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尼考特

#溫尼考特含有「溫尼考特」共 3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夠好玩的溫尼考特 06】恐懼依賴的現代人──催生「獨立」的時代錯覺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夠好玩的溫尼考特 05】 當媽媽覺得「餓」變成一種成長的「惡」「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餓」,當然還有「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冷」,這些成長過程中尋常得成為國民共同回憶的玩笑,你有想過其實對身心健康而言並不好笑嗎? 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感覺——到底我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我是想這樣、還是想那樣?甚至想都沒有去想過?——這其實是一件很恐怖,也令人悲哀的事。
Thumbnail
【父母的心靈傷痛】與伴侶的相互吸引對於孩子們而言,父母的內在傷痛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影響他們尋求愛與價值感的方式,並牽引他們尋求同樣感到匱乏的伴侶。因此,陰性能量與自我連結的重要性被強調,同樣擁有陰性能量的伴侶間的交流對於肯定自己的存在是具有意義性的。
Thumbnail
【夠好玩的溫尼考特 04】創造力源於痛苦的迷思──從事藝術創作者會害怕諮商後創意消減?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5/5· 再見機器人
年度最佳愛情電影《再見機器人》: 你可還記得九月之舞?《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以動人的方式刻畫親密關係,尤其是關於分離與失去。本文從精神分析角度深入探討了電影中反映的人生經歷,以及對分離與失去的深刻體悟,特別著重在溫尼考特「過渡客體」的闡述。觀眾在經歷了片中角色的心路歷程後,無不感到深深的共鳴與反思。
Thumbnail
2024-04-09
12
【夠好玩的溫尼考特 03】廢死=可教化?對非行少年來說,道德教育錯了?還是我們還未想得足夠?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提出精神分析中的觀點,以及對違法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的獨到見解。透過對治療和違法行為的討論和託寓,探討了犯罪、治療與社會情感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進修筆記>以Winnicott觀點談愛3:卸下假我面具,看懂身心症代表的意義 這週文章要分享的是「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課程第三堂課下半段的重點筆記與心得。在跟大家分享重點筆記前,先跟大家說一下這次筆記主要環繞在「假我」與「身心症」這兩個主題。   (小提醒:這系列文章分享的筆記都以列點的
Thumbnail
【夠好玩的溫尼考特 02】有些人就是欠幹?在職場中尋找被討厭的潛意識需要本文探討了溫尼考特式的精神分析觀點,討論了治療師與個案之間的情感互動,以及個案對待治療師的行為所引起的情緒反應。透過討論情緒可及性的重要性,以及對客觀的恨的理解,本文呈現了溫尼考特在精神分析領域的獨特觀點和對於情感交流的深入解釋。
Thumbnail
【活動紀實】2/4(日)《心智化兒童治療:與兒童及家長工作的實戰手冊》新書分享會(楊舒涵、謝佳芳、魏與晟)《心智化兒童治療:與兒童及家長工作的實戰手冊》提到的「心智化」是什麼?聽來專業,但就像是日常口語說「將心比心」這樣的能力,可以藉由思考他人行為背後的心智狀態與意圖,來了解他人行為的意義,也就是「可以從外界的視角看待自己,也可以從內在的視角看待他人。」
Thumbnail
2024-02-07
1
尼克.米奇利:致《心智化兒童治療:與兒童及家長工作的實戰手冊》繁體中文版讀者我們希望閱讀本書的讀者及決定繼續接受MBT-C訓練的人不僅會在這項工作中找到新的想法,以支持你與孩子及家庭的工作,同時可以創造性地參與此處列出的模式,思考如何對其進行調整或修改,好適應廣泛的華語兒童與家庭的需求。
Thumbnail
2024-02-0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