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找工作,是不是讓你很煩惱?覺得自己的學歷和能力應該拿到更高的薪資?覺得市場上的工作都沒有吸引你的地方?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職業?
擔心自己的求職選擇會影響你的未來?到底該選薪水多的工作還是有興趣的工作比較好? 如果你有這些問題,那麼我們將一起來討論怎麼樣比較好。
在開始內容前想先分享一下,我想講這個主題,是剛好身邊有朋友正好是面臨這樣的困境,他已經畢業而且當完兵了。
他本身是讀企管畢業的,原本是對證卷投資有興趣,但是面試後了解到那個工作性質,主要需要銷售業績,業務性質為主,他本身的個性及特質不適合,也不喜歡做銷售,所以最後也只能先放棄找其他工作。
除此之外他並不知道自己還能做哪些性質的工作,他只知道要找自己相關科系領域的行業。他也坦白說,雖然是該科系畢業,可是其實自己並沒有太認真的學習自己科系的內容,只是圖個順利畢業,所以對於能選擇的工作方向對自己更沒有信心。
後來幾經焦慮後,想說先找個餐飲業的工作,至少有個收入,同時也想盡可能找比較高薪的職位,想幫忙分擔家裡的負擔,因此給自己不少的壓力。
但後來他媽媽知道他要去做餐飲業後,阻止反對他說 :「如果要做餐飲就做管理職,不然就好好想清楚,不要亂做!」
導致之後他每天不斷陷入自我懷疑中,認為自己是不是很沒有用、沒有能力,感覺很糟糕,會不會被人看不起,落後別人,讓家人失望等等的,在負面情緒中難以自拔。
那我在上一篇釋放焦慮:自在的5個關鍵心態(上)有簡單講到如何處理焦慮的一些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去看哦!
今天想再接著繼續以我朋友這個真實且常見的案例,來探討其他焦慮的原因。
首先,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在面對重要的抉擇時,會受到以下3種心理因素的影響:
有些人是理性的,他們會根據事實和數據來做出判斷;有些人是直覺的,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感覺和直覺來做出決定。
理性的人通常會比較冷靜和客觀,但也可能會忽略自己的情感和價值觀;直覺的人通常會比較熱情和主觀,但也可能會過於衝動和偏見。
例如 : 理性的人可能找工作會選擇一個收入高、穩定性強、社會地位高的職業,即使他對這個職業沒有興趣或熱情;直覺的人可能會選擇一個符合自己興趣、熱情、夢想的職業工作,即使這個職業沒有保障或前景。
有些人是最大化者,他們會追求最好的結果,就是CP值高的,因此不斷地比較和選擇;有些人是滿足者,他們會接受足夠好的結果,不再浪費時間和精力。
最大化者通常會比較有野心和成就感,但也可能會感到不滿和焦慮;滿足者通常會比較有平衡和幸福感,但也可能會缺乏挑戰和動力。
例如 : 最大化者可能會在畢業後申請多個不同領域的工作,並且在每一個面試後都反思自己是否做得最好;滿足者可能會在畢業前就確定了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並且在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後就停止了尋找。
有些人是後悔型,他們會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後悔,想像如果選擇了另一個選項會怎麼樣;有些人是合理化型,他們會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滿意,認為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
後悔型通常會比較敏感和自責,但也可能會更加努力和進步;合理化型通常會比較堅定和自信,但也可能會固執和自欺。
例如,後悔型的人可能會在選擇了一個職業後,經常想起自己放棄了另一個職業的機會,並且覺得自己錯過了更好的發展(早知道型);合理化型的人可能會在選擇了一個職業後,堅信自己做出了最佳的選擇,並且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和滿足。
因此我們要明白,心態是一種內在的思維模式,它會影響我們對自己、別人和環境的看法和評價。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行為和決策。
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傾向於避免挑戰、放棄努力、忽視反饋和嫉妒他人。
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透過學習和努力提高的,他們傾向於迎接挑戰、堅持努力、尋求反饋和欣賞他人。
那麼,你覺得自己屬於哪一種心態呢?如果你發現自己有固定型心態的特徵,不要灰心,因為心態是可以改變的。你可以通過以下3個方法來培養成長型心態:
(篇幅過長,下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