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夠好玩的溫尼考特 09】全能錯覺的好壞參半──治療中要如何抱持,或允許掉落發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許多親密關係裡頭,難以被忍受並經常造成「創傷」的事,總是跟某種「掉落」(dropping)的感受相關。

好比朋友間相約某天出門,一方已經到了約定地點,另一方才突然告知無法前往,這放鴿帶來的不論是生氣、還是失望與難過,這些心理的「掉落」通常會被牢牢記住,成為關係中恆在的疙瘩。

又好像熱戀時期的情侶,甜言蜜語間雖然充斥著對未來的憧憬,卻也會本能般提出「別讓我失望」(don't let me down)的請求。來到締結婚姻之際,這種發自內心的某種如「我把自己許諾給你,求你好好珍惜,不要讓我從天堂中墜落」般的焦慮預警,也總是不自覺地來到嘴角。

許多成年人一回想起小時候印象深刻的「掉落」事件,往往跟被照顧者故意的「拋棄」式恐嚇、或因為生活或工作因素而把小孩「丟到」其他親友家裡。沒那麼嚴重的,也會包含外出時不小心被「遺留」在某個地方,還是逛百貨公司時跟別的家人跑掉的「調包」。

上述的經驗,都在說明人們從一個(原以為)安全及可靠之「環境」的「抱持」中,突然遭受某種致使他失序與失望的「掉落」式精神痛苦(可參考【夠好玩的溫尼考特 03】)。

在日常的語言中,社會把這種「痛」簡化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中的「怕」,但很少人想過,「掉落的痛」一事其實在潛意識中難以消滅,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我們;以及,心理諮商工作中要如何「抱持」得夠穩妥,或何時允許某種「掉落」發生,也是本文要來探索的。

讓它流掉?或加把勁照顧?

溫尼考特雖然不否認遺傳與營養等的生理因素如何構成精神病(psychosis)的基礎,但作為一名精神分析的他也強調精神病的病因往往是小寶寶在很早期就對環境(如照顧者母親)失望,即他從「抱持」的環境中「掉落」,而且這個創傷的衝擊過大(如時間太長,又沒有被安撫),使得他們的自體從很早期就發生了扭曲(生成了病理化假我)。

這些被掉落的嬰兒長大成人以後,潛意識中總覺得環境辜負了他們,如果他們夠幸運,「補償」一事就會出現在某些貴人或心理治療師身上:

「他們沒有理所當然地受惠於早期暫時全神貫注的成果,反而陷入孩子對治療的需要當中,亦即拉長時順應其需求或寵溺。」(〈原初母性專注〉,1956│取自《溫尼考特的語言》,285頁)

為此,在溫尼考特的分析治療工作裡,他更強調治療師或分析師要先去當個案早期沒有得到的「環境」,先去當那位本應進入原初母性專注狀態以回應小嬰兒各種非語言需要的「母親」,好讓個案能夠一直退行到該退行回去的發展時間點上,修補「一朝被蛇咬」中那一朝的情緒回憶。

如果太早作出傳統的詮釋,或要求個案去配合治療師,而不是治療師先去配合個案的需要,就是一種「掉落」──英語中,掉落(dropping)也指「掉案」,指個案就離開,不再繼續工作。

記得好幾年前,心智化理論的奠基者之一 Mary Target 來臺北演講──那時我剛好在實習,也作為她的接待導遊之一──就分享道她曾花了兩年時間去照顧一位個案,如打電話去提醒對方前來治療、為他改時間、只用一週一次的頻率(在英國的精神分析圈子,分析治療基本是一週四次的,因此,她會把一週一次的治療頻率視為一種非她訓練所學的妥協式照顧)……直到那名個案能夠準時前來,進入一週多次的精神分析治療。

試想像,如果 Target 一開始就踩在一個比較固守的位置,要求個案配合,而不是她主動去以各種彈性去照顧(抱持及管理)個案,這個案大概是會流掉的。但 Target 盡全力成為那位把對方把屎把尿的環境母親,使得被辜負的小孩從未被掉落,成功長大。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11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在諮商治療界有很多關於「夠好」的對話,許多心理師樂於跟個案說「你足夠好!」,這個觀念源自溫尼考特的「夠好的母親」概念。但我們用「夠好」去安慰或評斷時,其實與溫尼考特的理念有所偏差。溫尼考特所說的「夠好」是指母親對嬰兒的高度認同和回應需求的能力。這篇文章試圖重新解構和重新詮釋「夠好」的概念。
這篇文章探討了憂鬱的自療概念,以及溫尼考特對憂鬱的獨特見解。文章中涵蓋了關於憂鬱的情緒成熟歷程,以及憂鬱作為自我療癒機制的角度。溫尼考特的論點提供了新穎的觀點,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憂鬱情緒。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餓」,當然還有「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冷」,這些成長過程中尋常得成為國民共同回憶的玩笑,你有想過其實對身心健康而言並不好笑嗎? 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感覺——到底我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我是想這樣、還是想那樣?甚至想都沒有去想過?——這其實是一件很恐怖,也令人悲哀的事。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提出精神分析中的觀點,以及對違法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的獨到見解。透過對治療和違法行為的討論和託寓,探討了犯罪、治療與社會情感的複雜關係。
最近在諮商治療界有很多關於「夠好」的對話,許多心理師樂於跟個案說「你足夠好!」,這個觀念源自溫尼考特的「夠好的母親」概念。但我們用「夠好」去安慰或評斷時,其實與溫尼考特的理念有所偏差。溫尼考特所說的「夠好」是指母親對嬰兒的高度認同和回應需求的能力。這篇文章試圖重新解構和重新詮釋「夠好」的概念。
這篇文章探討了憂鬱的自療概念,以及溫尼考特對憂鬱的獨特見解。文章中涵蓋了關於憂鬱的情緒成熟歷程,以及憂鬱作為自我療癒機制的角度。溫尼考特的論點提供了新穎的觀點,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憂鬱情緒。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餓」,當然還有「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冷」,這些成長過程中尋常得成為國民共同回憶的玩笑,你有想過其實對身心健康而言並不好笑嗎? 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感覺——到底我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我是想這樣、還是想那樣?甚至想都沒有去想過?——這其實是一件很恐怖,也令人悲哀的事。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提出精神分析中的觀點,以及對違法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的獨到見解。透過對治療和違法行為的討論和託寓,探討了犯罪、治療與社會情感的複雜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Thumbnail
所有的創傷個案都會經歷失落歷程。失落,講得更白話一點,就是「失去」,失去與人、與自己、與世界的連結、失去心理健康、失去身體健康、失去感覺、失去掌控感、失去記憶、失去信心、失去希望、失去統整的感官經驗、失去自我感、失去自我保護能力、失去對人的信任、失去現實感、失去語言功能……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分享憂鬱症治療心得,探討談話與藥物對治療的重要性,並強調建立信任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p.94 ●對情感關係的完整體驗   心理治療含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應該這樣說:心理治療乃是案主的一種學習—學習接納另一個人的積極感覺,完整且自由地接納,而不帶恐懼。這種現象並不盡然會清楚地發生於每一個個案上。   p.95 案主讓治療者帶著溫暖的興趣一起進入她的生活之中,這一點
Thumbnail
溫尼考特提出的過渡現象對心理師在工作中遭到攻擊後的情緒安穩具有重要影響。這篇文章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和溫尼考特理論,探討了過渡客體對個案的心理作用和心理師的支持作用,呈現了一個充滿情感的專業關係。同時,也從孤獨的角度探討了心理師與個案之間的互動對於雙方的影響,帶給讀者思考和反思的空間。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Thumbnail
p.77 ▓主觀的圖像˙˙˙˙˙ 講到這裡,我所說的都是以客觀的角度陳述諮商興心理治療的過程。我強調的是我們所獲得的知識,而且也設法將各個條件彙集為一,寫成了一個初步的、嘗試性的方程式。現在,我要用換用內在體驗的角度來重新理解上述的方程式。在不忽略事實知識的情況下,我試試看能否將此方程式在治療者
Thumbnail
溫尼考特強調分析師個人分析的重要性,並指出許多分析師會選擇與精神病患者(被他稱為「研究案例」)工作,以達到「比他自己的分析師能帶他去的更遠的地方」(〈反移情裡的恨〉,196頁)。換句話說,分析師必須足夠開放以被患者在情緒上推著前進,就像父母被他們的寶寶與孩子推動那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Thumbnail
所有的創傷個案都會經歷失落歷程。失落,講得更白話一點,就是「失去」,失去與人、與自己、與世界的連結、失去心理健康、失去身體健康、失去感覺、失去掌控感、失去記憶、失去信心、失去希望、失去統整的感官經驗、失去自我感、失去自我保護能力、失去對人的信任、失去現實感、失去語言功能……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分享憂鬱症治療心得,探討談話與藥物對治療的重要性,並強調建立信任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p.94 ●對情感關係的完整體驗   心理治療含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應該這樣說:心理治療乃是案主的一種學習—學習接納另一個人的積極感覺,完整且自由地接納,而不帶恐懼。這種現象並不盡然會清楚地發生於每一個個案上。   p.95 案主讓治療者帶著溫暖的興趣一起進入她的生活之中,這一點
Thumbnail
溫尼考特提出的過渡現象對心理師在工作中遭到攻擊後的情緒安穩具有重要影響。這篇文章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和溫尼考特理論,探討了過渡客體對個案的心理作用和心理師的支持作用,呈現了一個充滿情感的專業關係。同時,也從孤獨的角度探討了心理師與個案之間的互動對於雙方的影響,帶給讀者思考和反思的空間。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Thumbnail
p.77 ▓主觀的圖像˙˙˙˙˙ 講到這裡,我所說的都是以客觀的角度陳述諮商興心理治療的過程。我強調的是我們所獲得的知識,而且也設法將各個條件彙集為一,寫成了一個初步的、嘗試性的方程式。現在,我要用換用內在體驗的角度來重新理解上述的方程式。在不忽略事實知識的情況下,我試試看能否將此方程式在治療者
Thumbnail
溫尼考特強調分析師個人分析的重要性,並指出許多分析師會選擇與精神病患者(被他稱為「研究案例」)工作,以達到「比他自己的分析師能帶他去的更遠的地方」(〈反移情裡的恨〉,196頁)。換句話說,分析師必須足夠開放以被患者在情緒上推著前進,就像父母被他們的寶寶與孩子推動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