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裡仁第四)。
這一段,歷來解讀都含混不清。前面說『未見好仁者』,後面又說『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兩個意思似乎矛盾。歷來解釋都沒有將兩個意思理順。其實,孔子的意思是,一天為仁很容易,但好仁,長期為仁則比較難,非常少見。就如毛主席所說,『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孔子說:『我沒見過愛好仁德的人,也沒有見過厭惡不仁的人。好仁者,達到了極致,不能再好了;而惡不仁者,在為仁時,不使不仁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有打算一天努力行仁的嗎?我還未見過毅力不足而堅持不下來的。也許這種人還是有的,但我沒見過。』力,指毅力。
孔子將為仁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好仁,喜歡做好事;二是惡不仁,絕不做壞事。好仁者的層次要高於惡不仁者,所以說『無以尚之』,再也沒有進一步提高的可能了。
但孔子又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第六)。這裡的『之』,毫無疑問指『仁』,當然也可以引伸到其它方面,如知識和技藝等。那等於說在『好仁』之上還有『樂仁』。知道仁瞭解仁不如好仁,好仁又不如樂仁。『知』和『好』好區別,那『好』與『樂』有什麼區別呢?我以為『好』要寬泛些,喜歡做某事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喜歡做事的結果,會得到稱讚或獎賞,如雷鋒做好事可能是為了得到表揚,又如喜歡學習或練習是為了取得好的成績。二是喜歡做事的過程。『樂』就只是喜歡做事的過程,在過程中得到快樂和樂趣。或者說做好事的樂趣本身就是獎賞。雷鋒做好事也可能是能從中得到快樂,人確實能從幫助他人中得到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從解決學習和工作的難題中而得到快樂。 當然,也可能兩個原因同時存在,既為了結果也為了過程。因而,『樂』是『好』的一種,『好』包含了『樂』。『好仁者,無以尚之』也說得過去。但如分而言之,『好』就僅指因為結果而喜歡做某事。
孔子說這兩種人,『好仁者』和『惡不仁者』,他都沒見過。說明在當時,以孔子的準則這兩種人很難得。『好仁』就會長年如一日地行仁,『惡不仁』也是如此。『日日行,月月行,年年行』。孔子也說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子罕第九);『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衛靈公第十五)。衛靈公第十五篇中多了『已矣乎!』。三句話意思相近。孔子哀歎道,『這世道完了,我未見喜愛仁德如喜愛女色的人呀!』意味人們貪戀女色而輕視仁德,世風日下。朱熹據《史記》推測,認為孔子此言是譏諷衛靈公貪戀他的妃子南子的美色。『史記:「孔子居衛,靈公與夫人同車,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醜之,故有是言』(朱熹《論語集注》)。『色』指女色,但也可泛指一切令人沉迷的美色和物欲。
前面都是說『好仁』和『惡不仁』之難,後面則說『一日為仁』之易。孔子認為,一個人行一天仁不難,沒有見過努力行一天仁都不辦不到的人。可能也有,但他從未見過。或許是太鬆懈或頑劣了。
儒家認為人性本善,仁德原是本心,行仁完全取決於自己。如孔子所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第七)。『仁遠嗎?只要我想行仁,仁就會來到』。
孔子用堆山填坑為比喻來說明這個道理。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子罕第九)。
孔子認為為仁和為仁完全取決於自己。『譬如用土堆山,就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完全歸於自己;又譬如將地填平,雖然只倒了一筐土,然後接著填,那也是我自己要繼續幹。』
但要長期堅持為仁,大多數人都很難堅持下來。
例如,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第六)。
冉求即冉有。廢,停止的意思;女,通汝;畫,劃界自限。估計冉求對孔子之言不盡苟同,孔子對冉求的表現有所不滿。冉求有所察覺,於是對孔子解釋:『我並不是不喜歡老師您的教的為仁行仁的道理,只是自己的毅力不夠,堅持不下來!』孔子就說:『毅力不夠,確實必定半途而廢。但你的問題並不是如此,而是你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低了』。孔子認為冉求尚有餘力,在為仁行仁上能比他目前更進一步。俗語說,『能挑千斤擔不挑九百九』。但冉求卻沒有竭盡全力,『能挑千斤擔只挑八百八』。
而顏回就堅持的久些。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第六)。孔子因此讚揚道:『顏回呀!能做到其心三月不違背仁道。其餘的學生就只能做到一天或頂多一個月就不行了』。
總之,孔子認為短時間為仁行仁比較容易,人人都可努力做到;但長期為仁行仁則比較難,毅力不夠就做不到;而『好仁』和『惡不仁』,長年累月為仁行仁則更難,他沒見到過這樣的人。仁取決於自己,一時為仁很容易,但貴在堅持不懈。
孔子的這些看法,在今天還是很適用的,做什麼事都是這個理。但是道理準則有了變化。現代社會以『自由、平等、博愛』為最高道德準則,以『忠孝悌』為核心的仁道不應當再是道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