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網路上都有,我這裡簡單回答
是內心投射,作為最理解、接納自己的另一個化身
多有具體形象,但他人看不見,並可與之對話(通常只能對話,不會代替本人做事)
象徵意義是「一種內在對話」,類似自言自語
多為正向,不會有攻擊性
通常是孩童,常見於學齡前,因學齡前孩子對內在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區分尚模糊,此為正常現象
上小學後此功能應由家人及學校同儕逐漸取代,不再分裂
但若還有想像中的朋友者,可能源於孤單、人際障礙或家庭失功能,才會繼續分裂出另一個照顧者(正向,非攻擊性),仍為正常現象
只要「功能補齊」,像是有人關心、安全依附,想像朋友自會消失,因本來就是替代性質
成人不會出現想像朋友,因為現實與想像的界限清楚。
(1)現實與想像界限出問題的,屬「思覺失調症」,那叫做幻覺,且多為負面形象,多數會攻擊自己(極少數是排除他人)。
(2)成人會因為無法面對與處理的負面情緒,長期壓抑、孤單、封閉下,其情緒分裂成一人以上的人格形象(類似多重人格,有名字,但並非解離,當事人仍可以知道自己是誰,只是感覺內心有好幾人在對話)
成人的情緒分裂功能性低,屬潛意識層次,只能「保護當事人」但會把事情弄得更糟,比較是「警訊」意涵,要提醒當事人盡快尋求協助--不能只靠自己了。
當成人需求滿足,情緒釋放及安全依附後,分裂感也會消失。思覺失調症不會完全消失,但會有正向形象的幻覺出現,可以共處,出現頻率也會降低。
如果寫作業要角色設定,如『在職場上被性騷擾、強姦,導致心理有些狀況』。
我的建議是:以性騷擾為主就可以,同時還被犯罪者控制職場、生活,當事人要存活只好違抗心意、忍耐壓抑、討好配合,又剛好當事人不擅社交沒有朋友。內在衝突矛盾、沒有出路,長期下來就會生病了。
最後再依此條件(找到朋友、司法介入、頓悟長大)就能復原。
不要搞到性創傷層次,那太消費了,後續作業也會寫不下去,除非是寫長篇小說啦。
最後:
想像中的朋友
是因為現實沒有,才需要虛構
依此原理去想就知道怎麼跟她或它相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