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20240414
會讀這本書喔,是因為半年前辦理離婚的時候,需要社工來家裡訪視,當時社工問我跟先生的相處情況,我想說儘量客觀,不要為了發洩自己的不滿而一味的講對方是如何的惡劣。再來按照我的理解,就算我儘量客觀的講實情,已絕對足以讓我拿到我想要的判決結果了,不管是對天理、公道還是人心,我都有信心。結果社工聽不下去我自認公道客觀的回答,說我簡直是活在「粉紅泡泡」裡,意思是在這種時候了幹嘛還要「美化」對方。
第一次聽到有人這麼直白的告訴我,對我的大腦構造的看法(所謂粉紅泡泡,我當下腦海圖畫描繪成「戀愛腦」,試著想像一個人的頭部被一個粉紅的的泡泡取代的樣子,盲目又易破),我對她的直言很感激,心想如果生活周遭的人都能這麼言簡意賅,直擊重點就好了。我身邊的人哪,要麼就是溫柔體貼,說話委婉尊重有禮貌,對我來說如同春風拂面,吹過無痕,想起來我誤把質疑當稱讚的情況一定發生過不少了,現在都已經很難仔細回憶,追溯既往;要麼就是先入為主,過度涉入和指導,我絕對擺出恕難從命的態度,想說請先管理好自己的說話方式吧,對於種種毫無說服力的論調,我若聽進去,便如同自願服毒。憶往昔,那位社工全程面色嚴肅,說出對我的狀態的斷言時,顯示出她對她自己的判斷立場很堅定,然後說完這句後,她也沒有再多指導我該如何,我就繼續進行我的「試圖中立」反饋,不過她的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雖然我很確定那時候的我已經脫離「迷戀」期很久遠了,不過曾經呢?
我從未想過我活在所謂的粉紅泡泡裡,或者我脖子上長的這一顆是戀愛腦。既然在別人的眼中看我如此,說來,我至少可能曾經是「戀愛腦」,不然我怎麼會走入婚姻,然後又慘烈收場?可能我對戀愛及兩性關係的認知和觀念有問題吧。好,於是那段時間我找了很多關於戀愛,兩性關係的書來看,有腦科學專家,社會學專家,婚姻經營的不錯的音樂人,開培訓課程的兩性關係教練,果然,每個作者的頭腦都比我清醒太多。
雖然看了不少戀愛和兩性關係話題的書,但我目前的分享興趣卻不在這個主題上,因為我還是比較喜歡從更廣泛或更本質角度去獲得關於人,人際,人性這些議題的洞見,所以我預期我會很少分享關於這個主題的書籍。
《重設戀愛腦》這本書書名很直白,當初因為我沒找到可以借閱的電子版,就直接買了,很輕鬆就可以讀完,我剛才在書架上看到它,想說好,那我來快速分享一下作者的觀念,當作週末愉快。
1.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只一種,戀愛中的性格決定你戀愛中的命運。
我喜歡作者在這部分的觀察,即「你平時是個什麼性格的人,和你在愛情中是個什麼性格的人,很可能會截然不同。」更明確的說,我們有「經過打磨的」社會人士的性格,與「相對原始的」在親密的情感連結中的性格,兩者可能完全不一樣,如果不了解這樣的差異的話,一來我們會不清楚(看不見)自己在戀愛時愉悅感的建立方式,二來因為看不見,就會造成很多的錯誤嘗試帶來的不安與折磨。我覺得這都是正常,只要不總是逃避真正的親密關係,願意嘗試,修正,改進,就在追求的過程中,越來越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這都是不可少的步驟,也是無法跳過的人生過程。擁有健康的人格基礎,才不會因為戀愛成瘋子,這個更重要。(讀我寫的:為什麼愛情會製造瘋子)
補充閱讀《假性親密關係》
2.把戀愛模式分為四種類型,沒有好壞差別,一來只是不同而已,每種類型都各有利弊,二來每種類型都能找到與自己匹配的類型,建立一份相對圓滿的戀愛關係。當然有些人會是復合型的,以其中的兩種為主。
以下是書中提出的四種戀愛腦類型:
享受型:樂於享受另一半的付出,隨波逐流、擅於忍耐,根據統計,也是「被出軌率」最高的類型。
自虐型:無法容忍瑕疵,非黑即白,一旦自尊心被傷害,就成為「最會逃跑」類型。
掌控型:希望另一半在自己的管理下變得更好再更好,極度缺乏安全感,是不願意承認自己這樣的類型。
取悅型:拒絕困難症,高度敏感,說話和行為都以希望別人開心為目的,是最容易陷入「人際關係災難」的類型。
書中根據四種戀愛腦模式(情感模式),推演出10種愛情關係,進行解析。
我認為當你想要這個模型來觀察、解釋和處理親密關係中兩個人的互動模式,最好是把它當作一個有趣的粗略參考,另外我還認為很有可能一個人在跟不同的人相處時,透過實際的互動,可能呈現出不同戀愛腦模式(情感模式),有些比較健康,有些比較不健康,不管你是哪種戀愛腦,選擇比較健康的情感模式。
3.情感模式的動態平衡
有兩點,一是如何避免「坍縮」進情感模式中,做出一些自己平時都理解不了的事情。我簡要總結成一個人具備社會成熟度不代表同時具備情感世界成熟度,兩者的落差就是會造成「坍縮」的原因,但也是一個了解內在自己的契機。
二是需要經歷一定時間的相處,來了解彼此之間的情感模式是否契合,「不在時間裡被反覆證明的細節,只是一時的偽裝而已。」情感模式是一個人的長時間週期之內動態穩定的,所以其實很難改造,最好是透過時間及相處去彼此了解。
這是有趣好讀的一本書:《重設戀愛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