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桃園驚傳學生毆打老師不服管教的嚴重事件,而且這類關乎校園安全的事件並非個案,而是種種因子組合起來導致其屢禁不止,當老師遭到不服管教的學生毆打,意味著學校在管理與受教權的平衡產生偏差失衡,家長甚至學校往往只強調學生有受教權,卻忽視了受教權必須建立在合理按照規定的管教上,而如今社會風氣及少子化衝擊下,家長動輒找民代關切學校,導致學校的管理及教育上迫於無奈,變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病灶,當學校管理出現破口,當老師管教上動輒得咎,又豈能讓孩子變好?再對照學生毆打老師不服管教的嚴重事件,問題不根除只會越來越嚴重。
在過去禮義廉恥還掛在學校時,鮮少發生學生毆打老師不服管教,這類有悖倫常得事件,如今學校不再要求禮義廉恥,因為民進黨政府視為「威權」象徵,欲除之而後快,但在政治正確逞完威風後,代價就是校園沒有倫理及上下尊卑觀念,傳統道德一去不返,當教育上不講禮義廉恥,道德沒有要求,老師被不服管教的學生毆打,變成一種歪風邪氣,如果教育不講禮義廉恥,學生毆打老師的事件只會一再發生。
發生這樣學生毆打老師不服管教的嚴重事件,核心問題在於學校在積極管理的權力與受教權嚴重失衡,以校規範疇來說它是依據各級學校的教育法為母法訂立的規定,屬於私的公權力,學生必須遵守,學校也必須基於校規積極管理,這類暴力事件凸顯教育體系依舊有不足之處,產生校園暴力事件尤其發生目無尊長毆打老師的事情,意味學生的道德倫理教育沒有落實,親職教育也有相當大的問題,尤其在教育功利化商品化的現在,當一個學校只思考升學率這樣的表面文章,而非形塑學生的道德倫理觀念,這無疑是相當危險的,如同春秋戰國當下禮崩樂壞的情況,學生毆打老師不服管教的事件,何嘗不是一種禮崩樂壞的慘況?春秋戰國時代的教訓是深刻的,當道德良知不再藉由教育約束,就會重演禮崩樂壞的情況,目無尊長使用暴力的行為,如果我們無法以倫理道德來約束,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只會讓事情繼續發生,「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出自三國志·蜀志·先主傳,看似尋常的暴力事件,如不積極遏止終將從疥癬之疾變成心腹大患,教育部的主事官員應該有所警惕有所作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