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尊重是不是我的尊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關於教育的各種議論裡,「教小孩尊重」大概令我覺得最煩躁的問題之一,追根究底來說,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尊重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意思。

而在進行討論的時候,講的人有時把這兩個混在一起表達,聽或看的人也混在一起理解,然後僅挑自己喜歡的部分來詮釋,導致整個討論瘴氣逼人。

尊重=人與人之間是對等的存在

採用這種定義的時候,我們對待他人時會將對方(意見、行為、人格)視為與自己對等的存在,就像下面這個故事:

老爸跟兒子一起上頂樓去清水塔。

老爸:你進去弄,我在外面幫你把風。

兒子:把什麼風啦,而且為什麼又是我進去?去年也是我進去。

老爸:唉唷,我這麼老了,咳咳(裝咳)

兒子:屁啦,你昨天才去參加鐵人三項欸,健康得跟變形金剛一樣。擲銅板,輸的進去。

老爸:唉,誰叫你也是個人,我也是個人呢。也只好尊重你的意見了。

兒子:廢話,人頭還字選一個。
raw-image

在上面這個例子,老爸跟兒子站在對等的位置上,討論工作該如何分配。老爸跟兒子除了「都是個人」之外,在「打掃水塔」這件事上,所具備的條件大致上也都是相等的。老爸基於這樣的考量,將兒子放在對等的位置上,做出「尊重兒子的意見」這個判斷。

尊重=服從

沒錯,就是「服從」。這一種對「尊重」的理解,我是在當兵的時候才真正搞懂它的本質。

排長:公差兩名出列。

(沒有人出列)

老兵阿龍低聲:菜鳥自己放尊重點啊。

老兵阿虎低聲:現在是怎樣?都沒有『制度』(tsè-tōo)喔?

(幾個新兵立刻出列)

在我服役期間,身邊的人所說的「尊重」,都是這一種類型。尊重的對象可能是「制度」,在上面的例子裡,就是「學長學弟制」這種潛規則。比方說,在我們連隊裡,公差由較晚入伍的人擔任,就是「制度」;而較晚入伍的那些人要「自動自發」地去洗整個連隊一百多人的餐具,也是「制度」。不去服從這些潛規則的人,就是「不尊重制度」。

後來我在教育/教養現場的工作裡,發現有很多大人說要教小孩「尊重」時,說的就是這一種尊重。

raw-image
老爸跟兒子一起上頂樓去清水塔。

老爸:你進去弄,我在外面幫你把風。

兒子:把什麼風啦,而且為什麼又是我進去?去年也是我進去。

老爸:唉唷,我這麼老了,咳咳(裝咳)

兒子:屁啦,你昨天才去參加鐵人三項欸,健康得跟變形金剛一樣。擲銅板,輸的進去。

老爸:你說那什麼話?我是你老子欸,有兒子這樣跟老子講話的嗎?你尊不尊重我?

兒子:……好啦,我進去就我進去。

在這個例子裡,老爸將父子之間的關係放進一個制度裡,在這制度裡,兒子聽老子的話是應該的,這照制度辦事就是「尊重」制度、尊重老子。所以尊重本質上就是「服從」的意思,是用不著解釋也不必討論的、支配與服從的關係。

即便走出教育現場,在討論社會議題時,也可以見到許多人所說的尊重也是這種類型。

阿伯:溜滑梯不能從下面往上爬。

小孩:為什麼?

阿伯:因為溜滑梯本來就是由上面往下溜的。

小孩:為什麼一定是這樣?

阿伯:因為從下面往上爬會有危險!

小孩:不會啊,我很會。

阿伯:但是其他人不會。

小孩:那他們不要這樣就好啦,我又不會危險。

阿伯:你會讓其他人有危險。

小孩:有人要往下滑的時候,我不會往上爬啦。

阿伯:你要尊重其他人的權利!不能干擾到其他人!

小孩:我要往上爬,他要往下滑,碰在一起的話,為什麼不是他干擾我?

阿伯:因為溜滑梯就是往下滑的,你怎麼不懂得尊重別人?
raw-image

在這個例子裡,阿伯所把持的制度是「溜滑梯是由上往下滑的」,這是一個不用解釋也不用討論的理由,只要不服從這個制度,那就是「不尊重」。不只是不尊重制度、不尊重阿伯,還是不尊重「別人」。

就像這個阿伯,如果對「尊重」的想法是這樣時,人們時常會將他認可的「制度」當成理所當然的事,認為「別人」的想法都應該跟自己一樣,但事實上並非總是如此。「錯誤共識效應」就是在描述這樣的情況,而那些在網路上爆料討拍卻反而被網友圍剿的情形,就是最好的例子。

你說的「尊重」是哪一種?

從上面幾個的例子裡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日常語言裡所使用的「尊重」,至少有兩種不同的類型。

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有一種尊重將人抬高到制度之上,另一種則將人放置於制度之下。

如果以「尊重=將對方(意見、行為、人格)視為與自己對等的存在」這種理解來判斷,人優先於敬老尊賢、學長學弟制、溜滑梯不能往上爬等等制度,所以水塔例子裡的兒子並沒有不尊重老爸,新兵並沒有因為不認領公差而不尊重老兵,而溜滑梯例子裡的小孩也沒有不尊重其他使用者。尊重要在進一步的對話裡,透過表達與理解來開展,達成或達不成共識。

然而若是以「尊重=服從(某種規則或有權者)」的理解來詮釋上面幾個例子,把人放置於制度之下,漠視當下的情境以及每個人需求上的差異,那麼我們就會有不尊重「制度」的新兵、兒子跟小孩了。

「從下往上爬溜滑梯」跟「從上往下溜溜滑梯」的需求與權利,應該可以被對等的「尊重」,是一種尊重;「從上往下溜溜滑梯」的制度是理所當然要被「尊重」的,也是一種尊重。

你想要教小孩的尊重,是哪一種呢?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盧駿逸的沙龍
662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盧駿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1/21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0/11/21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0/11/13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2020/11/13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最想交給孩子的能力就是同理心 道德標準是孩子進入社會前的開胃菜 當教育只剩下只要不違法就好 我真的不知道我這樣要求孩子到底對不對? 我跟孩子說 有好多的事情其實沒有對錯 雖然你這麼做並不違法 但對這個社會來說也並沒有幫助 以前我們總覺得公
Thumbnail
我最想交給孩子的能力就是同理心 道德標準是孩子進入社會前的開胃菜 當教育只剩下只要不違法就好 我真的不知道我這樣要求孩子到底對不對? 我跟孩子說 有好多的事情其實沒有對錯 雖然你這麼做並不違法 但對這個社會來說也並沒有幫助 以前我們總覺得公
Thumbnail
我始終覺得,尊重是一種奇妙的相對論關係,當你會感受到不愉悅,別人或許也會;當你感受到局限約束,覺得綁手綁腳的,別人應該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感覺。 尊重從來不是一味的盲目順從,予取予求,而是像坐在翹翹板上,持續不斷的用心觀察、感受平衡、隨時調整步伐,達到彼此間的最佳溝通與狀態。
Thumbnail
我始終覺得,尊重是一種奇妙的相對論關係,當你會感受到不愉悅,別人或許也會;當你感受到局限約束,覺得綁手綁腳的,別人應該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感覺。 尊重從來不是一味的盲目順從,予取予求,而是像坐在翹翹板上,持續不斷的用心觀察、感受平衡、隨時調整步伐,達到彼此間的最佳溝通與狀態。
Thumbnail
對方比我小很多,但是喊我的時候不是喊我的名,而是對我打響指。我會微笑著在離當下最近的時間走過去,小聲地邊模仿她的打響指,邊對她說:「像這樣,是在喊小狗狗的喔。」
Thumbnail
對方比我小很多,但是喊我的時候不是喊我的名,而是對我打響指。我會微笑著在離當下最近的時間走過去,小聲地邊模仿她的打響指,邊對她說:「像這樣,是在喊小狗狗的喔。」
Thumbnail
其實親師關係和一般人際交往的關係一樣,遵循的最高原則就兩個字:「尊重」 臺灣現下的情況就是什麼都崩壞,自從所謂的教改以來,推倒高牆,也推倒了親師的信任和尊重。 親師衝突最大的來源就是「不尊重教師的專業」。 不少的人多半底子裡認為:就不過是教小孩國語、數學和規矩嘛,我也會啊,所以對教師的專業選擇忽視,
Thumbnail
其實親師關係和一般人際交往的關係一樣,遵循的最高原則就兩個字:「尊重」 臺灣現下的情況就是什麼都崩壞,自從所謂的教改以來,推倒高牆,也推倒了親師的信任和尊重。 親師衝突最大的來源就是「不尊重教師的專業」。 不少的人多半底子裡認為:就不過是教小孩國語、數學和規矩嘛,我也會啊,所以對教師的專業選擇忽視,
Thumbnail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認為世間所謂的"愛"所帶來的傷害可能遠比想像的要大得多,尤其是自以為是,理所當然的那種愛。 例如,"我是你的父親,所以你就必須要無條件愛我",或是"我是你的老師,所以你必須要照單全收我所教的",等等。 尊重通常會贏得愛,沒有尊重的愛很快就會腐爛。
Thumbnail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認為世間所謂的"愛"所帶來的傷害可能遠比想像的要大得多,尤其是自以為是,理所當然的那種愛。 例如,"我是你的父親,所以你就必須要無條件愛我",或是"我是你的老師,所以你必須要照單全收我所教的",等等。 尊重通常會贏得愛,沒有尊重的愛很快就會腐爛。
Thumbnail
為什麼要尊重別人? 我想因為你也想要別人尊重阿。 如果你能尊重那些原本不尊重你的人, 相信在不久之後他們也會反過來尊重你。
Thumbnail
為什麼要尊重別人? 我想因為你也想要別人尊重阿。 如果你能尊重那些原本不尊重你的人, 相信在不久之後他們也會反過來尊重你。
Thumbnail
「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
Thumbnail
「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
Thumbnail
如果擁有更多尊重,生活會過得更容易: 1. 對自己尊重、對他人尊重 2. 對這個世界的事物尊重 3. 尊重這個世界定義的規則
Thumbnail
如果擁有更多尊重,生活會過得更容易: 1. 對自己尊重、對他人尊重 2. 對這個世界的事物尊重 3. 尊重這個世界定義的規則
Thumbnail
有一天,我對孩子們說:「平常都是老師告訴你們現在要做什麼,老師叫你們去做什麼,今天請你們想一想,說說看你們想要做什麼~喜歡玩什麼~」 孩子們說~想去戶外溜滑梯、騎腳踏車、玩踩高蹺~ 我說好啊!沒問題!那我們待會就出去玩! 我告訴他們要注意安全,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就這樣,沒有任何限制、沒有遊戲規則
Thumbnail
有一天,我對孩子們說:「平常都是老師告訴你們現在要做什麼,老師叫你們去做什麼,今天請你們想一想,說說看你們想要做什麼~喜歡玩什麼~」 孩子們說~想去戶外溜滑梯、騎腳踏車、玩踩高蹺~ 我說好啊!沒問題!那我們待會就出去玩! 我告訴他們要注意安全,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就這樣,沒有任何限制、沒有遊戲規則
Thumbnail
在關於教育的各種議論裡,「教小孩尊重」大概令我覺得最煩躁的問題之一,追根究底來說,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尊重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意思。
Thumbnail
在關於教育的各種議論裡,「教小孩尊重」大概令我覺得最煩躁的問題之一,追根究底來說,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尊重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意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