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歷史學訓練的經驗反思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歷史學是以人為本的學科。歷史學者聚焦於特定的時空背景,探索各樣的人事物的豐富樣貌,其研究成果旨在呈現特定的生命經驗,供人們能夠由之重新理解過去的人事物。當歷史學者在研究過去的人事物時,其目的是在建構理解人事物的「脈絡」,並透過對於史料的詮釋而呈現出那些人事物在該時空背景下的意義。這正是歷史學研究相當重要的關懷。

從時間與脈絡來理解人事物的變化,這雖然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但卻是歷史學的精髓。當某個人事物在某個時空環境下被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嘗試思考哪些可能的因素促成對於人事物的特定理解方式,以及諸多可能的因素是如何產生影響力,正是歷史學研究的任務,也是歷史學訓練的精髓所在。

時間與脈絡,是歷史學思考之特殊性的兩個基石,除此之外的能力,如資料解讀、考證等,都是以這兩個基石為前提。資料解讀的目的在於釐清文本的意涵,而為了理解文本的意涵,研究者往往需要理解文本作者的時代背景及其生命經驗,才能解讀文本作者的觀點及其作意。考證往往涉及基本史實的探究,其目的在於釐清史實之真偽,而即便某個史實糟到扭曲,此現象亦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地探問,哪些可能的因素使得史實遭到扭曲而被持續地傳播,藉此觀察特定時空背景下,人們的心態如何被形塑的情形。

從歷史學的研究方法來看,歷史學者從零散的史料中,透過資料解讀、考證等方法,逐步地建構出理解特定人事物的脈絡。在此過程中,即便歷史學者有其自身的價值立場,但真實的歷史學研究的過程,往往需要歷史學者先同情地理解史料所呈現的情況,進而與研究對象相關聯的生命經驗展開互動。歷史學者與研究對象的互動過程,一方面能夠讓歷史學者發現過去的人事物,另一方面則是讓過去的人事物厚實歷史學者的經驗。

就如何理解人事物的問題來看,正如我們在理解人事物時,往往涉及我們每個人不同的生命經驗,當我們對人事物進行評價時,評價本身其實離不開我們的生命經驗的積累。生命經驗形塑我們看待人事物的視角,因而當自我與他人彼此交流、溝通時,我們其實是在分享不同的生命經驗,進而擴大我們的眼界,認識這個世界的豐富面貌。同樣地,歷史學者透過研究特定時空下某些人事物的樣貌,總會涉及到對於某些人群之生命經驗的探尋,而歷史學者可能因此感到共鳴,或從因而與其說歷史學者的研究是在「發現過去」,不如說是「在與過去的對話中,不同的生命經驗彼此交會」。

從現實情況來看,歷史學也許是「無用」的學科,它既不具有特定的技術門檻(如果資料解讀、考證等能力不屬於如寫程式那樣的技術門檻的話),也難以創造令人有感的價值。然而,歷史學所堅持從時間與脈絡來理解人事物的變化,卻提供一種分析問題的途徑。這種分析問題的途徑,幫助我們理解人事物在時間中,受到哪些可能的因素而產生變化,進而讓我們能夠理解長時間的趨勢。與其說歷史學訓練「無用」,倒不如說它更像是培養一種「素養」,為我們提供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

    一個在大學兼任通識課教學的打工仔 偶爾寫點教學或自學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學期即將結束,按照過往的慣例,我都會跟同學們分享一點我在學習上的心得。作為一個在學術界打混多年的學徒,有機會到大學的課堂上教授通識課,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經歷,因為「通識課」的目標並非教導艱深的知識(不同於專門系所的課程目標),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博通」(姑且無論通識課是否淪為營養學分的問題)。
    學期即將結束,按照過往的慣例,我都會跟同學們分享一點我在學習上的心得。作為一個在學術界打混多年的學徒,有機會到大學的課堂上教授通識課,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經歷,因為「通識課」的目標並非教導艱深的知識(不同於專門系所的課程目標),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博通」(姑且無論通識課是否淪為營養學分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歷史小說強調自己內容有很多史實本身就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 要不是小說很難看,忽略小說的文學性,偷懶地用史料推砌作品; 要不就是真的搞不清楚歷史、敘事、史實的關係,這種史觀寫出來的「歷史小說」真的有人敢信?標榜真實的歷史小說要不是搞不清楚小說是什麼,要不就是商業噱頭。小說是作者的「創作」。
    為什麼古巴會有Santeria這樣的信仰呢?從這個好奇開始,扯出一串以前在歷史課本上看過有印象的大事件。 大航海時代 2.熱帶種植業與黑奴 3.天主教傳
    Thumbnail
    介紹客家人、客家文化的書,作者通常著重客家先民自中原移居閩粵的遷徙經過、來台以後的開拓史,以及與其他族群發生衝突的重大事件。湯錦台這本《千年客家》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Thumbnail
    台灣古文明的沒落過程、Paccan名號為何被人遺忘、「台灣」如何取代「Paccan」成為國名,以及Paccan人後代的命運,也是埔農一系列著作的重要內容。
    Thumbnail
    埔農的論述看似與沈建德、林媽利、潘智仁相同,其實有很多地方不同,無論是台灣荷治時期之前的歷史認知,還是對「台獨」的看法,他都自成一格。對於台灣上古有無高度文明,沈建德、潘智仁、林媽利及眾多台灣歷史學者、考古學者,不是視之為未知領域而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就是自認非專業而不去觸及,埔農則非常堅定回答:有!
    Thumbnail
    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近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扣掉來自中國各地的外省族群,1945年二戰結束前,就已定居在台灣的漢人,大多數人的祖先究竟是閩粵移民,還是被漢化的平埔族?目前已出現一些挑戰主流觀點的論者,較知名的有沈建德、埔農、林媽利、潘智仁等人士。本文要介紹的是,較早談論這個議題的沈建德。
    Thumbnail
    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近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扣掉來自中國各地的外省族群,1945年二戰結束前,就已定居在台灣的漢人,大多數人的祖先究竟是閩粵移民,還是被漢化的平埔族?目前已出現一些挑戰主流觀點的論者,本文要介紹的是其中一位論者潘智仁。(詳見內文)
    Thumbnail
    有一個疑問纏著我不放,而且對於這個疑問,力主「台灣漢人是由大多數閩粵移民後代構成」的論者,也沒有提出令我信服的說法,那就是:明清時期,大批閩粵人移民來台,不論合法移居還是非法偷渡,泉州、漳州、潮州,以及週邊的州府縣,為什麼沒有出現長年且大規模的經濟蕭條?
    Thumbnail
    當《返校》引發支持與反對熱議,你是否清楚意識到所謂史實改編電影,背後的「史實」有哪些呢?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歷史小說強調自己內容有很多史實本身就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 要不是小說很難看,忽略小說的文學性,偷懶地用史料推砌作品; 要不就是真的搞不清楚歷史、敘事、史實的關係,這種史觀寫出來的「歷史小說」真的有人敢信?標榜真實的歷史小說要不是搞不清楚小說是什麼,要不就是商業噱頭。小說是作者的「創作」。
    為什麼古巴會有Santeria這樣的信仰呢?從這個好奇開始,扯出一串以前在歷史課本上看過有印象的大事件。 大航海時代 2.熱帶種植業與黑奴 3.天主教傳
    Thumbnail
    介紹客家人、客家文化的書,作者通常著重客家先民自中原移居閩粵的遷徙經過、來台以後的開拓史,以及與其他族群發生衝突的重大事件。湯錦台這本《千年客家》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Thumbnail
    台灣古文明的沒落過程、Paccan名號為何被人遺忘、「台灣」如何取代「Paccan」成為國名,以及Paccan人後代的命運,也是埔農一系列著作的重要內容。
    Thumbnail
    埔農的論述看似與沈建德、林媽利、潘智仁相同,其實有很多地方不同,無論是台灣荷治時期之前的歷史認知,還是對「台獨」的看法,他都自成一格。對於台灣上古有無高度文明,沈建德、潘智仁、林媽利及眾多台灣歷史學者、考古學者,不是視之為未知領域而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就是自認非專業而不去觸及,埔農則非常堅定回答:有!
    Thumbnail
    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近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扣掉來自中國各地的外省族群,1945年二戰結束前,就已定居在台灣的漢人,大多數人的祖先究竟是閩粵移民,還是被漢化的平埔族?目前已出現一些挑戰主流觀點的論者,較知名的有沈建德、埔農、林媽利、潘智仁等人士。本文要介紹的是,較早談論這個議題的沈建德。
    Thumbnail
    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近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扣掉來自中國各地的外省族群,1945年二戰結束前,就已定居在台灣的漢人,大多數人的祖先究竟是閩粵移民,還是被漢化的平埔族?目前已出現一些挑戰主流觀點的論者,本文要介紹的是其中一位論者潘智仁。(詳見內文)
    Thumbnail
    有一個疑問纏著我不放,而且對於這個疑問,力主「台灣漢人是由大多數閩粵移民後代構成」的論者,也沒有提出令我信服的說法,那就是:明清時期,大批閩粵人移民來台,不論合法移居還是非法偷渡,泉州、漳州、潮州,以及週邊的州府縣,為什麼沒有出現長年且大規模的經濟蕭條?
    Thumbnail
    當《返校》引發支持與反對熱議,你是否清楚意識到所謂史實改編電影,背後的「史實」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