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讓孩子玩遊戲?」
「要不要讓孩子儲值?」
「要不要讓孩子○○○?」
上面問句的圈圈可以帶入的字詞很多,被3C產品、遊戲淹沒的這個世代,當父母的對於這類「要不要」話題,就像掉進沒有盡頭的大哉問隧道一樣。
「要」與「不要」兩個答案各有擁戴者,然而不管我們是擁戴哪個答案,心中還是免不了在決定之後,不停冒出疑問與不肯定折磨自己:
為什麼我讓孩子儲值玩遊戲?
寫這篇文章的本意並不是探討要不要讓孩子玩手遊、儲值,以及做這些事對孩子的影響、好壞。
身處被3C產品、遊戲淹沒的這個世代,我心知除非如亞馬遜部落這種與世隔絕的地方,否則沒有「不要」3C產品、遊戲,而是接受並學習如何與這些必然的存在共存。
「網路、3C產品、遊戲是必然的存在了,只能選擇共存,但遊戲儲值這件事總不是非要不可了吧?」
沒錯!儲值玩遊戲似乎沒那麼必要,「要不要給孩子儲值玩遊戲?」也沒那麼難以抉擇,但看到這裡也不難猜出我的選擇是「YES」!
其實我點頭同意兒子們儲值玩遊戲,是充斥著一段為時不短的猶豫掙扎,我並不擅長玩遊戲,因此不曾沉迷玩遊戲,也無法理解為何要儲值玩遊戲。
雖然我不玩也不擅長玩遊戲,卻也是看著遊戲的演化歷程長大的,從單機到連網遊戲、從一次性花費買遊戲玩到膩,到今時今日的免費玩遊戲花錢買道具。
手遊與網遊的特色就是不斷推陳出新的關卡、比賽、副本,各種限時限量優惠的課金機制(課金這名詞還是兩個兒子教我的)。
這些都是包裹著「挑戰、獎勵」這層糖衣,實則順應人性並能驅動上癮的行銷手段,正是不用錢最貴的無底坑洞,更是現代版電子鴉片。
「不儲值玩不下去,不就正好順理成章的戒斷離遊戲嗎?」或許你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既然我已看透這些遊戲背後的機制與隱憂了,為什麼還要讓兒子們儲值玩遊戲呢?
孩子們的現實生活有著社交與同儕壓力,而虛擬世界則為他們開啟與連結了世界與豐富多元資訊,虛實世界交織成一種新的生活型態,也讓他們不再像過去那般,成為大人說了算的閉塞孩子。
不讓他儲值,或許有機會達到玩不下去,從而戒斷離遊戲的可能,但更可能讓孩子避開父母,想盡辦法儲值玩遊戲。
與其讓孩子在我不知道、看不到的地方,想辦法儲值玩遊戲,倒不如讓他在我眼皮子底下玩,不但能參與孩子們的世界,還可以適時的進行機會教育。
大人孩子都一樣,愈禁止愈想做
禁止無法讓孩子學習,只有犯錯可以
早在幾千年前就由亞當與夏娃實證過愈禁止愈想做的人性。
就算沒有宗教信仰或覺得這只是個神話,我們還是可以回想自己小時候,是不是父母、師長愈不讓做的事,我們愈想做?
禁止最省事,但僅限於對孩子說「不」的那一刻,禁止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後患無窮的各種副作用。
放行並不代表父母的事少了、責任輕了。正好相反,答應讓孩子去試,完全就是沒事找事做的節奏,你得設定好遊戲規則、揣著一顆七上八下的心、還得在旁邊看著他跌倒、犯錯,同時忍著不干涉他…就算如此,我還是抱持著:
寧可孩子在我看得到的地方跌倒、犯錯、學習成長
好過孩子在我看不見的地方犯錯
讓孩子在父母看得到的、限定好的試驗場,嘗試、犯錯與學習成長(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我與孩子簽訂的儲值合約
跟Switch動輒1千起跳的遊戲片比起來,手遊與網網更燒錢,遊戲本身不用錢,但遊戲裡卻處處都要錢,就像我們進到迪士尼遊樂園一樣。
不儲值就像我們買了門票進迪士尼,然後只玩含在門票費用裡的設備,而且還不買禮品、不吃不喝。
可以玩,但只能有限制的玩,所以不夠盡興;可以打扮樸素、配備陽春的玩,但看到其他人打扮華麗、配備高檔,就會產生出「我需要」的渴望。
「媽媽,我可不可以儲值?這個活動是限時的…」
「媽媽,我想儲值?有送特殊裝備,只送不賣…」
「媽媽,為什麼上次可以儲?這次就不行?為什麼哥哥可以,我不行?」
勉為其難接受孩子儲值玩遊戲的初期,孩子三天兩頭來轟炸我,我雖然可以理解遊戲公司為了生存設計出吸睛的行銷手段,也可以懂孩子們因為人性、腦波弱,在遊戲邊玩邊產生無窮的購物慾望,但不代表我應該無止盡、無章法的大開儲值之門。
某天午後,當孩子們第N次來問「媽媽,我可不可以儲值?」時,我決定與孩子們簽訂儲值合約。
儲值合約包括了每個人的儲值頻率及年度總額度,合約效期是一年,一年後重談合約,我與孩子們談妥這些細節之後,寫下合約,雙方都簽名生效。
簽訂儲值合約之後,再也不曾發生三天兩頭要求儲值、討價還價或吵架的情況。孩子們,還是會來找我問儲值的事,試圖闖關或尋求突破點,我就拿出合約及儲值記錄來,一切照合約走!
「媽媽,我想儲這個月費,可以嗎?」Mike問
「可以啊,符合合約的規定都可以!」我說
「媽媽,我想買這個禮包,可以嗎?」Mike問
「沒辦法喔,你說今年的額度都要拿來儲月費了,其他的都不儲了」我說
「如果你覺得這些特別方案很好,明年要記得今年的『很想要』,選擇儲值方案就要謹慎考慮」我補充道
「媽媽,我想儲這個金額,可以嗎?」Sean問
「可以啊,你確定嗎?現在才年初,這個儲下去就是整年度額度的一半了喔!」我瞄了一眼平板畫面說
「媽媽,有一年一次的優惠方案,我想儲,可以嗎?」Sean問
「太可惜了,你才剛儲完,下次時間到又要儲的時候,要記得把Quota留著給特別方案唷!」我邊確認儲值記錄邊回答
儲值合約簽下去後,他們都是先講好規矩,照規矩處事就不會有異議的孩子,從此在儲值這個課題,都是心平氣和的對話,沒有衝突。
我想多數孩子都是這樣的,先與他們討論好規則,大人不要隨心情、喜好的不遵守規矩、行事反覆,親子之間,基本上不會太多衝突。
就像前面說的,遊戲公司為了不斷從玩家口袋掏錢,推出各種超優惠、限量、特殊的方案,孩子們總是容易被吸引,各種想要的慾望。
Mike與Sean看到這些吸晴優惠,也是會嘗試各種方式,試圖尋求說服我、尋求突破點,現今的社會,需要孩子不放棄、不斷找方案突破與改變現況。
兩個孩子展現不放棄溝通、努力說服嘗試、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我曾被他們說服過,大方承認、同意他們說的對,然後調整合約的合理性或在下一版合約補上漏洞。
我也在溝通的過程,適時機會教育他們許多價值觀,例如優惠方案背後的人性動機,為什麼我需要限制他們儲值的上限及頻率。
簽儲值合約的初衷是為了不要三天兩頭為了儲值的事來煩我,也是為了有節制,但實行近一年來,這紙合約不單單只是約束了遊戲儲值這件事,還發揮超值作用。
我與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一起嘗試、犯錯與學習著。
不禁止的額外收獲
孩子的手機與平板都綁定我的信用卡,其實他們只要一個按鍵就可以儲值,但將近一年來,都是由我在他們的手機、平板畫面按下儲值鍵。
我曾與兩個孩子說:「你們真的很棒,不論是約定好的月費儲值,或是他們想額外說服我的儲值,他們都能忍住,等我同意後,再由我動手。你們忍不住了,按下儲值鍵,我也追不回來,但就是一次性的儲值,以後再也沒機會了。」
這就是孩子在儲值這件事上,所學到的誠信。是我決定讓孩子遊戲儲值並簽訂儲值合約初始沒想過的,但卻額外獲得的收獲。
現在的遊戲不克金玩不下去,愈禁止他們玩或儲值,他們愈忍不住誘惑,像這樣限定金額、儲值頻率,也是為孩子們框好一個範圍,不僅僅是讓他們自己嘗試,也是變相的讓他們適度的玩,而不要過度沉迷。
朋友聽完整個過程,佩服我這麼敢放手,孩子們的儲值額度是1500/年,一個孩子一年花1500元玩遊戲,或許很浪費,但在這個過程,花1500學到及獲得這麼多,是很超出預期的超值獲得。
先相信孩子,孩子才有機會做好做對,就算父母信錯、孩子做錯了,損害也是有限制、可承擔的,甚至賺到機會教育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