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成年子女的關係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別把孩子的行為當成自己的成敗依據

雙親習慣主動照顧子女,但子女即使成年了,要能主動回過頭關心父母,還需要很多歷練與成長,甚至有些父母得接受自己永遠也等不到子女對等的關懷。

如果把「孩子是不是主動關心我」當作自己身為父母的成敗依據,那樣既不公平,也太為難自己了。


⭕️和成年孩子的「問題」保持距離,才能專心「愛」

如果父母把孩子短暫的回家與依賴當成示弱或失敗,那家庭就不是令人安心自在的歸處,而是需要防衛並隱藏自我的戰場。

從父母的角度看成年的孩子,永遠都覺得孩子的生活有許多待改進的「問題」,所以每次難得的相處,都用在傳遞期待,而孩子只會感受到壓力,無法體會到親子間的愛,關係當然無法親近。


💯你不只是「父母」,把握人生下半場的牌局

當科技延長我們的壽命,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的生活保持適當距離,然後為自己人生的新賽局重新洗牌。

過去我們努力養育孩子,現在孩子展翅高飛,處於離巢期的我們,應該帶著祝福放手,我們也可以重獲自由,自在地往自己的目標前進!



黃惠萱 心理師撰全文發表於 張老師556期 2024/04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我們太渴望得到母親的認同,或是不能接受失去母親的痛苦時,我們就會嚴格地「扮演媽媽」,沒有經過消化,也沒有融合自己的個人特質,我們成為母親的分身,以求永遠把母親留在心裡,此時的「扮演媽媽」是一種心理防衛,用來抵抗親子關係裡的痛苦,這種扮演會將個人的心理議題延續到下一代。
身為老大到底會從照顧弟妹的成長過程中得到好的幫助還是創傷的記憶,很多時候取決於他們和父母相處的經驗。有的人雖然背負著照顧弟妹的責任,但也能獲得父母的關心與重視,累積的成就大過挫折,另外一些人則是因為雙親的失能才背上過多責任,這些創傷與其說是因為手足排行的緣故,不如說是被大人的議題影響。
「心理師,醫生說我媽失智了,這怎麼可能呢?她到現在還每天唸我之前去美國沒讓她跟的事情,時間一到就吵著要吃飯,失智的人怎麼可能這麼精明!」年前母親突然變得精神恍惚,嚇得她趕緊帶媽媽去看醫生,後來媽媽的狀況逐漸穩定,她一時半刻接受不了醫師的診斷,難以面對高齡七十歲的老媽媽大腦已經退化的事實。
很多受婆媳議題困擾的媳婦來晤談時焦點是婆婆,但身為婆婆的女性在晤談時多半都在談兒子,其實「婆媳」問題骨子裡是「母子」議題,一個女人會變成怎麼樣的婆婆,取決於她做母親時如何看待與兒子的分離,有些人比較放得下,走得順利輕鬆,有些人則傷痕累累,變得焦慮又憂鬱,有些人不光自己不開心,也把苦牽連到家人身上。
從晤談經驗裡,我發現親子或親密關係有困難的男性,他們「和母親的關係發展」大致可分為兩種走向,如果把小男孩比喻成老虎寶寶的話,他們的媽媽多半致力地把小老虎養成小貓,有些小男孩會真的順應母親的期待,真的把自己當成小貓,大量地壓抑了很多雄性本能與男性特質,長大後他們是一群表面上和媽媽相處還可以的男性。
很多父母自認非常愛孩子,但是卻因為自己的擔憂和焦慮,過分介入孩子的生活,他們給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不要讓自己擔心受怕,他們抱持的理由大多是「想避免孩子做錯事」、「希望孩子走自己看來正確的方向」,可是這類的觀念忽略了「成長過程需要犯錯」,你正剝奪了孩子「嘗試的自由」。
當我們太渴望得到母親的認同,或是不能接受失去母親的痛苦時,我們就會嚴格地「扮演媽媽」,沒有經過消化,也沒有融合自己的個人特質,我們成為母親的分身,以求永遠把母親留在心裡,此時的「扮演媽媽」是一種心理防衛,用來抵抗親子關係裡的痛苦,這種扮演會將個人的心理議題延續到下一代。
身為老大到底會從照顧弟妹的成長過程中得到好的幫助還是創傷的記憶,很多時候取決於他們和父母相處的經驗。有的人雖然背負著照顧弟妹的責任,但也能獲得父母的關心與重視,累積的成就大過挫折,另外一些人則是因為雙親的失能才背上過多責任,這些創傷與其說是因為手足排行的緣故,不如說是被大人的議題影響。
「心理師,醫生說我媽失智了,這怎麼可能呢?她到現在還每天唸我之前去美國沒讓她跟的事情,時間一到就吵著要吃飯,失智的人怎麼可能這麼精明!」年前母親突然變得精神恍惚,嚇得她趕緊帶媽媽去看醫生,後來媽媽的狀況逐漸穩定,她一時半刻接受不了醫師的診斷,難以面對高齡七十歲的老媽媽大腦已經退化的事實。
很多受婆媳議題困擾的媳婦來晤談時焦點是婆婆,但身為婆婆的女性在晤談時多半都在談兒子,其實「婆媳」問題骨子裡是「母子」議題,一個女人會變成怎麼樣的婆婆,取決於她做母親時如何看待與兒子的分離,有些人比較放得下,走得順利輕鬆,有些人則傷痕累累,變得焦慮又憂鬱,有些人不光自己不開心,也把苦牽連到家人身上。
從晤談經驗裡,我發現親子或親密關係有困難的男性,他們「和母親的關係發展」大致可分為兩種走向,如果把小男孩比喻成老虎寶寶的話,他們的媽媽多半致力地把小老虎養成小貓,有些小男孩會真的順應母親的期待,真的把自己當成小貓,大量地壓抑了很多雄性本能與男性特質,長大後他們是一群表面上和媽媽相處還可以的男性。
很多父母自認非常愛孩子,但是卻因為自己的擔憂和焦慮,過分介入孩子的生活,他們給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不要讓自己擔心受怕,他們抱持的理由大多是「想避免孩子做錯事」、「希望孩子走自己看來正確的方向」,可是這類的觀念忽略了「成長過程需要犯錯」,你正剝奪了孩子「嘗試的自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個故事描述了不同家庭成員之間的愛與角色扮演,展現了家庭關係中的真實情感。故事中描述了不同人面對困難時的反應和情緒,通過這些故事來探討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連結。
Thumbnail
 常常會覺得,養兒育女的秘訣,根本從頭到尾都不存在,因為對別的孩子有用的,對自己的孩子也許完全沒用;這個階段對孩子有用的,搞不好過沒多久卻又沒有效果了。     可是假如真是如此,那麼為什麼我還是不斷在分享自己的經驗,書市也有數不清的教養書呢?我想,雖然每個孩子都不同,但是有些基本的原理原則是共通
Thumbnail
最近看了兩套同樣說親情的電影(不知為何會想起親子丼裡的三文魚和魚子的關係XD),分別是林嘉欣主演的《美國女孩》和賈靜雯、王淨主演的《瀑布》(影後感正在絞盡腦汁寫作中),很想分享一下以前看過的以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家庭/家族歷史、傳統母親與現代或西化的女兒跨代關係、中西文化差異的家庭為題材的電影。
Thumbnail
通勤時間很長,所以很有時間觀察路上遇到的人生百態,尤其是帶著孩子的爸媽和孩子互動情況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一次是在東湖捷運站遇到接孩子回家的媽媽把孩子留在2F的月台上哭泣,逕自離開搭手扶梯往下,媽媽都不擔心如果有人拉小孩進車廂,如果小孩看不到媽媽往下走了到處找媽媽,如果小孩搭手扶梯出事?
Thumbnail
華人的家庭時常對於越界或是破壞秩序和規則反應非常猛烈,兩方都非常硬弄得兩敗俱傷。如果父母就沒學過溝通妥協,甚至也不覺得需要對孩子這麼做,自然面對家中的衝突時就拉開了距離,也難以真的落實關係和保護的功能。
Thumbnail
《克拉瑪對克拉瑪》 (涉及些許劇情內容,請斟酌閱讀) 如果是常駐在NETFLIX的各位影迷們,肯定對兩年前赤裸裸探究婚姻本質的《婚姻故事》毫不陌生,昔日幸福美滿且真心相愛的絕配夫妻,是如何走向互打離婚官司爭奪監護權的狼狽姿態,其充滿犀利的爭吵橋段與強迫製造對立的法庭攻防,都一再衝擊著觀眾對於愛情與婚
Thumbnail
我的外祖父母育有五位子女,我母親是最年長的,他們那年代生這麼多個孩子為的不就是要拼個兒子,當時的人都是以務農居多,從早天還沒亮就出去忙到天黑才回來,只為了最基本的溫飽,父母忙於農務時,身為長女的我媽理所當然地必須要擔起打掃家裡環境,趕在外公外婆回家前把家裡打點好,督促弟妹們先洗好澡。
這一代的孩子是在智慧型手機的世代長大的,手機世代的孩子就是不管父母是否提供手機,他都一定會使用手機,所以不需要因為擔心孩子不會用手機,跟不上時代而提供手機。一般在國中階段以前都不建議提供手機,一方面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制力較差,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這個階段的孩子學會和自己獨處,學會運用時間發展例如打桌球、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個故事描述了不同家庭成員之間的愛與角色扮演,展現了家庭關係中的真實情感。故事中描述了不同人面對困難時的反應和情緒,通過這些故事來探討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連結。
Thumbnail
 常常會覺得,養兒育女的秘訣,根本從頭到尾都不存在,因為對別的孩子有用的,對自己的孩子也許完全沒用;這個階段對孩子有用的,搞不好過沒多久卻又沒有效果了。     可是假如真是如此,那麼為什麼我還是不斷在分享自己的經驗,書市也有數不清的教養書呢?我想,雖然每個孩子都不同,但是有些基本的原理原則是共通
Thumbnail
最近看了兩套同樣說親情的電影(不知為何會想起親子丼裡的三文魚和魚子的關係XD),分別是林嘉欣主演的《美國女孩》和賈靜雯、王淨主演的《瀑布》(影後感正在絞盡腦汁寫作中),很想分享一下以前看過的以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家庭/家族歷史、傳統母親與現代或西化的女兒跨代關係、中西文化差異的家庭為題材的電影。
Thumbnail
通勤時間很長,所以很有時間觀察路上遇到的人生百態,尤其是帶著孩子的爸媽和孩子互動情況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一次是在東湖捷運站遇到接孩子回家的媽媽把孩子留在2F的月台上哭泣,逕自離開搭手扶梯往下,媽媽都不擔心如果有人拉小孩進車廂,如果小孩看不到媽媽往下走了到處找媽媽,如果小孩搭手扶梯出事?
Thumbnail
華人的家庭時常對於越界或是破壞秩序和規則反應非常猛烈,兩方都非常硬弄得兩敗俱傷。如果父母就沒學過溝通妥協,甚至也不覺得需要對孩子這麼做,自然面對家中的衝突時就拉開了距離,也難以真的落實關係和保護的功能。
Thumbnail
《克拉瑪對克拉瑪》 (涉及些許劇情內容,請斟酌閱讀) 如果是常駐在NETFLIX的各位影迷們,肯定對兩年前赤裸裸探究婚姻本質的《婚姻故事》毫不陌生,昔日幸福美滿且真心相愛的絕配夫妻,是如何走向互打離婚官司爭奪監護權的狼狽姿態,其充滿犀利的爭吵橋段與強迫製造對立的法庭攻防,都一再衝擊著觀眾對於愛情與婚
Thumbnail
我的外祖父母育有五位子女,我母親是最年長的,他們那年代生這麼多個孩子為的不就是要拼個兒子,當時的人都是以務農居多,從早天還沒亮就出去忙到天黑才回來,只為了最基本的溫飽,父母忙於農務時,身為長女的我媽理所當然地必須要擔起打掃家裡環境,趕在外公外婆回家前把家裡打點好,督促弟妹們先洗好澡。
這一代的孩子是在智慧型手機的世代長大的,手機世代的孩子就是不管父母是否提供手機,他都一定會使用手機,所以不需要因為擔心孩子不會用手機,跟不上時代而提供手機。一般在國中階段以前都不建議提供手機,一方面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制力較差,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這個階段的孩子學會和自己獨處,學會運用時間發展例如打桌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