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心理學》讀後心得:會賺錢更要會花錢,你的人生更快樂。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有個人叫做喬治,在出差去拉斯維加斯的路上,經過了賭場,把車子停在旁邊的免費停車格,想說既然都來了,他決定試試手氣,玩吃角子老虎機。在第一把差一點就中了高分,於是他繼續玩了十五分鐘,試圖追求好運,但一直都沒有贏,只是多了幾次差一點。最終,他把所有的零錢都輸光了。

然後,他又跑去ATM機領了兩百美元,儘管要支付3.5美元的手續費。喬治心想,「 這點小錢算了,贏了就能補回這點小錢」。

接著,他坐在一張二十一點的賭桌前,交出十張二十美元的鈔票,換成了一疊紅色的籌碼。這些籌碼上面印有賭場的圖片,每一枚籌碼的價值都是五美元,但手摸感覺起來卻像是玩具。


一位甜美友善的服務生為喬治送上一杯免費的酒,讓他感到自己真的賺到了。於是,他拿了一枚籌碼給服務生當小費。不過,喬治繼續玩二十一點,贏得少,輸得多。有時情勢對他有利,他就加倍下注,或者分派把兩枚籌碼換成四枚,甚至三枚籌碼加成六枚。最終,他輸掉了兩百美元,把所有的錢都輸光了。


他沒有錢了,只好回到飯店。隔天早上,他走出飯店,不遠處就有間星巴克,到了星巴克門口,他就又走回飯店了。他想到可以在飯店自己煮咖啡,這樣就可以省下四美元。


這個故事的開頭提醒了我們一些常見的心理錯誤。首先是免費的代價,免費的東西可能有高昂的代價,但我們常常忽視了這一點。接著是付錢的痛苦,使用籌碼或刷卡等方式可能讓人感覺不出自己正在花錢,而失去警覺。最後是相對性,對於小費和手續費,我們可能忽略了它們相對於整體支出的重要性。




假如你要買一雙,你想了很久價值2800元的鞋子。店員好心告訴你,五分鐘車程外有家店在特賣,只要2200元。你會為了節省600元跑去那家店嗎?

那再想想看,今天你要買一套沙發,要價88600百元。店員同樣好心告訴你,五分鐘車程外有家店在特賣,只要88000。你會為了節省600元,跑到那家店去嗎?

大多數的人都會願意為了鞋子跑到另外一家店去,可是卻不願意為了沙發再跑一趟,同樣都是節省600元,我們的選擇和行為為何不同?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叫做《 金錢心理學 》,作者,丹・艾瑞利,是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善於研究人類的種種不理性行為,這次攜手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從律師轉為行為作家的傑夫・克萊斯勒,用詼諧、睿智的敘事手法,探討人對於花錢的想法,規劃家庭預算、打折特賣、買房買車、退休、儲蓄等等,這些都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並且揭露人們對於金錢的一些常見的思維,還有在思考金錢時常犯的錯誤,提供具體實用的建議、忠告,以及一些花錢的小訣竅,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的習慣。


以下是五種人們對於金錢常見的五種習慣,相信你一定會有濃濃的既視感。



第一、凡事都是相對的

到了年末又出現百貨公司的週年慶。那這時候要問你一下,如果一件定價600元的衣服和一件定價1000元的衣服在再打六折,同一件的衣服價格完全一樣,你會選哪一件?


相信大家都會選第二件,因為你會覺得撿到便宜,因為人無法單就產品或服務本身來評估價值,在沒有任何參考價值的情況下,我怎麼知道這個產品或這個服務的成本是多少呢?


你要知道,要你直接快速評估價值,是非常困難的事,所以人會去尋找簡單快速的評估方法。

這時候就需要所謂的相對性,當人無法直接評估一樣東西的價值的時候,就會拿來拿他和其他東西做比較,例如要如何判斷一件衣服的價值呢? 如果沒有相對性,根本無法判斷,對吧?

如果相對於定價1000元,打折後這件衣服只花600塊,當下評估就會顯得比較划算,你一定會感覺,好像省下400塊或賺400塊。


這種相對性的心理作用還有發生在生活其他領域,假如你要買一雙價值2800元的鞋子。店員好心告訴你,五分鐘車程外有家店在特賣,只要2200元。你會有很大機會為了省600元跑一趟。

相對來說,今天你要買一套沙發,要價88600元。店員同樣好心告訴你,五分鐘車程外有家店在特賣,只要88000,你這時候一定會心想,才差600元,沒必要多跑一趟,在這裡買一買就好了。


從數字上來看,同樣都是省600元,只因為價值的相對性不一樣,人的感覺就會不一樣,因為鞋子的價格與省的錢相近,你會覺得多跑一趟是划算的事,沙發的價格與省的錢相去甚遠,這時你就會覺得沒必要浪費時間多跑一趟。


因為人很少從「總帳戶」的觀點來看待支出與花費,假設你覺得省600元很多的話,那不管你是買鞋還是買沙發,這個錢都應該要省的不是嗎?

如果你覺得省600元根本沒必要,那不管你是買鞋還是買沙發,都不用浪費時間跑去別間店,直接買下去就好了。



第二、心理帳戶

先用信封袋理財法再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心理帳戶?

當你領到薪水後,把錢分在不同的信封袋。比如說伙食費20000元、房屋費用10000元、娛樂5000元等等分類,其實這種花錢方式就是所謂的心理帳戶。


假設你今天花一百塊去買門票,但是到了門口,你發現票不見了,幸好你的皮夾裡面還有另外一百塊,你會不會再買一張票呢?那如果你問那些願意花一百塊再買一張票的人,那這場門票到底花了多少錢?大多數的人都可能會回答你,我花了兩百塊,也就是我買了兩張票。

假設另外一個狀況是,你沒有事先買票,想到現場買票,你發現原本放在裡面的兩張一百塊,不見了一張,雖然你覺得很幹,還是趕快付錢買票,這時請問你會覺得這張票值多少?

通常人都會覺得這是花了一百塊,可是實際上,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只要你買了門票,實際上你都是花了兩百塊,以價值的總額來說:

第一種狀況是我不見這張票,我再買一張,然後我花兩百塊。第二個狀況是,我的一百塊不見了,但是我還是要進去看,還是要花錢買這個門票,實際上我也是花了兩百塊。只是第一種狀況,你遺失的是門票,第二個狀況遺失的是鈔票,人的心理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呢?


是因為事先買票,就等於設定好預算,當票遺失,你就會認定預算用完了,而你事先如果沒有先買票,而是皮夾內的錢遺失,你會認定是總帳戶的錢少了,不是特定類別的預算少了。


不管是個人、公司,還是組織,都會獲得一筆總預算,當你需要支出,就要提早去規劃這些預算,把錢分配給不同的類別或是帳戶。不過會遇到一個問題,當你把提早把某個類別的預算花光了,那就慘了,只能撐到等有新的錢進來。

如果還有錢,就會傾向去花掉剩餘的這筆錢。


比如像是今天你規劃5萬元的旅遊基金,你會認為這是旅遊專用的錢,如果你旅行過程提早把錢花完,那就只能省吃儉用了,可是如果在旅行結束時還剩一大筆,你可能就會傾向把錢花完,例如最後一餐來吃頓好的料理,多買一些紀念品等等。


如果你把所有賺到的、花掉的、存起來的錢,都想成來自「我的錢」這個總帳戶,就比較不容易亂花錢。



第三、逃避花錢的痛苦

醫學研究使用MRI磁振造影,發現人們付錢真的會刺激腦部,特別是在處理疼痛方面,而且金額愈高,刺激就愈強烈。而且不僅高額付款會導致痛苦,實際上,任何金額的支付都會引發這種感覺。

當你感到這種痛苦時,本能反應是試圖擺脫它,就像當感到疼痛時會退縮或逃避一樣。然而問題在於,人們逃避花錢之痛的方式,通常會導致長期的麻煩。

痛苦對人來說是一種警訊,警告你要小心注意,就像燙傷的痛告訴你別玩火,傷口流血的痛告訴你必須小心跌倒。

所以說,花錢的痛苦是要提醒你花錢不要花太多,不過為了逃避花錢之痛,人就發明了信用卡、籌碼、電子支付等金融服務,以某些方式減輕痛苦。


這裡提供一個公式:花錢之痛=時間+注意力。


讓人感到花錢痛苦的因素,包括錢離開荷包的時間,和實際使用東西的時間差,以及你對支付本身的關注程度。


那麼,如何避免花錢之痛呢?在日常生活中,人就會拉長時間,並減輕對付款的關注程度。當使用和支付的時間相同時,消費的樂趣就會大幅降低。而當實際使用和支付的時間點分開時,你對支付的痛苦程度就會減少,甚至可能會忘記支付這件事。


舉例來說,當你在餐廳使用信用卡消費時,你不會立刻感到花錢的痛苦,因為實際支付發生在未來,當帳單寄到你家時,你不會覺得自己正在花錢,因為你會認為已經支付了。

信用卡公司通常使用時間點來幫助我們減輕花錢的痛苦,使我們感到消費更加輕鬆自在,幫助人們迴避花錢的痛苦。



第四、糾結公平性

2013年12月紐約市出現了一場暴風雪。這時Uber的費率提高到平常費率的八倍。此舉惹怒了許多Uber顧客,而Uber的回應是新費率只不過是加成計費,調高費率以吸引更多駕駛人在不安全的天候與路況下上路載客服務。然而,這樣也是無法平息眾怒。如果你從供需市場來思考的話,Uber其實這樣做很合理。因為當暴風雪的天氣下,司機的供應量減少,而乘客的需求量增加,導致價格大漲。然而,當顧客突然怒斥高價而無法叫到Uber時,大概你也交不到其他計程車。Uber提高費率就是為了應付這種供需失衡。平時我們願意改變我們對於公平價格和公平價值的認知,但只能稍微改變一點點。彈性其實不高。當一個事件發生突然且讓人感到有投機意味時,我們就會覺得不公平。



人天生就討厭不公平,所以會想要懲罰公平性,結果往往懲罰到了自己,這話怎麼說呢?

這就要說說所謂的「最後通牒賽局」。

假設有個賽局只有A和B兩人參加,這兩人互不認識,甚至都身處在不同的房間,絕對不會碰面,這時A得到一百美元,A被告知,可以決定要分多少錢給B,是要全給、給一半、任何比例都隨便,然後只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接受」,A和B拿錢走人,二是選擇「拒絕」,A和B都拿不到錢。

理論上,無論A要給B多少錢,B其實都應該接受,因為所有數字都會大於零,也就是怎麼樣都會拿到錢,只是或多或少罷了。


現實中卻不是這麼簡單,你必須考慮到人性,大部分的人如果是B,拿到的錢少於三分之一,通常通會選擇「拒絕」,只因為「不公平」,哪怕你不認識A,但是你也會認為A太過貪心,而選擇大家都拿不到錢,因為這樣才「公平」。


2011年Netflix宣布將修改定價規則,將串流服務與DVD租賃服務拆開計費,當時每個月合併服務的費用是9.9美元,拆開改成單項服務都是7.99美元。

簡單來說,如果原本你只會使用其中一種服務,不管是串流服務還是DVD出片服務,每個月的費用將會降低2美元,但如果你原本就是用兩種服務,費用就會增加6美元。

雖然大部分人只會使用其中一種服務,可是這樣修改價格,讓客戶覺得「不公平」,決定拒用netflix,於是流失大量顧客、公司股價大跌。

人們只為了懲罰想像中的「不公平」,卻沒有考慮過自己其實很少同時使用兩種服務。


另外人在決定價格有一個盲點,就是會看費力程度來決定公平性,甚至忽略了這些服務對他們當時的價值提升了多少。

比如說今天你找鎖匠開鎖,一個年輕師傅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才有辦法幫你開鎖,另一個很厲害的老師傅,一分鐘就幫你解鎖了,你會願意付多少錢呢?

書中提到有一個鎖匠的親身經歷。他說剛開始做這行的時候,開一把鎖得花上半天,過程中還經常把鎖弄壞,花費更多時間和成本安裝新鎖,他會收取換掉壞鎖的零件費用、開鎖費。人們都很樂意支付這些費用,還會給他小費。然而他注意到,當他的能力精進能夠快速開鎖,而且不必把舊鎖給弄壞時,顧客非但不會給他小費,還會認為他的收費過高。

所以,請鎖匠開門,到底要花多少錢?

這應該是個價值問題,但這樣的問題實在很難訂出價格,因為人會看開鎖花了多少功夫。如果很明顯費了一番工服,你就樂意多付一點。但其實應該看的是,開鎖這件事本身的價值。


人在無意識間把費力程度與價值結合起來,往往導致我們對能力較差者支付較高的價格,因為能力較差者做起事來顯得費力。但是對於那些十分擅長自己的工作,做起事來顯得比較不費力,很有效率的人卻不願意支付高價,只因為他們看起來做得很輕鬆,好像沒花什麼功夫。


第五、價格等於價值

人還有一個迷思,認為貴就是好。

當你無法直接評估一件事情的價值時,也沒有相對性可以比較的時候,用價格去聯想價值,可能會是比較快的方式。

作者曾做一個實驗,他們發給受試者一種假的止痛藥,其實就是維他命C,然後還找來一個人穿上白袍扮演醫生。這個止痛藥上面貼上了昂貴的價格標籤,一顆2.5美元。然後研究人員讓這些實驗對象接受電擊測試,他們的疼痛忍受程度。實驗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實驗對象在服用這顆藥以後,疼痛都減輕了。接著他們進行相同的實驗,但是把每顆藥丸的價格標籤改成0.1美元,結果實驗對象吃下藥以後疼痛減輕的程度只有標價2.5美元時的一半。這告訴我們,人們對於「貴就是好」是有一個迷思的,不管合理與否,人會覺得高價格暗示高價值。


當價格出現比較性的時候,假設有三種止痛藥,第一種2.5美元,第二種1美元,第三種0.1美元,價格有高中低等區分的時候,人們往往會選擇中等價位,這時你會覺得,中等價位的價值頂多比高價品差一點,但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吧。


此外人們對於價格也有所謂的「定錨效應」,蘋果最早推出iphone的時候售價是六百美元,幾週後他們把價格降到四百美元,此舉在人們心中創造出一個基準,還有一個相對比較點,智慧型手機就是會比一般手機高價,因為貴等於好,降價之後會讓人感到划算,日後所有的智慧型手機都參考蘋果的定價。





結語:不太要糾結公平性


最後做個總結,人創造金錢來評估價值,只不過人類是不理性的動物,因此會用直覺、感覺去評估價值,所以你會在意所謂的相對性,也就是心裡感覺「划算」「賺到」「省到」。

有些人為了旅遊可以花上幾萬元不心疼,每天卻會多花20分鐘繞來繞來找免費提車位,只因為錢放在不同的心理帳戶?

你付現金會感覺到痛,人們就發明信用卡、電子支付,來逃避花錢之痛,又或是你去湯姆熊換了一堆代幣,使用這些非現金,也讓你可以逃避花錢之痛。


這本《 金錢心理學 》我認為最重要的觀點,就是「人太過糾結公平性」,人的一生都會在某個時間點學到,這個世界其實並不公平,其實從來也沒有公平過。所以不要糾結於某樣東西的價格公平與否,只去思考它對我們值不值得。



你越想懲罰不公平,往往都會懲罰到自己。



特別是書中提到許多「不公平」的案例,人的天性往往想要懲罰不公平,其實往往都會懲罰到自己,比如最後通牒賽局的案例,不管你得到多少錢,其實你都是賺的;對於Netflix修改費率的客戶來說,如果你只看線上串流,實際上你是省錢的;暴風雪天,有uber司機帶你平安快速回家,哪怕費用再高,平安回家才是最重要的,對吧?


人因為「不公平」產生的情緒,往往導致自己選擇「玉石俱焚」的選項,也就是沒有人得到好處,《給予》一書說大部分的人都是「互利者」,所以討厭不公平,只有學習當個「給予者」,創造雙贏,你才可以擺脫這種「不公平」困擾。


這本書提到則是另外一個觀點,如果你是從「總帳戶」來看待公平性呢? 以相對性來說,買鞋子省600元與買沙發省600元是一樣金額;不論你的心理帳戶怎麼區分錢,你花掉了總金額並不會有任何改變;看待事物到底公不公平,應該是從你實際上獲得的價值去判定。


書中提到「總帳戶」,我認為可以是錢、時間、健康、快樂、專注力與精力,任何你仔細想想,對自己真正有價值的事情上都算


打個比方來說好了,如果你的總帳戶是「時間」,你就不會在意uber在暴風雪天,有沒有給你漲價;如果你的總帳戶是「快樂」,你就不會在意吃點小虧,為何要把自己的時間與快樂浪費在,那些不對的人身上呢?


雖然這不是一本教你怎麼賺錢的書,但是其中的故事與範例,我認為很適合大家參考,其中「總帳戶」這個觀念非常實用,我相信無論投資理財、人際關係,希望能幫助你用不同的觀點幫助你更理性思考,人天生就不理性,因為人類擁有上帝般的技術,卻保留石器時代的大腦,理性思考能幫助你的人生過得更快樂圓滿。






《 公益活動 》讓「閱讀」幫助自己也幫助他人。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是由一群熱血的醫療人員,想要推廣「兒童閱讀」「親子共讀」「偏鄉外展服務」,讓弱勢家庭有平等閱讀與醫療的機會。

您可以直接到「台灣展臂閱讀協會」,捐贈您的善款,您可以選擇一次性捐款,也能定期定額捐贈善款。

若您有圖書欲捐贈,書寶二手書店也有提供「捐書助公益」的活動,您可以將家中圖書委託書寶二手書店代售,書寶會將銷售金額轉為愛心善款,捐贈給與書寶合作之公益團體。不論捐款的形式如何,就讓閱讀幫助自己,更能擴大幫助他人,做個快樂的分享者。


👇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訂閱「 倉鼠人生實驗室 」免費電子報,和2000+的鼠友一起分享。

每週收到一則書評與觀點。希望能夠幫助鼠友們,一起跳脫倉鼠跑滾輪的無限迴圈。





每個人都會有許多難題,「閱讀」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你的答案也許已經被某人寫在書裡了,唯有閱讀能解決你的問題,擴展個人的視野,希望遇到瓶頸的你,在這裡能聽到你需要的一本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現在人會這麼不快樂,就是因為我們被社群媒體綁架了, 處處會想跟別人比較,總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他人過得光鮮亮麗, 或老是覺得世界為何如此不公平,總以為自己是受害者。 能幫助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學會感恩。 今天想來探討的是,如何用最簡單寫日記的方式, 幫助你學會感恩,避免你成為像山道猴這樣不快樂的人。
生活在高齡化社會裡的現代人,可以說「大部分的人生都在退化」,防止老化避免失能會是我們日後最重要的課題,人生終須一死,但是應該沒有人想要人生最後幾年臥病在床,呼吸依靠呼吸器,餵食要靠鼻胃管吧,如果想要有尊嚴的老年,從40歲就要開始大重量訓練,照顧自己的老年。 相信現代人都知
過去外送服務總覺得外帶自己去拿就好,何必叫外送。Covid-19疫情之後,人們的生活和購物習慣也改變了,專業外送平台就這樣打中利基點,外送也從小眾服務,搖身一變轉變成大眾都需要的服務。所以誰說小眾就沒市場? 當你成為專家,市場越窄,你的獲利會越大,這就是本書想傳達的概念。
你有拖延症嗎? 如果有做事拖拖拉拉的狀況, 請務必檢視是否花費太多時間在別人、物質身上, 所以你的時間精力都會用在奇怪的地方, 導致事情做不完,就想往後遞延, 把爛攤子都丟給未來的你, 就是因為把未來的自己當作陌生人, 所以請對未來的你說聲對不起!!
大家都有看到「免費」兩字就失心瘋的經驗吧, 這兩個字到底有什麼魔力,如果你是個有數字概念的人, 看到免費的當下,稍微計算一下就不會掉入陷阱, 本書就是希望大家能有基本的數字概念, 藉由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學會什麼叫做「會計」。 這是一本適合親子共讀的會計入門指南喔, 希望大人小孩看完之後能夠一起討論,
人的判斷有兩種錯誤,偏誤與雜訊, 就如同打靶一樣,偏誤就是打不準,雜訊就是打太過分散。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領域會出現雜訊,假設你因為心悸去看醫生, 如果一位醫生跟你說心臟有問題,另一位醫師說跟你說壓力大, 你要相信誰? 是不是覺得很困惑? 這就是人類判斷的雜訊,小則損失金錢,大則可能會送命! 所以我們
現在人會這麼不快樂,就是因為我們被社群媒體綁架了, 處處會想跟別人比較,總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他人過得光鮮亮麗, 或老是覺得世界為何如此不公平,總以為自己是受害者。 能幫助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學會感恩。 今天想來探討的是,如何用最簡單寫日記的方式, 幫助你學會感恩,避免你成為像山道猴這樣不快樂的人。
生活在高齡化社會裡的現代人,可以說「大部分的人生都在退化」,防止老化避免失能會是我們日後最重要的課題,人生終須一死,但是應該沒有人想要人生最後幾年臥病在床,呼吸依靠呼吸器,餵食要靠鼻胃管吧,如果想要有尊嚴的老年,從40歲就要開始大重量訓練,照顧自己的老年。 相信現代人都知
過去外送服務總覺得外帶自己去拿就好,何必叫外送。Covid-19疫情之後,人們的生活和購物習慣也改變了,專業外送平台就這樣打中利基點,外送也從小眾服務,搖身一變轉變成大眾都需要的服務。所以誰說小眾就沒市場? 當你成為專家,市場越窄,你的獲利會越大,這就是本書想傳達的概念。
你有拖延症嗎? 如果有做事拖拖拉拉的狀況, 請務必檢視是否花費太多時間在別人、物質身上, 所以你的時間精力都會用在奇怪的地方, 導致事情做不完,就想往後遞延, 把爛攤子都丟給未來的你, 就是因為把未來的自己當作陌生人, 所以請對未來的你說聲對不起!!
大家都有看到「免費」兩字就失心瘋的經驗吧, 這兩個字到底有什麼魔力,如果你是個有數字概念的人, 看到免費的當下,稍微計算一下就不會掉入陷阱, 本書就是希望大家能有基本的數字概念, 藉由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學會什麼叫做「會計」。 這是一本適合親子共讀的會計入門指南喔, 希望大人小孩看完之後能夠一起討論,
人的判斷有兩種錯誤,偏誤與雜訊, 就如同打靶一樣,偏誤就是打不準,雜訊就是打太過分散。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領域會出現雜訊,假設你因為心悸去看醫生, 如果一位醫生跟你說心臟有問題,另一位醫師說跟你說壓力大, 你要相信誰? 是不是覺得很困惑? 這就是人類判斷的雜訊,小則損失金錢,大則可能會送命! 所以我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內容重點】 1. 合乎情理勝過絕對理性:選擇讓自己感到舒適且能夠堅持的金錢決策更重要。 2. 留足安全邊際:在投資和生活中,預留足夠的安全空間以應對不確定性。 3. 經歷塑造金錢觀:我們的金錢管理和投資決策深受過去經歷的影響。 這三個原則,都是為了能長期堅持而設定的。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投資理財書,不談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等專業知識,談的是如何看待金錢本質的心理學。 你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金錢,將會造就不同的財富人生。 我認為這六個重要心態,值得想要投資理財的朋友們深思咀嚼,有任何想法與建議,非常歡迎留言和我交流喔。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教授丹.艾瑞利Dan Ariely以及財經作家傑夫.克萊斯勒 Jeff Kreisler,以下選取幾個書中觀念介紹
Thumbnail
金錢心理學,一本讀了心臟痛到不行卻不得不面對的書。
Thumbnail
知道嗎?有時候人以為自己在思考,其實卻是別人在操控著你的思考。 上面那句話,我想有稍微接觸一點行銷的都能夠體會,從漏斗行銷,根據各種不同的推廣面向去增加潛在客戶的好感;到實際販售面的促銷、折扣、限時限量,無一不是在在客戶玩心裡戰,就是為了讓自己手上的商品,到需要它們的人手裡,然後貢獻出他們的金錢。
Thumbnail
機會成本是-你願意為他放棄什麼?此刻的花錢縮小了未來做選擇的範圍,影響了未來的能力。而我們,正是用未來某刻的緊縮,來換取此刻的寬裕。為了不讓未來總是痛不欲生,我們都知道要「聰明花錢」,但怎麼做?其實就是 — 停下來,想一想。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我們為什麼總是做不到?
Thumbnail
「我可以抗拒誘惑以外的任何東西。」- 劇作家 王爾德 ( Oscar Wilde ) 「有錢不是萬能,沒錢卻萬萬不能」,這句話俗話真是深植人心,當你需要從自己口袋掏出金錢,你就和金錢結下不解之緣。本書作者 丹‧艾瑞特 ( Dan Ariely ) 是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而 ......
Thumbnail
最近五倍券的議題正夯,所有商家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出折扣優惠吸引人。當然在非常時刻,商家用著極其優惠的方案吸引我們。"折扣"這件事情真的是對於商家與顧客的競合關係中,真的是「傷敵一百,自損三千」的策略嗎?作者Dan Ariely是研究行為經濟學的教授,正是在研究這些人們看似理性卻不合邏輯的購物行為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內容重點】 1. 合乎情理勝過絕對理性:選擇讓自己感到舒適且能夠堅持的金錢決策更重要。 2. 留足安全邊際:在投資和生活中,預留足夠的安全空間以應對不確定性。 3. 經歷塑造金錢觀:我們的金錢管理和投資決策深受過去經歷的影響。 這三個原則,都是為了能長期堅持而設定的。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投資理財書,不談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等專業知識,談的是如何看待金錢本質的心理學。 你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金錢,將會造就不同的財富人生。 我認為這六個重要心態,值得想要投資理財的朋友們深思咀嚼,有任何想法與建議,非常歡迎留言和我交流喔。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教授丹.艾瑞利Dan Ariely以及財經作家傑夫.克萊斯勒 Jeff Kreisler,以下選取幾個書中觀念介紹
Thumbnail
金錢心理學,一本讀了心臟痛到不行卻不得不面對的書。
Thumbnail
知道嗎?有時候人以為自己在思考,其實卻是別人在操控著你的思考。 上面那句話,我想有稍微接觸一點行銷的都能夠體會,從漏斗行銷,根據各種不同的推廣面向去增加潛在客戶的好感;到實際販售面的促銷、折扣、限時限量,無一不是在在客戶玩心裡戰,就是為了讓自己手上的商品,到需要它們的人手裡,然後貢獻出他們的金錢。
Thumbnail
機會成本是-你願意為他放棄什麼?此刻的花錢縮小了未來做選擇的範圍,影響了未來的能力。而我們,正是用未來某刻的緊縮,來換取此刻的寬裕。為了不讓未來總是痛不欲生,我們都知道要「聰明花錢」,但怎麼做?其實就是 — 停下來,想一想。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我們為什麼總是做不到?
Thumbnail
「我可以抗拒誘惑以外的任何東西。」- 劇作家 王爾德 ( Oscar Wilde ) 「有錢不是萬能,沒錢卻萬萬不能」,這句話俗話真是深植人心,當你需要從自己口袋掏出金錢,你就和金錢結下不解之緣。本書作者 丹‧艾瑞特 ( Dan Ariely ) 是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而 ......
Thumbnail
最近五倍券的議題正夯,所有商家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出折扣優惠吸引人。當然在非常時刻,商家用著極其優惠的方案吸引我們。"折扣"這件事情真的是對於商家與顧客的競合關係中,真的是「傷敵一百,自損三千」的策略嗎?作者Dan Ariely是研究行為經濟學的教授,正是在研究這些人們看似理性卻不合邏輯的購物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