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要從2019年開始說起,當時我在加賀市役所負責台日交流專案,任期適逢中期,講座、工作坊都順風順水,台灣還推起了地方創生(註1)政策,來參訪過的台灣老師,前輩們,與日本方合作過的大咖,都正好在同一時期找我合作。日本兩位老師把他們經營的模式交給我代理,我也寫出了一份企劃把大家的東西整理在一起;另外台灣這邊第一屆台日交流課程也開始了。
註1:地方創生:日本推行的綜合人口政策,目標是60年後能維持一億人口。台灣目標也差不多,有些人可能會誤以為是去鄉下創業之類的,其實都市減壓只是政策的一小部分而已。
當初台日課程提案時的想法是:前半期日本老師跟學生到台灣,跟台灣老師、學生們一起做田野調查、工作坊跟提案。後半期,在台灣已經認識的台日原班人馬換場,換成台灣去日本田野調查與提案。
結果提案通過,2020疫情就爆了。
2020到2022這段時間非常痛苦,反覆著提案、通過、敲日本老師時間、疫情再度爆炸,然後延期的輪迴,大家都不知道什麼時候疫情會結束,日本合作單位對台灣案子的熱情也早已退燒,各自開始把國內工作排滿,就這樣我的任期在慘淡中結束,失去了公務員身分,想串連台日兩邊又更難了。
但也慶幸有台灣跟日本老師持續幫忙,讓日本老師跟我可以用線上形式參與台灣的某些座談與講座。
2022四月,疫情狀況時好時壞,簽證申請規定幾天就一改,機票價錢上上下下,這時候台灣來了聯絡:「今年的台日課程,是不是可以安排學生去加賀了?」這時我愣了一下,腦中馬上浮現很多不好的預感。要是有人陽性沒辦法出國怎麼辦?簽證要怎麼辦理?買機票預算夠不夠?辦公室前一個助理走了,現在新助理能不能勝任?加賀這邊的安排要怎樣才能滿足台灣需求?
經歷了兩個月的混亂,後來在大學優秀的助理協助下,五個同學與一個老師成功在2022年7月到達日本加賀。經歷過這段時間的人應該都知道有多難搞,雖然最後有一個同學陽性沒辦法如期到達,只能以線上方式參與,但在加賀能看到剩下的倖存者,我內心還真有一絲感動。
第一天到加賀在老師要求下馬上跑去凹從東京來出差的plus kaga學姊分享
事前準備
事前準備已經讓我夠痛苦,這個計畫的雛形參考的是日本大學生的工作坊plus kaga(註2),但我跟plus kaga有幾個決定性的不同點:
1.我現在已經沒有日本公職身份,這次也不是承接政府案件,因此在跟當地組織協商時,沒有公部門當後盾,只能以個人或是公司代表身份接洽
2.plus kaga的經營者跟參加者都是日本人,沒有語言跟交通的問題
3.plus kaga經營團隊是一個公司,而我只有一個人
4.疫情影響下班機或簽證一出包,活動隨時可能會被取消,當地人因為疫情也可能不想跟外國訪客接觸...更遑論是當時防疫神話已經破功的台灣
此時第一個遇到的難關就是“要不要先幫大家刷機票”。
當時日本突然公佈夏天要開放觀光後,每天機票都在漲,迫於教育部預算有限,我只能透過海外航空公司購買沒辦法退的票(還會超支一點),然後機票一次六張刷下去,要是有人陽性,或是期限內簽證辦不過的話,機票錢就會蒸發,這是第一個難關。
第二關是這次大家來要安排一連串參訪跟田野調查,要是飛機取消或停飛,打亂一個行程後面都會全部亂掉,所以跟地方人士敲行程時非常麻煩。
最後一關是成果呈現。要對專案交代,滿足結案報告規格;要對學生交代,讓大家真的能學到東西;要對老師交代,讓他們知道這個專案有延續的價值;要對自己交代,無論是要賺錢或是轉化成其他價值,都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總之一堆事情,當時可說是壓力山大,現在事過境遷,可以從結論開始說起。一個人陽性沒辦法來,核銷之後金額加加減減我還要吐幾萬台幣回去,但助理是新手,疫情的非常狀況下做到這程度算OK了。因為以前多年來觀光都是免簽的關係,簽證手續沒人會辦,能在確定買好機票後,期限內把每個人簽證辦下來,我覺得很厲害了。
最後實際上團隊在加賀市做了些什麼,我是怎麼跟老師還有學員們完成這次工作坊,就在下一篇跟各位娓娓道來。
註2:plus kaga是我在這幾年間接觸與參與過一個很重要的專案,以下文章的下半部介紹了plus kaga的模式與我參與期間的心得。文章連結點這裡。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