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
治療室中,我借了雙面膠給孩子黏作品
一不注意,孩子黏了桌子,黏了玩具,黏了地板
我看著孩子,他覺得有趣
他在試著看多少膠帶能把兩個積木黏在一起
很有實驗精神
▉我的覺察
雖然當下我腦中有更多的念頭是要怎麼把膠帶清掉
更多的情緒是惱怒而不是喜悅
但是礙於時間不足,當下沒有處理
只有對孩子指出我有看到他的「傑作」
▉我的作法
我留下了孩子部分的「成品」
在下次治療的時候讓孩子看看
孩子看了自己黏的積木之後說「地板上的不見了耶!」
顯然是記得自己做的事和我上次的提醒
.
然後我拿出了道具讓孩子試著自己清理
孩子很認真的想把雙面膠撕下,但想當然耳,成效很差
「老師也清很久,因為你黏了很多」
我看了看孩子,孩子看了看我
最後我拿出標籤清潔劑倒在擦手紙上
示範怎麼清潔
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只專注在這個新奇的清潔劑上
伸手想拿,想要嘗試
▉把注意力放在應該的地方
我暫停動作,讓空氣凝結
認真的跟孩子說「這個東西好用但是危險,一定要有大人在旁邊才能用」
「地板因為你玩雙面膠現在變得很髒,所以我們在一起清理」
帶著孩子,我們清了一小部分的殘局,獲得了一點乾淨的成果
讓這件事情到此為止
▉不闖禍就不是孩子了
我相信他以後還是會繼續做錯事
我相信我以後也還是要收拾這類的殘局
但是,在給孩子東西的時候我就有心理準備
可能會壞掉、可能會髒掉
我既然給了,這就是「我的事」,所以我承擔最後清理的工作
而孩子
既然想要探索,想要玩樂
也該有心理準備,要為自己的錯事負責、挨罵
既然玩了,闖禍了,這就是「你的事」,也要參與跟感受清理的麻煩
▉我的想法
我不覺得孩子要負起全責把殘局處理好
勉強孩子,或許他可以哭著做完
但是身為大人的自己,也要承擔自己沒有全面做好預防措施的責任
因此我認為告訴孩子這全都是「你的事」
並不是所謂教孩子負責的表現
而是以身教的方式,讓孩子了解到事情由「你的事」與「我的事」所組成
讓孩子體會到打人的陪伴與負責
「你要把你的事做好,然後我會陪你」
▉孩子的未來
孩子闖禍的日子還很長
甚至不知道盡頭在哪裡
但為了不要讓孩子長成推卸責任的大人、依賴父母的媽寶
我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陪孩子區分「你的事」、「我的事」
讓孩子在心態上漸趨獨立與成熟
共勉之
#親子 #人格 #界線 #你的事 #我的事 #卸責 #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