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說,你從佛教習得的,不是要讓你成為更好的佛教徒,而是讓原本的你變得更好。閱讀這本書,是為了與身邊的人改善關係,我們常以愛之名行事,愛令我們甜蜜,卻又令我們痛苦,一行禪師說:「愛應該帶來快樂,如果愛只帶來眼淚,為什麼還要愛?」】
我們的愛是需要一個人來填補自己的空虛,還是以愛之名去綑住自己,綑住他人?
佛陀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自己解開這個痛苦的枷鎖,我們無法從他人那裏解脫自己的痛苦,只有你自己才是那把鎖匙。
唯有直視自己的痛苦,「深入聆聽受苦的內心,我們可以用專注呼吸和行禪所培育的正念能量,來獲得力量和勇氣,回到自己的家,認出內心的痛苦,溫柔地擁抱它,我們可以深入傾聽自己的痛苦,並回應說:「我的痛苦啊,我知道你在,我已經回到了家,我會照顧你。」
「了解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愛。」
「不了解,就沒有愛。」
「若沒有了解,那我們愛得越深,自己和他人便越痛苦。」
學習愛自己,了解自己,深入的觀照自己,才能將痛苦轉化,唯有先學習愛自己,你才有能力去愛他人,了解他人。
以下是一些文章摘錄句子。
「父母能留給孩子最珍貴的遺產,就是自己的快樂。」
「其實一個人就是一個有待發現的宇宙,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表殼;真相並不易察知。」
「只有了了解和愛能療癒寂寞。」
「我們若要與摯愛的人同在,深度的聆聽非常必要。」
「不要等到一切都來不及了,才發現錯過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因為愛欲可以洶湧而至,往往,我們到後來才看出來這混亂是如何肆虐。」
「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是你不可能要求別人一再原諒你。」
「我們常以為只有某種外在的因緣條件才會帶來快樂;我們必須有了這有了哪,快樂才會降臨。但快樂是從我們如何看待事物而來。」
「你可以盡一切努力去爭取想要的一切,不論得失仍然保持快樂。」
「你對快樂有一個固定的想法,如果從你快樂不起來,可能因為這個想法,放掉這個想法,快樂比較容易來臨。」
我們必須自問:「我真的了解對方才愛他,還是把一己的需要投射在他身上?」
「愛不只是使對方快樂的意向或意願,而是使對方快樂的能力。」
一邊看這本書,一邊在反思我對愛的理解,書中說了一般人對愛的理解是貪愛,愛欲。
我們交往了一個對象,對這個人很是喜歡,其實我們只是喜歡他的某個片面,當真的要決定永久相對時,卻發現這個人不如我們想像中的好,當中產生磨擦,不滿,然後,我們又遇到另一個人,又覺得這個人很好,覺得這個人會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就是這樣我們就去找了另外的一個人。
其實從來沒有對的人,只有你是否願意去了解這個人。
這讓我想起我與丈夫,那時我們決定要結婚了,就決定一起住了,但是當一起住了,我發現所有事都不同了,以前美好的形象,美麗的幻想,都因為生活的鎖碎事而破滅。
我亦發現了他的很多的另一面。以前的溫柔體貼細心,變成嘮嘮叨叨,管東管西,有一刻,我真的想,這婚不要結了。後來,在相互磨合溝通下,才慢慢的再次適應對方。拍拖談戀愛,只是一時的激情,結婚後或一起生活,才是真正的開始,兩個人的相處,真的很需要溝通和付出,不分你我,在真正相愛的人,就是一體的,他快樂所以你快樂,你快樂,所以他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