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為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利Dan Ariely以及財經作家傑夫.克萊斯勒 Jeff Kreisler,以下選取幾個書中觀念介紹
對於有所有權物品會給予較高價格,稱為敝帚自珍效應/所有權感
eg.房子賣方價格開高,買方認為該價格過高;IKEA家具自己組裝,會覺得更有價值
免費或低價試用會讓使用者產生所有權,即使後來價格調高也較願意付錢 eg.試用期99元/月,之後199元/月
虛擬所有權,在觸摸、品嘗、感受過某物品一段時間後,就會對其生所有權的感受
eg.觸摸馬克杯30秒,比起沒有觸摸的,會開出更高價格;厲害的廣告文宣,會讓人感覺確實有過此經歷,產生虛擬所有權
沉沒成本:投資一項東西後,不想失去之前心血,所以即使虧損,還繼續投資下去eg.競標;市場競爭中兩家彼此競爭;交往久的男女朋友不分手
eg.競標時若自己是最高出價格,感覺自己已經得標,若有人開更高價,則會提更高價,這也和沉默成本有關,投資一項東西後,不想失去之前心血,所以即使虧損,還繼續投資下去
建議在心理將自己和擁有物分開;對於賣方的試用保持警覺;參與競拍的話若失利就應該收手,不眷戀過去,而是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我覺得所有權感就是一體兩面吧,也讓我對於所謂的商品試用有更多了解,在賣自己的東西時也要注意所有權感,留意開出價格的合理性,但所有權感也能用來提高感受,例如些親手打造的東西,或者是些紀念的相片,對自己來說,就特別有獨特和紀念的價值,對自己來說,就乘載著獨一無二的回憶
交易時除了考慮價格和價值的比較,還會關注公平性
eg.最後通牒賽局中,A拿到10元,可分給B任何金額,若B答應則可分錢,B不答應則都不分到任何前,照利益來說,不管A開出任何價格,B都應接受而拿錢,但實驗中B會拒絕不公平的分配(當低於10元的1/3時)
人會根據費力程度評估公平性
eg. 鎖匠花1分鐘快速開門 VS 花10分鐘開門(過程中可能將鎖弄壞和重新裝上鎖),人們會覺得後者較費力,而願意支付更高金額,但實際上1分鐘的效率較好
eg. A計程車平時費用是40元,暴風雪時也式40元;B計程車平時費用5元,暴風雪時會漲到40元。人會覺得B不公平、A不會不公平,但兩者的花費一樣
透明化,將產品服務的工作過程展現,有助於消費者感受到價格公平性
eg.鎖匠向消費者說明自己過去所學習技能花費的努力,可讓對方覺得價格較合理,而不是只關注在當下幾分鐘開門過程;有些餐廳會讓消費者可見到服務生和廚師的費力過程;訂餐的進度條顯示接訂單到外送過程;交友配對網站除了顯示配對到的人,也顯示被篩選排除的大量人
但是透明化可能淪為賣方的操控工具eg.公司展現產品時說明背後付出的努力,會使對方高估其價值,公司用此來提高售價;進度條所顯示的可能並非真實情況
建議僅考慮商品價值而不要關注公平與否;留意賣方的透明化
以上這部分內容也讓我對於公平性有所警覺,在接受商品或服務的時候,可以思考自己應該著重的是效率還是費力程度,思考我這筆錢應該換到的真的價值為合;而透明化的部分則讓我想到有些餐廳會展現煮菜的過程,這時候收費也會比較高(因為廚師這樣壓力也比較大),這時候就可以思考自己是否要花更多錢看廚師煮菜
語言文字能改變商品或金錢帶給人的價值
eg.肉去脂20% VS 脂肪含量80%,前者感覺較健康,人願意花多比較多錢,實際上兩者一樣
eg.退款200元,人比較傾向將錢存到銀行;獎金200元,人比較傾向用來娛樂。但是兩者實際上都是200元
eg.餐廳一長串的食物品項名稱
語言文字可傳達費力程度或公平性,例如手工製造 公平交易 有機 純手工打造,但有有些詞彙(例如公平交易或環保),如果沒有明確定義時,就可能被廠商操弄
用詞複雜能打造專業感,影響對價格評估eg.醫療術語,酒術語
儀式能改變體驗過程eg.比起按按照慣常的方式吃胡蘿蔔 VS 執行一些儀式(轉手指關節、深呼吸、閉上眼睛,然後才開始吃胡蘿蔔),後者對於食物評價較高
建議可以留意過於商品和其流程過於冗長的說明描述;可用於提升商品體驗
以上這段內容也體現出語言文字和儀式的一體兩面,而有時候如果在進行一些體驗之前,或許可以自己增加一些動作來促進體驗過程,例如如果喜歡聽某首歌曲,或許可以在這之前先進行一些自訂特有儀式,讓這過程更加舒適
以上的內容可以讓我們對於生活中的金錢和消費有更多體察,而其中有滿多技巧其實也是一體兩面,可以選擇是否和如何提升自己體驗,以及決定是否要被他人所影響,在這過程中有更多主動性,以上內容就提供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