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從央視春晚看中國的「日常反抗」

2016/02/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983年開始,每一年的除夕夜,中國的中央電視台都會舉辦「春節聯歡晚會」(春晚)。作為國家級的春節娛樂項目,春晚在80年代的中國人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對很多人來說,除夕夜吃餃子、看春晚,已成為過年的習慣,包括我父母在內。按照後人的評價:「它讓所有參與的人體驗快樂的過程,自然、輕鬆、歡快,且充滿喜劇色彩。」1984年的春晚,開始引進港台藝人:臺灣的黃阿原、陳思思,香港的奚秀蘭、張明敏入選,使得收視率衝上新高;出現了全國同時看同一個節目的現象,春晚的影響力達到巔峰。

 

然而從90年代起,春晚開始轉型,開始承擔過重的宣傳功能,成為政府的傳聲筒;換句話說,就是要表達政府引導的主流文化,甚至承擔展示國家形象的功能。一場文藝晚會,成了國家進行政策宣傳的平台。用《三聯生活周刊》主筆王小峰的話說:「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是這樣的一個東西:它用了20多年的努力,達到了和中國足球一樣的境界──主要是供老百姓罵的。」

 

88

Photo Credit:《2016央視春節聯歡晚會》

 

而今年的春晚,可說是徹底完成了王小峰所調侃的「任務」,就是「給國人罵」。狂罵春晚成了當晚和次日中國網絡上的主要話題;儘管網管們拼命刪批評的帖子,但是潮水一樣的惡評淹沒了網絡。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整台節目,充滿了政策宣傳的味道,不僅沒多少娛樂性,反而充滿了對共產黨的歌頌,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樣的「文革」式的歌曲都搬上了舞台。

 

中國網民的反應之強烈,可以從網絡上的一些調侃看出。例如:「這是春晚開播以來,革命性最強的一次,好多人以為唱紅打黑到北京了」、「開始以為過十一(國慶日),後來以為過八一(建軍節),最後才知道是過七一(黨慶)」、「以前是媚俗,現在是媚上」......等等,各種各樣的段子在網絡、微信上四處流傳,形成真正的全民運動。

 

在中國的現實環境下,人民有不滿,只能通過調侃的方式在網絡上發洩;但這一次的全民罵春晚運動,還是可以讓我們看到背後的一些社會政治發展的涵義。

 

政治學者詹姆斯·斯科特(James Scott)以研究前資本主義的農村社會出名,代表作是《弱者的武器》(Weapons of the Weak : Everyday Forms of Peasant Resistance)。在這本書中,他在馬來西亞的村莊做14個月的田野調查,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底層抗爭的概念,叫做「日常抵抗」。他認為,階級的反抗包括從屬階級成員所有如下行動:有意識地減少或拒絕上層社會(如地主、大農場主、國家)的要素(如租金、稅款、聲望),或提高自己對於上層建築的要求(如工作、土地、慈善施捨、尊重等)。

 

uu

Photo Credit:《2016央視春節聯歡晚會》

 

按照斯科特的說法,全民罵春晚運動,在我看來,就是典型的「日常反抗」。對於普通的中國人來說,明確的政治抗議太冒風險,甚至遠離他們的生活,但是春晚,就是生活本身。春晚墮落、令人失望,直接侵犯到了他們的生活品質,就像霧霾一樣。

 

斯科特認為,儘管日常反抗的形式是個體行動,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互相之間沒有協同。一旦形成協同,這樣的日常反抗就是有意義的、有威力的。對於中國的個案來說,現在的「日常反抗」仍處於「個體行動」的階段,但經由網絡的串聯,協同其實是很容易形成的,這樣的協同一旦形成,就將成為對中共的政治挑戰。

 

總之,政治性的反抗在中國確實少見,但是,非政治性的「日常反抗」卻已鋪天蓋地展開,這一次春晚被國人罵翻,告訴了我們:在中國,政府與社會之間,已經出現斷層。為政者所作所為,完全不顧民意,恐怕也不了解民意。

 

 一場春晚,其實揭示了中國未來真正的危機。

 

q1

▲王丹:我設定的第一階段目標已經達成了,如果你願意,還是可以資助我的寫作計畫,讓我深入書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延伸閱讀:

習近平真的很強勢嗎?

《王丹書架》:失控中的中國

《王丹書架》:背叛中共的「紅二代」

中共真的沒有介入臺灣的大選嗎?

台突破中國「經貿封鎖線」的出口?TPP、美豬二擇一

【王丹信箱】:「從不後悔參與六四,至少我努力為國家做過一些事。」

 


封面圖片來源:2016央視春節聯歡晚會》

編輯:葉菀菱

 

王丹
王丹
一個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致力于做一個温和,堅定,有建設性的政治反對派;期待未来的中國,能夠重建政治秩序和生活秩序。為北美,港臺多家媒體撰寫專欄。出版有《王丹獄中回憶錄》,《王丹觀點》,《聽風隨筆》,《在梵谷的星空下沈思》,《我異鄉人的身份逐漸清晰》等政治,歷史,文學著作二十餘種,曾為臺北市駐市作家,並獲首屆世界華文文學獎詩歌首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