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們聊到義務教育的緣起與原因除了最早的兵役與工廠勞動力需求外,科技的進步更是推高人類的知識與能力需求。而學習的真正目的就只有兩個,掌握個人生存所需的知識以及產出整個國家社會中的各種產業所需的下一代人力,那本週就要談論知識的部分。
學校教育所傳授的知識
我們都知道從我們六歲開始進入小學時都有所謂的課本,而各個科目的課本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課程內容,而且都是以一個學期作為單位,一直到高中職畢業都是如此,而課程難度則是逐年加深。基本上當今要在學校教育中接觸到較為專精領域都要到進入大學以後了,原因就是當今專業領域的知識如果沒有中小學紮實的基礎學識根本掌握不了人類近幾百年所累積的龐大且艱深的專業知識。
除了學校教育外,坊間書店也有許多形形色色的課外書籍,從專業的工具書到休閒的漫畫小說都有,或許有些人覺得這些是不入流的書籍而限制禁止小孩去閱讀,但筆者還是要說這些課外書也有許多課外知識,也不妨偶爾接觸,對生活也有一定的幫助。
講了上面這些,各位讀者認為光靠學校課程與課外書,就能保證事業一帆風順嗎?換個簡單的方法問,請問你們自己有辦法只看賽車相關的漫畫或影片就可以成為賽車手嗎?抑或者光看企業家的自傳就可以闖出一番大事業嗎?
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
麥可·波蘭尼(Michael Polanyi)在1958年從哲學領域提出的概念(同年他出版的《個人知識》一書中有詳細的描述)。波蘭尼認為:「人類的知識有兩種。通常被描述為知識的,即以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種類型的知識。而未被表述的知識,像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是另一種知識。」他把前者稱為外顯知識,而將後者稱為內隱知識,按照波蘭尼的理解,顯性知識是能夠被人類以一定符碼系統(最典型的是語言,也包括數學公式、各類圖表、盲文、手語、旗語等諸種符號形式)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識。內隱知識和顯性知識相對,是指那種我們知道但難以言述的知識。
而基本上內隱知識具有下列特徵:
- 默會性:不能通過語言、文字、圖表或符號明確表述:內隱知識一般很難進行明確表述與邏輯說明,它是人類非語言智力活動的成果。這是內隱知識最本質的特性。
- 個體性:內隱知識是存在於個人頭腦中的,它的主要載體是個人,它不能通過正規的形式(例如,學校教育、大眾媒體等形式)進行傳遞,因為內隱知識的擁有者和使用者都很難清晰表達。但是內隱知識並不是不能傳遞的,只不過它的傳遞方式特殊一些,例如通過「師傳徒授」的方式進行。另外,這裡需要區別「個體性」與「主觀性」。波蘭尼認為,和主觀心理狀態之局限於一己的、私人的感受不同,個體知識是認識者以高度的責任心(responsibility),帶著普遍的意圖(universal intent),在接觸外部實在(external reality)的基礎上獲得的認識成果。可見,個體的不同於主觀的,關鍵在於前者包含了一個普遍的、外在的維度 。
- 非理性:顯性知識是通過人們的「邏輯推理」過程獲得的,因此它能夠理性地進行反思,而內隱知識是通過人們的身體的感官或者直覺、領悟獲得的,因此不是經過邏輯推理獲得。由於內隱知識的非理性特徵,所以人們不能對它進行理性地批判。
- 情境性:內隱知識總是與特定的情景緊密相聯繫的,它總是依託特定情境中存在的,是對特定的任務和情境的整體把握。這也是內隱知識的很重要的特徵。
- 文化性:內隱知識比顯性知識更具有強烈的文化特徵,與一定文化傳統中人們所分析那個的概念、符號、知識體系分不開,或者說,處於不同文化傳統中的人們往往分享了不同的內隱知識「體系」,包括隱性的自然知識「體系」,也包括隱性的社會和人文知識「體系」。
- 偶然性與隨意性:內隱知識比較偶然、比較隨意,很難捕捉,所以獲取的時候就比顯性知識要困難。
- 相對性:這裡的相對性有兩層含義:一是內隱知識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顯性知識,二是相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內隱知識,但是同時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已經是顯性知識,反之亦然。
- 穩定性:與顯性知識相比,內隱知識與觀念、信仰等一樣,不易受環境的影響改變;它較少受年齡影響,不易消退遺忘;也就意味著個體一旦擁有某種內隱知識就難以對其進行改造。這意味著內隱知識的建構需要在潛移默化中進行。
- 整體性:儘管內隱知識往往顯得缺乏邏輯結構,然而,它是個體內部認知整合的結果,是完整、和諧、統一的主體人格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個體在環境中的行為起著主要的決定作用,其本身也是整體統一,不可分割的。
而內隱知識又可分為認知與技能兩大類,前者包括信念、領悟、理想、價值觀、情感及心智模式,就是如何讀出字裡行間與環境中隱藏訊息的能力,而後者包括非正式和難以明確的技能或手藝,即如何做、執行的順序以及最難以言喻的手感。
從上面可得知除了勤奮學習文字書面上的知識外,若想要事業有成或在某些領域達到頂尖,內隱知識的具備是必不可少的,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經驗在嘗試學習某項動手的技能時,就會發現到明明按照影片或書本上的方法去做了,但就是沒辦法做得很好,其實這就是內隱知識隱藏的力量。
而想要取得所謂的內隱知識,方法無他,就是不斷地多方面嘗試與練習,並時時刻刻檢討,時間一久便能慢慢發揮出內隱知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