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一篇畢業即失業?職業與薪水如何選擇?5個建議讓你更有方向!(上),還沒看過的朋友建議先回去看會比較有概念哦!
那麼,你覺得自己屬於哪一種心態呢?如果你發現自己有固定型心態的特徵,不要灰心,因為心態是可以改變的。你可以通過以下3個方法來培養成長型心態:
用「還沒有」而不是「不行不會」來描述你的能力,例如「我還沒有學會這個技能」而不是「不行!我學不會這個技能」。
用「可以」而不是「必須」來描述你的目標,例如「我可以提升我的表達能力」而不是「我必須提升我的表達能力」。
當你遇到困難或失敗時,不要把它們視為自己能力的證明,而要把它們視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問問自己:「這次失敗教會了我什麼?」「我可以如何改進我的策略或方法?」「我可以從誰那裡獲得幫助或建議?」
不要只關注你的結果,而要關注你的過程。記錄你的每一步進步,無論多小,都值得你為自己鼓掌。同時,也要欣賞他人的努力和成就,並從他們身上學習和借鑒。
有了成長型心態,你就能夠更自信和積極地面對你的生活中的抉擇與挑戰。你會發現,你的職涯發展不是由你的天賦或運氣決定的,而是由你的怎麼看待自己和行動決定的。
你會更願意嘗試新事物、接受挑戰、尋求幫助、分享經驗、反思失敗、持續學習和創新。這些都是讓你在職場或生活上脫穎而出的素質。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其他影響我們工作抉擇的因素,例如市場需求、行業趨勢、公司文化、個人興趣等。我們需要在考慮這些因素的同時,也考慮自己的心態。
只有當我們有了一個全面且健康的心態,全方位的盡可能綜合考量到各個面向,我們才能夠完整的更好認識自己、發揮、提升和超越自己。
講完心態面想來講講實際面,通常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往往會過於關注薪資的高低,而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因素,例如工作性質、工作環境、學習機會、成長空間等。這樣的心態可能會讓你錯過一些適合你的工作,或者讓你選擇了一些不適合你的工作,只為了追求一個看似高的數字。
但是,薪資並不是衡量工作價值的唯一標準,也不是衡量自己價值的唯一標準。薪資只是一個反映市場供需關係的數字,它並不代表你的能力或者潛力。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寫作和閱讀的人,但你為了高薪而選擇了一個做會計或者金融分析的工作,那麼你可能會很快感到厭倦和沮喪,因為你做的事情並不是你真正喜歡和想做的事情。可能會失去動力和創造力,也會失去與同事和客戶的良好關係。
這樣的結果,不僅對你自己不利,也對你的公司和社會不利。再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數學和邏輯的人,但你為了高薪而選擇了一個做廣告或者公關的工作,可能會很快感到困惑和無力,因為你做的事情並不符合你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優勢。
會更容易在工作中感到壓力和焦慮,也可能會與工作目標和要求產生衝突。這樣的結果,也不會讓你感到滿意和開心。
根據**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的調查報告 : “2019年畢業校友中,在職者對於「工作與興趣相符」的滿意度為3.67分 ,低於「工作與專長相符」的3.82分 和「工作與學校所學相符」的3.7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