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包裹在開放式關係的議題下,實則是探討真正戀愛關係的可愛小說,不管是單身、想談戀愛、對戀愛只有一種解感到厭煩、討厭被社會價值觀束縛戀愛選擇的朋友,都能在這本小說中問自己想要的「關係」本身到底是什麼?套句莎莉魯尼講的:「為何我們渴望關係,卻又一再受傷?」
未來想要的愛情是,彼此各自守護自己的位置,尤其是要守護好自己。未來不想成為誰的,也不想擁有誰。
「為何我們渴望關係,卻又一再受傷?」
好友B子好不容易交到了男友,前幾天傳訊息來訴苦:「我現在都在想為何一開始要跟家人說交男友呢?偷偷交就好啦。一直被問到底什麼時候要結婚好煩。」B子一邊打哈哈的跟家人應對,一邊跟男友溝通她現在正想做自己的事業。其實B子在意的就是一段不要有人來干涉自己選擇的關係,想談一段保有自己的愛戀竟那麼困難?看到《
今天換她跟我男友約會》的女主角未來,就讓我想到B子的話語,而她的年齡正好與未來同歲。
未來一路上都過著談「將就」關係的戀愛,只要她的結論是我還不想結婚,就會被另一半視為不愛自己的表現,可以隨意對待。她在一次次想談戀愛的關係中碰壁與不願意妥協,或許會被很多人視為難搞,直到遇見了始源。
始源也是在戀愛關係中對於男性「應該」在戀愛中扮演什麼角色感到困惑,兩人開始嘗試起不屬於誰的開放性關係...初次看到時的確對這樣的提議感到愕然,
但對這樣的提議反感前,我們都疏忽掉那是雙方同意且尊重彼此的前提下,不傷害人或隱瞞對方才進行,並不是劈腿、外遇合理化的藉口。
大多數的人並不願意思考開放式關係到底哪裡惹自己反感,無論如何,大家好像覺得『思考』開放式關係的本身,就賦予了開放式關係正當性的可能性。
看完他們三人的關係後,發現他們所做的付出絕對是認真的,我能理解這樣的選擇,為他們的進展與對話感到開心,但不是我的最佳解,也不一定適合B子。職涯都已經沒有最完美的答案了,只有適合自己的位置,戀愛又何嘗不是呢?
我喜歡這本最後讓我意識到自己真正在戀愛關係中想要的部分,除了信任與尊重,也不喜歡被對象比較。雖然不想被只有一種解答的戀愛關係束縛,但同時又想去愛、相信愛一個人帶來喜悅滿足的能力。這只是我的答案,因此我也不想以理所當然去看待每一段關係的養成。
如同作者閔智炯在後記所說:「這本小說裡的戀愛讓你感到有趣?讓你感到不愉快?理由都在每個「你」的心底。」
戀愛關係不是百分之百由兩個人所組成,就像個人一樣,其建構與兩人身邊的人與社會張力中。
在一段感情上你最在意什麼呢?
閔智炯厲害的就是還能在戀愛故事背後關注性別平等問題,在上一本《
她厭男她是我女友》中也完全讓我點頭稱是。
為什麼我們最後會走到對關係「將就」?很可能也是社會價值觀讓我們覺得抵抗男女性在戀愛關係上應該怎麼樣,是一件白費力氣的事情。但若連對另一半都無法好好溝通自己內心的聲音,將有可能反過來成為壓制自己選擇的原因,也造成開頭所講的「社會張力」之中。
戀人之間的信任,不是在兩人決定交往的瞬間就結束了,而是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溝通,使之更新。我認為不只是開放式關係,在其他關係裡也需要信任。如果連這樣子的努力都不願意做,僅憑他不喜歡別人,就是他愛我的證據,老實說…我覺得那只是懶得找別人而已。
在相對保守的韓國社會,作者都敢這樣發聲,而屬於你自己想談的戀愛,當然也值得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