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寫這篇
雖然覺得自己還不夠資格談這個概念,除了自己的表達能力有限之外,很多前輩或專家都寫過相關的文章,但是,周遭很多父母正卡在這裡,所以我覺得必須要分享,讓我試著以平實的語言來說明,但願能讓一些人獲得解套。
▉所謂的媽媽(good-enough mother)
這樣的概念是由溫尼考特(Winnicott) 提出,這樣的媽媽能夠覺察到孩子的需求,並且能夠提供適當的協助。與其相對的是完美的母親,也就是很多媽媽正在追求的目標。完美的母親形象,能夠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是一個完美的環境,就如同胎兒還在子宮中一樣,隨時能夠給予安撫,給予營養。或許我們可以說,育兒之所以讓人手忙腳亂,就是自己達不到這種完美境界。然而,這種境界不存在,世界也不是實驗室,沒辦法控制所有的環境跟變項。
▉簡單的比喻
即便是親餵的母親,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辦法馬上哺乳。辦不到,才是日常,才是世界的真實。的媽媽,只要能覺察孩子的飢餓,給予安撫,陪著度過飢餓的不舒服,直到適合下一餐時間到來,那就夠了。我們要有心理準備,與孩子一起面對現實就是會伴隨著不適,就是會面對慾望的不能滿足。在此同時,學會了面對現實,也學會了調節情緒。
▉我們都辦不到
而覺察孩子的需要,也不像在實驗室裡的動物觀察一樣,需要時時刻刻注意。孩子要學會表達,我們則要學會傾聽,一開始孩子可能說不好,我們也聽不懂,但是只有繼續練習才能讓親子的距離越來越近。過程可能會有衝突有情緒,但是至少彼此在努力理解對方。這種情緒,在發展的角度來說,其實是個好現象;這種距離的拉開,在孩子的成長中,其實才是正常表現。孩子正在獨立成為一個個體,我們也是如此。
▉我到底是不是夠好的母親(父親)?
我想為人父母的或多或少都會有這個念頭,將自己與想像中全能的父母放上天平比較。但是定義自己,是我自己的責任,所以定義自己是怎樣的父母也是我自身的責任。別人可能會給予評價,可能會多嘴八卦,但是最了解自己的是自己,別人的定義,只能參考而已。學著守好自己的領域,也帶著孩子認識自己跟看見自己。最終,我們都能好好的定義自己,結果,我們都能成為夠好的父母。
#心理 #親子 #父母 #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