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的下一站,到了板橋慈惠宮,三層樓的參拜路線真是讓我吃了不少苦頭,舉步維艱的上香一輪、攝影一輪,就花了整整一個小時..
結束後前往新莊住宿,當晚決定行程上要做個調整,一方面不耽誤行程,一方面爭取時間讓雙腳恢復;當然,還得換雙鞋!
建立時間:1853年(大清咸豐三年)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挹秀里1鄰府中路81號
源頭:湄洲分靈
一樓正殿:主祀天上聖母,左邊龕五路財神,右邊龕五年千歲與五府千歲
一樓右方太歲殿:斗姥元君、六十甲子太歲星君
一樓後圓通寶殿:正面供奉千手觀音,左供奉魁斗星君,右供奉月下老人
二樓前鎮殿媽祖殿:正面供奉鎮殿媽祖、開基媽祖、中壇元帥、釋迦摩尼佛、藥師琉璃佛、阿彌陀佛,左供奉觀世音菩薩、右供奉地藏王菩薩
二樓左光明殿:湄州三聖母、文昌帝君、關聖帝君
二樓右前虎爺殿:虎爺公
二樓後凌霄寶殿:正面供奉三官大帝(三界公),左供奉才光明佛,右供奉註生娘娘、臨水夫人
二樓右後功德堂:地藏王菩薩、先賢蓮位
三樓天公殿:正面玉皇上帝、太陽星君、太陰星君,左供奉南斗星君,右供奉北斗星君
一殿一爐,共九爐,參拜順序如下圖
這裡比較特別的是,因為宮內有天公殿,所以一樓並沒有天公爐,而在一樓正殿上香後,需先至三樓天公殿參拜上香;有些宮廟也可能設有像是天公殿、玉帝殿、凌霄寶殿等等,只要殿內是供奉玉皇上帝(天公),都記得參拜完正殿之後,要先到玉皇上帝所在參拜上香!
此外,由於慈惠宮並非一般的廟宇建築結構,在動線上比較複雜,故廟方在宮內重要的轉彎處都有清楚的指示牌、平面圖;並且在各殿也都有神尊的名諱牌、神尊介紹,讓信眾在參拜時都能清楚動線與參拜神尊。
2024年(中華民國一一三年)1月19日,即甲辰年臘月初九,增設「聖父母殿」與「福德正神殿」,聖父母殿位於三樓天公殿虎邊,福德正神殿位於二樓凌霄寶殿虎邊。
在二三樓分別有諸位神將的大仙尪仔,應該是有開光,所以有做祭拜,二樓有千里、眼順風耳將軍,以及身為門神的秦叔保將軍、尉遲恭將軍,還有關聖帝君的配祀關平將軍、周倉將軍;而三樓則是中壇元帥三太子、二郎神將軍。
此外,一般在媽祖廟中,都會配祀千里眼將軍與順風耳將軍神像,而慈惠宮一樓正殿(在大尊的千順將軍神像後方)與二樓鎮殿媽祖殿的兩位將軍卻有極為不同的造型,不僅穿著官袍,手上還持著元寶!因此也有很多信眾視為招財招福的象徵。
根據紀載,雍正年間,就已經有名為「林成祖」的開墾集團申請至擺接堡進行開墾,而到了乾隆年間,有僧侶從湄洲請來一尊媽祖像,在台北廳擺接堡枋橋庄建立草棚供奉,當地七十二位鄉紳先賢並成立天上聖母金浦會,並籌備建廟事宜。
然而翻閱一些資料後發現,「台北廳」此一行政區域是在日治時期方有的名稱,清治時期應為「淡水廳」,而枋橋庄此一名稱並不存在,應為枋橋街,且根據《板橋市志》,枋橋街是在光緒年間方才設立,因此,廟方紀載或許是有些誤植的部分。
筆者針對此狀況回訪了慈惠宮,特別在功德堂仔細尋找線索,功德堂中本身有金浦會的先賢牌位,此源頭想來是沒有問題,此外線索的關鍵是在功德堂龍邊的牆面上,掛有一幅金山禪師的畫像,下方文字載明,慈惠宮的開山是在1853年(大清咸豐三年),1986年(中華民國七十五年)成立管理委員會,2004年(中華民國九十三年)重建功德堂。
根據此一資料,想來板橋慈惠宮的建立時間應在1853年(大清咸豐三年)之後。
此外,2006年2月的時候,廟方曾出版一本「板橋慈惠宮媽祖廟-慶祝建廟151周年嘉年華紀念專輯」一書,若以此計算,建廟時間應在1855年(大清咸豐五年)。
綜合以上資料,板橋慈惠宮的建立時間當在咸豐年間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