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妮爾這次的新作《去你媽的世界》徹底打中了我。她敏銳捕捉到許多以女性符號伴隨活著時每分每秒所產生的感受。像是進入一場攝影展,時刻凝結於的照片中的畫面是那麼吸引人目光,難以移開視線。
她以懷孕經驗帶出女人、女兒、母親三者身份重疊於己身時,不僅要承受生理不適,還有未知所帶來的無盡恐懼。把這些喃喃化作字句,建構出一篇又一篇彷彿身歷其境的認同情境。
我們不可能成為誰,卻總在成為誰的道路上
「『母親』是超越時空存在的符號,總是男人教會我這件事的。」(頁25)我們這輩子都在被分類,身份、性別、年紀、社會階級使人被找到於結構中的歸屬。但接下來我想接的話並不悲觀,幸運的是,當我們意識到這已是常態,我們同時也有可以商談的權利。在本書中特別之處在於特殊的情境,世界只能分成兩種人,懷孕的與沒懷孕的。懷孕成為一種易於敏感的感傷無限增傷,不可多得仿若蛋膜脆弱易破的情緒在孕育期間隨時盈滿。
孕吐啊,胎兒無預兆的踢動啊,五臟六腑被擠壓得難受啊,種種疊加的身體不適使孕婦在郝妮爾的筆中儼然只能是座孤島。明明只有自己在經歷的折磨,總是會讓孕育我這回事重新被憶起,連結回與母親最靠近的那段曾經。進而設想,什麼時候自己也將成為他人之母?母親是可以學習的嗎?覺得長大的還不夠,就要變成誰的模範以身試法。特別在年屆適婚、生育,情不自禁把這些事都當成自己的。好似平坦子宮也有顆尚未發育成型的生命著床,把我的身軀當成他的,吸取營養,把痛苦全留給了我。我還沒想到生兒育女的那天,卻不能不去想像這天從想像變成真實的到來。
生育之前,不停歇的精緻追求
冒犯性言論從不止歇,讓討論回歸社會結構,無論咎責力道夠不夠,苛責總會勤勞增生,從裡到外都被評論過一回業已是女性必經之路。〈XS生存法則〉被安排在本書的首篇,其用意像是招呼也是告別關於自己所剩無幾的自由。跨入生育狀態將不得不與過往尺寸揮別,牢固苗條體態的尺碼終將被不可逆的臃腫身軀撐開。 「⋯⋯那是XS,適者生存,穿不下者淘汰,女人的盔甲是裸露的肉身,欲蓋彌彰的遮掩反而只會招惹更多子彈。」(頁15)「原來,所謂的美,終其一生,都無法是主動的認同,只能是一件被動沾黏,被動者,包括我們站在鏡前的凝視⋯⋯」(頁164)你的身體不再是你的,要服務性慾,服務審美,更別提孩子生出來後供給的營養乳汁。聽起來有些惋惜與不公平,但作為一名女性我非常認同,自己也甘於這種美感標準,並為此困擾與努力。
寫出讓人願意讀下去的抱怨
前陣子參加某作者的講座分享,在這之前我未看過他任何作品,只曉得他很有才氣。以抱怨細微日常建構講座,語言中感覺不到想要改善現況的念頭,任意沈溺其中,使情緒繼續繁殖,而這也是他的創作源頭。同樣是抱怨,在郝的文字裡我卻能以同理繼續吸收?前後者同為女性,大多脫離不了以母親之姿鑲嵌日常生活必須面對的柴米油鹽,樂於品嚐後者,我想是因郝把自己現正建立的家與原生家庭都料理成她作品的一部分。過去與現在的自己,身份不是單面向的過渡,讀者即便陌生,卻可以從她的說故事技術進入她的世界與之感受。那是良善的邀請,甚至進一步結合自己的生命經驗產生認同。
郝不只聚焦在懷孕時身體巨變產生的不適,痛苦之外思想也跟著拓展到從未對話的過去。〈記得我埋葬過的〉談到她與愛犬道別的記憶,對任何飼主來說,寵物離去是必然也最痛苦的一段經歷。迎接新生與親手埋葬,生與死不是對立而是緊抱。年初我家的貓因誤食異物腸胃出現問題。開刀與否,進而影響往後消化系統,每個決定都只有我得背負。我寫的短篇也曾提及:「在嗚嗚未出現之前,關於養育這回事我是不可能的,為一條生命負責,或大或小都不是我能許下的允諾。活著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遑論語言不通的生命。」愛絕對不是為取得所愛歡心那樣扁平,前述作者種種抱怨中亦然包含他眷愛的寵物與兒子,正因為擁抱愛同時也得擁抱與之而來的分離,那些龐大到未必能招架的痛楚,慣性以抱怨稀釋,讓那些即將發生的先在故事裡預演好幾遍,只是每個作者選擇的心態不同。
《去你媽的世界》乍看以為是一本對這世界的痛惡宣告,其實卻充滿著對自己、對過去愛的告白。收錄本書的最後一篇〈甦醒〉,讓懷孕這件事不僅僅只有身體上的痛楚,透徹地掌握懷孕之外對生命新的領悟,懷孕讓孕婦特別感性這句話所言不假。「我們活著耐心等待全景浮現,也不是相信終點真的能夠給予生命一個光明燦爛的註腳,或者是給人一種不枉此生的讚嘆,但全景就是全景,在真正明白終點的畫面到底想傳達什麼的時刻,我希望我可以清醒著看到日光照向世界的樣子,看到那些躲起來輪廓原來長得怎麼樣。」(頁206)那是一場生命的慢跑,同樣可以發生在取得學位,某個計畫的結案,經長久的累積終至跨過山的另一面,即使風景不如所想美麗,努力總是讓人感動,終至熱淚盈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