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

含有「傾聽」共 25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人生很弔詭:“人際互動很容易被誤解+很困難被了解”,難怪親密之旅黃博士的名言:“傾聽中有了解,了解中有醫治”。追求生理健康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努力心裡健康的守護:所以,同理+傾聽=關係的修復喔!
Thumbnail
專業與人脈競爭力是一個相乘的關係,如果光有專業,沒有人脈,個人競爭力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若加上人脈,個人競爭力將是「一分耕耘,數倍收穫」。
善心是人類美好的天性,但若忽略對方需求,可能讓好意變成壓力。文中以小故事和實際生活案例,揭示「好心辦壞事」的常見原因,並提出「三不原則」,幫助我們在助人時,真正提供對方需要的幫助。學會傾聽、尊重與理解,讓每一份善都能發揮最大價值!
Thumbnail
胎兒十六週大就對聲音有反應,聽覺也是人臨終前最後消失的知覺。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聽,或許很多時候我們就只停在「聽」。 讓我想到Youtuber孫女有多項符合書中提到的「好聽眾」的特質。如勇於跟陌生人攀談,傾聽對方人生故事時給予情緒價值,引導對方進一步透漏更多(如她本人說的「又解開支線」)。
Thumbnail
這本繪本透過小象漢尼拔的故事,說明同理心的重要性,如何用心傾聽才能理解他人感受,並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故事中,小象因其大聲喧鬧的行為造成困擾,直到遇到小老鼠的點醒才意識到錯誤,進而學習同理心,幫助他人。繪本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可愛的圖畫,引導讀者思考同理心的重要,適合親子共讀。
Thumbnail
安立格-avatar-img
安立格
2025/01/11
2
回覆
2
回覆
珍妮老師-avatar-img
珍妮老師
2025/01/12
發文者
回覆
回覆
本文是我第一次理性傾聽的收穫、技巧建議。怎麼引導生氣的人說出想法?你可以: 1. 營造環境和安全感 2. 「理解」取代評論 3. 釐清真正原因 4. 照顧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旅人小萌
2025/01/10
2
回覆
2
回覆
發文者
回覆
回覆
真誠的陪伴與傾聽,往往比任何建議更彌足珍貴。 陪伴的三個心法:專注傾聽、啟發思考、給予支持。真誠的陪伴與理解,遠勝過高高在上的建議。
Thumbnail
建議可能帶來否定感,隱含我比你更好的訊息,易傷害對方自尊心,甚至引發責怪與壓力。即使建議正確,對方也未必感激,因為經驗的適用性有限,不一定符合他人需求。與其急於給建議,不如耐心傾聽,用開放式問題引導對方思考,並提供支持與肯定。真誠的陪伴與理解,才是真正的幫助,讓對方自己發現答案,比任何建議更具價值。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旅人小萌
2025/01/04
1
回覆
1
回覆
「生而為人,從心相遇」是一個社會倡議,旨在推動心理健康,並以理解不同且多元的人為主體。透過文章分享、實地踏查,倡導「好好待人」和「好好成為人」,接納每個人的獨特性,關注每個人的本質。鼓勵敞開心扉,培養多元開放視野,不受標籤、種族、框架和制度束縛,創造更深層的人際連結。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在生涯迷惘中,找尋方向多年,慢慢理出方向的心路歷程。 如果你的人生與職涯也有覺得卡卡的、說不上來的怪, 或許適合你 停下來、閱讀一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