感總是無法維持超過一天?為何家中看起來總是雜亂、缺乏美感?大學離家之後,我自助搬家超過10次以上。每次都非常辛苦,尤其是研究所開始累積的書籍,成了上班族之後仍扛著,不願放下。
2015-2016年,我與說書人各扛起了一個大背包與小背包,踏上了環遊世界的旅程。7個月的路途中,我所有的日常用品都在肩膀上。留在台灣的物品,在旅行不到兩個禮拜,就已經忘了大半。
我體驗到所需的少 v.s. 想要的多。
2021年,我實驗了極簡30天,總共斷捨離超過465件物品。Day1極簡1項物品、Day2極簡2項物品、Day3極簡3項物品,以此類推。即使如此,今年搬家的過程也仍是屁股痛的事(Pain in the ass)。
彷彿踏上尋找理想生活的路途,我不斷地檢視:需要的,以及想要的,並且在過程中認識自己,畢竟每個人想要的都是不一樣的。
規劃:
繼續檢視擁有的物品,希望下次搬家時能在8小時內打包完成。
9. 活到老學到老
我並不算是個3C咖,對於規格、相容性等等更是懶得做功課的人。進入馬特市寫作彷彿為我開了一扇窗,讓我看見區塊鏈、NFT、ISCN等等以前完全不了解的世界。我也出乎自己意料地有探索的勇氣,不懂就慢慢探索。
以前我比較像是「反正我也不會懂,那就全部算了」這種自暴自棄的心態,但現在我可以接受這種霧裡看花的似懂非懂,帶著好奇心,看看大家在玩些什麼。
我希望自己變成老扣扣時,可以保持心態開放、願意學習與嘗試,持續拓展視野。保持柔軟的心,而非變成硬梆梆的老人。
規劃:
閱讀高重建先生的《區塊鏈社會學》,剛剛上北市圖書館預約,赫然發現有13人在排隊!另外也會閱讀大家寫了好幾篇心得的《以太奇襲》。
10. 優雅的老去
奧黛麗赫本便是我心中優雅老去的模範。她的愛心、優雅、智慧都隨著歲月而更加耀眼。
有次過節,一位我原本尊敬的長輩聊起赫本,下了評語:「她老了皮膚那樣皺巴巴的好噁心。」
他的配偶馬上接話:「你放心,我不會讓自己變成那個樣子的。」
看著他們臉上不自然的醫美痕跡,我才發現,原來變老這件事也是需要學習的,而非遇到了就能面對。我並非反對醫美,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喜歡樣貌的權力,而是他們極度抗拒變老的事實。
我希望自己未來能接受冒出的灰髮,甚至是雞皮鶴髮,或許等頭髮變得很少時,我會嘗試看看光頭造型。保持整潔簡單的衣著與儀容,或許上點妝讓自己看起來有精神。
規劃:
閱讀如
佐野洋子《
無用的日子》等長者的著作,學習他們爽朗、豁達的精神。佐野洋子罹患了大半輩子的憂鬱症,在得了癌症,被醫生宣告只剩兩年可以活,她的憂鬱症就好了!因為她知道自己的死期之後快樂的不得了,馬上買了一台很喜歡的積架跑車,也不用擔心要留什麼養老金。 XDDD
太可愛的一位長者了,很推薦她的散文。如果你有讀過覺得很棒的書籍,也請推薦給我,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