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
「當我不知道對方為何要來傷害我,我會誤以為是我做錯了什麼,對方才想傷害我。」
於是,就很容易陷入無止盡的自我懷疑、自我指責的輪迴中。
事實上,不見得每個人都會陷入這樣的誤區。但當你跟我一樣,是個容易受他人影響的人,你沒辦法像牡羊、金牛、水瓶那樣做到完全不在乎他人眼光,單純地做自己,那你就很可能跟我落入相同的陷阱中。
當我們察覺到自己遭受到惡意、受到攻擊時,這裡產生出兩個問題:
通常這兩個問題是完全分開的,我在乎的點跟對方在乎的點可能完全不同,所以應該拆解成兩個命題來解析,不要混在一起。
和大標題最相關的是第二個命題,但其實第一個命題也挺重要,我會在另一篇文解釋第一個命題,這篇文會著重在第二個命題:「為什麼對方會對我的行為產生反應,進而攻擊我?」。
你知道嗎?無論是喜歡還是討厭,兩者的本質竟然是相同的。
──本質上都是「對我產生反應」。
很可能是我的言語、我的行為、我的價值觀、我的外在條件...…任何一項或多項引發了對方的強烈共鳴
,強烈的震盪之下,對方才會萌發出「喜歡」或者「討厭」的心情。
那麼,為什麼明明我們都在做同樣的事,卻可能會讓人喜歡或者討厭呢?中間的差異到底在哪?
差別在「對方對他自身的評價」。
如果對方心中的自我矛盾感很強烈,他有強烈地無法認同自己的感受,但他在你身上看見了他想成為的樣貌,但他自己辦不到,他就會超級討厭你──以平時我們較為負面的說法來說,這就是「羨慕忌妒恨」。
既然原因是如此,那你也會明白:
如果你對他人毫無惡意,對方卻討厭你,那你可能什麼都沒做錯,是他心裡有結沒解開。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足夠坦誠,且願意接納自己的不足,他討厭別人的機率會大幅下滑。對於跟自己價值觀相同、有共鳴的人,他會更願意釋放出善意,看起來就會是「喜歡我」的模樣。
不怎麼辦,該幹嘛就幹嘛。
如同標題所說,理解對方其實跟同不同情、原不原諒沒有關係。
你知道別人傷害你是因為他心裡過不去,但你也沒有同情對方的必要。
因為對方實際上對你造成傷害,很可能是罵你、想讓你難堪、甚至是對你的身體造成傷害,假設對方真的有做出這些行為,那我認為你沒必要因為對方很可憐、很可悲就覺得自己應該無視自己受到的這些傷害。
假設你基於同情,就輕易地原諒傷害你的人,甚至允許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你,那就變成你心裡有結過不去了。
過度的同情心可能導致你習慣性不知不覺傷害自己,你卻對此一無所知,假裝自己壓根沒受傷。
習慣性無視自己的不舒服,會導致很多你無法理解的事件產生。比方說沒來由地暴怒、沒來由地悲傷、沒來由地委屈──事實上所有情緒都是有來由的,只是你曾經因為顧慮到周遭的人,壓下自己的情緒,壓久了、裝沒事裝久了,就誤以為自己真的沒事。
「遠離」、「隔離」、「無視」。
這是我試過各種方法後,歸納出來的最佳解。
報復也好、取笑也好、同情也好、包容也好,這些方法我全都試過,但這些方法的後遺症往往很嚴重,會對自己造成新的負擔。
最後我找到的,對我跟對方都最沒有傷害的方法,就是「隔離」。
對我來說,被對方討厭本就是無妄之災,只要我將對方隔離出我的生活,他就無法對我造成影響,我可以回歸我的正常生活。
對對方來說,他本來就是在經歷自己的一段人生課題,即使我對他沒有任何反應,他之後也會再找到下一個「讓他能夠完成課題」的目標──其實就是下一個激起他情緒,讓他討厭的人。
在現今社會中,這種人也稱作「網路酸民」。
在過往的經歷中,我發現只要我不對對方的行為產生任何反應,或者極為冷淡,他就會自討沒趣地離開。我越早不理會他,他會對我造成的傷害就越少──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
喔,以後你被酸民罵的時候,你可能就不會覺得自己真的天理不容了吧。
知道其實是酸民心裡有問題而不是你有問題,你也可以超生氣,拿這點去嗆酸民。基本上嗆贏的機率很高,對方被看穿之後內心會很慌,開始做出一些愚蠢的行為或者試圖逃跑,啊你開心也可以乘勝追擊讓他再起不能,但做這些事造的業力你就要自己承擔,你可能從此之後跟這個人不再是萍水相逢,而是幾世仇敵。
你也可以覺得酸民原來這麼可憐,那我要用溫情好好開導他!跟他講很多人生道理,讓他徹底開悟,之後酸民就變成你的腦粉,愛你生生世世,然後發現有誰跟你特別親近就會去咬那個跟你好的人,因為除了你以外,酸民沒有其他願意接納他的朋友了,你跟別人比較好他就會很寂寞,所以他要把你搞到身邊只有他才甘願。
反正這些我都幹過,好不容易還完業力的感想就是「麻煩死了」。
還是冷處理比較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