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到了補習班的忙季,應該說,每年過完年後到五月中都是,這段時間補習班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國三生會考衝刺上,還夾雜著各年級的第一、二次段考,中間如果有人事異動、或是學生的狀態起伏不定,那老師們便會心力交瘁,這也是我每年過完年後都會消失在網路上一段時間的原因。
每到這個時間點,一定會有少數幾個孩子撐不住連日來的轟炸選擇離開,我指的不是離開人世間,而是離開補習班,或是離開「考試」的道路上。其實我並沒有什麼立場去批判他們這樣做的對錯,因為不補習不代表失敗、不拼個世人口中的理想高中也不代表好壞,那都只是人們為了追求的名利或是想給自己的努力找個價值所創造的。至少大部分的高中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雖然身為補習班老師的我還是會盡力勸孩子再忍一忍,就剩沒幾天了,但我心裡是不太看中這一切的最終結果的,我在乎的還是過程中孩子們到底學到了什麼。
這也是我迷惘許久的問題,到底學習的本質是什麼?我當然知道學習可以讓我們的腦袋獲得更多知識,我也知道在這個功利的社會要生存,很多事情是必須達成某個方面的能力要求才有資格競爭的。但我更想去釐清的是,當拋開一切之後,學習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如果我連自己都沒辦法說服,那要拿什麼去鼓勵學生,如當學生問我類似的問題時,我又要如何給他們建議呢?
直到最近我半夜滑手機滑到一個數學題,我才漸漸想通自己這一路上以來的困擾。
(圖片如下,我將圖片截圖放在備忘錄裡面,慢慢思考這個號稱小學生就能解的國二數學題。半夜一兩點不睡覺花了十幾二十分鐘再研究這個題目,因為太累了根本解不出來,隔天開車去上班的時候腦袋裡還是在想這題!)
我是個英文老師,平常還會兼著幫孩子解國、社的題目,但數學、自然的題目我是很少碰,通常都是由同事負責。
我心裡對自己的理科也一直很自卑,因為在求學的道路上這兩個科目是我最弱的,我又是個好面子的人,遇到幾次強烈的挫折之後就不會想再下功夫在自己不擅長的科目上,也會在問問題的過程中因為感受到自己的愚笨而對自己更沒自信。所以最後選擇了一個自己當下認為最擅長的領域,但殊不知我以為自己擅長的,其實不是自己有興趣的,只是因為相較之下在學習英文的道路上比較順遂,所以誤以為自己喜歡。
但在出社會之後,我才發現其實自己喜歡的根本不是英文,其實我對數學、資訊等等的領域都滿有興趣的,只是因為不擅長,就不敢去嘗試,也早早斷了自己往那個領域發展的道路。直到進入補習班工作,我才發現到原來我也可以喜歡自己不擅長的東西,我開始會幫學生解數學題(在他們需要而我剛好有空的時候)、開始會在其他同事解題時站在旁邊聽,每每在聽懂的瞬間我心裡都會覺得好舒暢,算數學好像開始變成我的興趣,當我成功解出一道題目的時候那種成就感,比我在英文科的領域裡鑽研帶給我更多正向的鼓勵,我不會因為會解數學題而加薪,也不會因為解出這道題目而開始新的職涯,我只是純粹很喜歡這種感覺而已,能夠解惑的舒暢感,不就是學習能帶給我們的美好嗎?
回到上面提到的數學題,學習的本質或許可以解釋成各種各樣的面相,我也不否認我身處的產業某個方面會抹滅學生對於學習的熱情,但我更願意相信,或者說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不要用填鴨式教學殘害學生的老師,而是儘量想辦法讓學生在升學的壓力和學習的本意之間找到動力。對我來說,如果今天這道數學題背後代表的是我這個人的聰明與愚笨、認真與懶散,那我一定不會想要花時間搞懂它,因為我很害怕被定義成自己也不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學習的目的應該是讓人得到更多知識和力量,而不是讓別人來定義或將自己區分等級,加以利用或拋棄。看著正在面臨壓力的孩子們,讓我也想通了很多事,學習本身就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或許這個過程會伴隨著痛苦、沮喪、疑惑和不爽,但只要能用比較正向的方式引導,在想通問題的瞬間得到的知識和成就感就是我們在學習的道路上最寶貴的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