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上一輩仍然比較傳統的觀念,所以有不少媳婦住進婆家,然後默默忍受、委屈求全,等到媳婦熬成婆便想把那一套觀念套進新媳婦身上,卻不知道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不再願意遵循上一代的觀念——「婚後就是婆家人」、「要以夫為天」、「要包辦所有家事」等;而且這年代多的是雙薪家庭,要求媳婦上班賺錢又要包辦家事,丈夫只要下班當大爺,這種雙標更是年輕女性難以接受,所以往往更容易出現婆媳糾紛、好媳婦黑化,特別是丈夫沒有當好中間人的角色時,更會衍生很多問題與難題。不過這篇主要想分享當媳婦的心態(?),所以先不多著墨在男方的部分。
- 不比較
即使是同儕也容易出現比較,妯娌間更容易有這樣的心態,但當然也是很看個人了。最初我也會覺得自己好像不及妯娌,覺得妯娌比較得到婆婆的關愛、與婆家感覺比較好什麼的,去婆家住個一兩晚也極為煎熬,但轉念想想他們認識更久,我就是嘴不甜又慢熱,這樣也是正常,而且跟婆家正常相處就好,也不追求更上一層樓,所以在心態上變成沒那麼在乎後便有點海闊天空,過好自己的生活更重要。到後來就是知道妯娌會拿自己去比較,也只能笑笑,畢竟背景及情況不同,硬要比較也只會更不開心,所以更不需要為這些事情影響心情。在婆媳生活中,不比較,更幸福。
- 不要期待公婆要待妳多好、給妳什麼
雖然跟上一點有點相似,但這邊指的,是當媳婦的心態端正,不要拿別人家的事情跟自己攀比,像是:別人的婆家出月子中心錢、孕期買一堆補品給媳婦,為什麼我婆婆沒有?誰誰誰的公婆出頭期,為什麼我的公婆沒有出還意見多多?閨蜜的公婆因為她生兒子包了百萬紅包,為什麼我的公婆沒有包給我?這樣的比較心態是沒有用及沒意義,只會增加自身對婆家的不滿,但有其實這些想法都不是婆家一定要給的資源,當然也可能是他們沒辦法給出這樣的資源,這都得靠媳婦對他們家的了解來評估,但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必須或義務給你這些資源。而且拿人手短,有給資源也不一定是好事,就像有的媳婦網上PO文煩惱公婆要他們新家鑰匙、要留一個房間給他們,只因為他們有幫出頭期款多少。這樣想一想,是不是覺得沒得到資源也不是壞事呢?
要是遇到婆家偏心其他孩子,常常把資源投在他們身上、或是他們凹一下便想盡辦法幫忙或給資源的情況,這些不公平現象也建議選擇不予置評或事不關己的態度,只因資源是婆家的話,他們愛怎麼分配的確輪不到我們這些外人(媳婦)置喙,重點是不會把主意打到自己小家庭上,想我們一起投資源就好。(要是用情勒方式,像希望一家人互相幫助之類的方式來凹,也千萬記得踩好自己底線,以免演變成軟土深挖的情況)。
- 踩好底線
有些時候,並不是一直退讓配合就對,不該退讓時就是得踩好底線。就像剛懷孕不久時,婆家就提議不用去月子中心、孫子給他們帶,我們當假日父母就好等,那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真的令我極為反感,更多的是「憑什麼?」。因為跟先生相處時,我早就表明真要生孩子一定自己帶、月子中心也要住(不用貴),真要當假日父母除了孩子一定跟自己親、教養也是未知之數,且中部往返台北的車資每月算起來也沒有比較划算,更何況婆家幫忙顧孩子真的敢不給錢嗎?我自己是做不到啦!以上種種算起來根本是弊大於利。而且可能因為我自身成長都是跟父母一起,所以根不無法想像當假日父母,與其小孩生了自己不常顧,那我幹嘛生?我懷孕前已做好覺悟再累再辛苦也是要自己小夫妻顧,所以婆家的提議我完全不可能同意。
當然,這部分我也一直有跟先生溝通,也踩硬不可能當假日父母,台灣有公托、私托、保姆及育嬰假等,那麼多的選擇,為什麼一定得將就把孩子放那麼距離自己那麼遠的地方被照顧?不過這些都是個人選擇,我並不是指做了其他選擇的人不對,而是個人觀念對自己的家庭期待只接受那些選擇。但我覺得底線踩好,往後也能讓婆家知道我們不是那麼容易被說動、情勒的,因為我不配合也只是不答應、不回應、或笑笑婉拒,真的惹我不爽也會黑臉。不能因為對方是長輩便認為自己只能賠笑,不尊重彼此的關係,那麼我也不必給好臉色,特別是要有不怕從此黑掉或永不往來都沒差的心態,這樣真的會過比較輕鬆。要記得,我是嫁「人」,不是失去自我,更不會在對方家低一等,不必過度討好婆家,更不要把自己過得很卑微。
- 當旁觀者,別干涉/介入婆家家務事
雖然周遭很常會說「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但其實這也比較是傳統及上一輩的觀念,現在年輕人多的是追求「結婚是兩個人的事」,各自坦自己的家人,孝道別外包給媳婦等。我覺得這樣的想法也沒有錯,過去的觀念都以夫為天,只因為女性教育水平不高、當主婦多於進職場及沒有經濟能力等,所以才會衍生被年輕人認為「嫁入婆家變台傭」的觀念與文化,對婆媳關係也更容易有所抵觸。
一般都認為結婚就是跟男家變成「家人」,但其實媳婦這身份一直都被男家於枱面下視為「外人」;當然,女婿在女家也一樣是「外人」,只是普遍女家對女婿的態度都會比較好,較少像婆婆對媳婦那樣想要壓落底、不友善或視為傭人等。(當然也是有好婆婆或壞岳母)所以我想分享的,是結婚了也不要真的當自己是男家的人,要把自己視為外人,對他們的各種家務事都是可以聽、但不干涉,被問意見也是朋友或表面式回應、附和,並不是真的需要媳婦的意見。至於真有需要幫忙,也視情況而定,特別是有金錢上的需求或支援,個人不建議摻合,真的聖母想借錢,也要先做好錢要不回來的心理準備。畢竟一般朋友借錢都有俗語:借錢是孫子,還錢是大爺,所以不管是誰,借錢都先預設要不回來比較好。
而不干涉對方家務事的例子,(1)孝親費給多少、公不公平都不予置評,只要不用媳婦也出一份就好(住婆家另說);(2)偏寵哪個孩子不予置評,過好自己小家庭生活即可;(3)妯娌婆媳關係,傾聽為主,不給予過多意見;(4)婆家有什麼喜事,配合附和好棒棒;(5)婆家有家務事,請洽丈夫(他們的兒子)處理,非不得已不出手。個人覺得做到這些,就基本上相處的壓力便不會那麼大了。
- 不用在意會不會被鄰居議論
相信很多長輩跟鄰居關係都比現代的鄰里關係更緊密,不但常常互相串門子,更可能一同出遊、互相分享各種八卦等。我知道有不少當媳婦的,都蠻容易會在意自己是不是成了婆婆跟別人的談資、被抹黑什麼的,這部分真的建議要有「被討厭的勇氣」。因為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妳,不管妳怎麼做也很難成為滿分媳婦,與其那麼心累又大壓力,為什麼不放輕鬆一點?為什麼要在意不相干的人的想法?特別是那些鄰里對妳生活上有影響、有幫助、接觸很多嗎?沒有的話,那就是生命中不重要的路人,為什麼要被他們影響心情呢?當然,這也回到一個重要的點,就是別住進婆家。
只要是同住,免不了會受影響,也更容易聽到這些閒言碎語而充滿負能量。反倒是不同住便減少磨擦,能被打聽的事情也較少(除非妳超愛事無鉅細都跟婆婆分享),他們能討論妳的話題不多,且生活圈沒交集也沒什麼影響,更減少造成負能量及壓力的來源,對於嘴不甜、內向、不擅跟長輩相處或社交的媳婦,真的建議別住進婆家。婆家不會因為有妳住進去而變得更好,也不會因為妳沒住進去而變得更壞,不住婆家更不代表是跟他們交惡或轉成黑媳,會因為妳不住婆家而有微言、情勒的話,倒不如好好重新評估這個男人、這樣的婆家值不值得妳選擇結婚。分享一句網上最常見的告誡:「婚前腦子進的水,婚後流的淚」。
✨✨感謝您閱讀我的文章與創作!✨✨
歡迎追蹤我的IG (@louisbaby06)或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