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畫最主要的年齡是幼兒園中班到小學二年級這個階段,這個時期是很重要培養專注能力與對一件事的持久學習力的階段,在帶孩子們畫畫的過程中,常會遇到的狀況是孩子們沒辦法在同一件事情上專注太長的時間!這個狀況尤其在男孩身上特別顯著,怎麼說呢,孩子的專注時間到了之後,會很明顯的在畫面中表現出來,筆觸會變亂、背景隨性塗一塗、一直問老師好了沒等等..這些表徵都是在表現他沒有耐性畫下去了,於是我也開始思考有什麼方式能改善這個狀況,讓孩子在畫畫過程中能夠開心且也能夠在畫畫的當下專心在畫面中,完成後能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孩童的專注力可以多長呢?據研究指出,孩童的專注時間不盡相同,三歲時大約15分鐘,六歲時能專注到30分鐘,到了九歲後可以專注45分鐘以上。所以我想若一堂畫畫課90分鐘,那麼就可以拆解成三個部分,以25分鐘專注/5分鐘小休息作為一個單位,這個做法也和『蕃茄鐘工作法』不謀而合,蕃茄鐘工作法是一種時間整理方法,25分鐘內『只做一件事』,以自然的方式培養專注力,也可以阻斷拖延症!5分鐘『讓大腦稍作休息』,可以提高專注期間的專注力,工作起來也會更有效率。
實驗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這樣的學習模式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適用的!在畫畫課堂中,我的做法是,將步驟拆解成三部分,例如平面作品就可以分為:構圖、描線、上色三個部分(其他類別的課程再用不同方式拆解)。25分鐘完成一部分就可以下課一下,玩玩具或喝喝水,讓大腦轉換一下,亦或是小下課時間也可以作為一種獎勵:完成這部分就可以休息一下喔!讓大腦充電一下再進行下部分又會再燃起一些學習動力,完成一張作品不容易,但是若拆解成小單元對孩子來說反而會因為容易達成而更容易增加成就感。
把大人的專注時間套用在孩童身上其實是不合理的,常常爸爸媽媽會覺得孩子不專心,包括我自己對待女兒有時也會因為覺得女兒不專心而發脾氣,但有沒有可能是我們大人把專心的時間定的太長而不符合孩子現階段專注的能力?在一昧地要求專注時會不會也讓孩子對一件事失去成就感了?我想我們大人需要認知的是專注力與耐性也是需要循序漸進地培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