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回應自己內心需要,逐步戒除手機成癮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我們常常說的「手機成癮」,行為特徵反映在經常低頭看手機:從工作沉悶到在街上、車上等「空檔」(即零碎時間)都拿起手機看看。當人們發現有這種癮時,第一時間所想到的當然是不要再常用手機,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所以腦海中著自己不要沉迷,或是用一些方法令自己在某些時間無法上網,例如只用WiFi上網、改用功能手機等。這些方式能使我們有效減少浪費在手機上的時間,但如果再次碰上能上網的手機,還是會有手機癮。

我曾經試過關掉某些手機功能和刪除某些apps來讓自己不方便,戒掉的成效不是很大,因為還有其他比較不便的方式,所以使用習慣依舊。結果倒不如裝回來,不要太勉強自己。

但是最近我發現成癮問題好像沒那麼嚴重,我沒有做過什麼事情,還是無聊有上Facebook等網站,但在工作或做一件事半途打開手機「休息」的情況減少了,我感覺自己相對過去是專心了。看來是有些心境上的轉變使然。


先行動看看:重新思考資訊對我的定位

說得好聽點我是一個處事謹慎的,不好聽就是太猶豫的人。我在行動前先搜尋很多的資訊,包括別人談相關經驗的文章、別人的意見,簡單來說我想確保有人認同自己的做法,或是自己的想法是前人實行過且成功的,才敢於行動。就算先行動,過程中仍會找相關資訊,看看「正確」的答案在那裡。

六年前我曾就去澳洲工作假期決定是否正確而在網上搜尋過不少角度的說法,小至某型號手機有沒有人完全不用手機殼和保護貼的經驗。可是不知不覺花了很多時間,仍沒有答案,說穿了沒有「滿意」自己的答案。我也覺察到,別人的情況本來與自己有別,不同時間不同條件下做同一件事,結果還是有異。與其在手機或其他電腦裝置上花太久,倒不如先行動:

我不是要確保事情完全完好才實行,而是先行動看看環境,屆時可以根據情況再決定繼續還是即時停損。

簡單來說可以是試水溫,不對路就回頭。不過「回頭」是不直覺的做法,人有時有sunk-cost fallacy,所以要建立屬於自己的信念,不要靠單純的損失/得益來決定自己怎樣走。

再加上近年來假資訊的不斷,除了比較謹慎瀏覽資訊,相對也沒過去依賴資訊。又或這樣說:不依賴網上的資訊,但可透過自己行動中觀察出更切合自己的資訊,也就是說:不向外找資訊,而是向內:例如多作筆記觀察和反思自己的行為、畫實物去了解事物的結構、視覺化我在想什麼或想通什麼等。

當我想到行動的重要性後,我雖然還是會網上搜尋,但就很自然找了一會便停下來,開始行動,因為我內心準備好,而不是有所謂滿足自己答案的資訊。

這樣,就減少其中一個使用手機的原因,也解決自己不安的其中一個根源。


先接納和照顧自己,不要勉強自己

手機加上網絡造就更多社交的機會,真正獨處的時間其實減少。當我們不開心時,拿起手機發個訊息,就有機會得到別人的安慰。

這種便利在我來說其實倒也沒有什麼壞事,而且是一種益處。因為並非每件事都能為一個人所能撐起,所以真的需要身邊的朋友幫助。只是,便利性容易讓人忘了自己的力量。當溝通完畢後,也許低潮會回來,一個人突然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於是看看手機有沒有人找自己、在Facebook上看別人做什麼等,填補一些空虛。

在孤獨的時候想有人陪,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有社交就有安全感,但這種安全感不會太長久,因為安全感隨交流完結而去。總會有些時候是一個人的,或即使有人找自己,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處理,都可能需要一個人。

我曾經認為,把手機通知開啟,甚至將之設為震動和聆聲,當朋友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即時回應。所以我為避免錯過訊息,會常常打開檢查。然而,我發現沒法每時每刻都可以這樣做,至少睡夢中不能;即使能夠手機中回應,我當下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明白到能夠撐得起自己的,只有自己;朋友的傾聽和鼓勵雖然很重要,但還是看對方的造化。只是能夠做的就做,但也要量力而為,不是努力得連自己都捱不住。同樣,自己也要成長,接納自己的一切,可以改的則探究如何去改善:究竟用迫還是自我的循循善誘?究竟安全感如何不靠別人給而是自己?只有照顧好自己,多點覺察,才既能獨個兒愉快生活,也能與他人好好相處。


從創作中發現自己

本身成癮的,是因為無意義的內容消費。但是手機也有創造的空間,想戒除手機成癮,可以用一個比較正面的方式:多創造內容。

  • 我的建議不是限制手機使用時間,浪費時間的apps不一定要刪除,但可以安裝「生產力」的apps如筆記(備忘錄、Evernote)、畫畫(Paper by 53)、整理相片(VSCO);日常生活也可以有畫畫的平板、紙本筆記簿。先增加可以創作的條件。
  • 花點時間記下自己的想法找些東西來畫、去一個地方參觀並拍照,這都是創作。也許出來的效果不太好,但過程中能至少紓緩寂寞和負面情緒的感覺,甚至寫出、畫出一個較清晰的人生方向來。
  • 若想能持續做下去,為自己想一些projects/方向進行也是很不錯的方法,雖然有什麼ideas不是即時的事。例如我有一個畫物品的主題:畫下好設計的物品、畫下自己買回來的產品。



所謂戒除手機癮,就是戒除手機癮背後的根源:對別人、資訊太過依賴;對自己過分缺乏自信。最直接、直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往往讓人更忽略甚至對抗內心的需要。需要回應自己的內在聲音,才也有機會一併解決眼前所知的問題。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vin Cheng的沙龍
134會員
29內容數
Alvin Che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03
運動能帶來身心健康和自信,並不是因為身體好才能做更多體能活動。運動不是苦差,一開始可以很辛苦,甚至遇上勞傷,但持續下去會習慣,會覺得是休息,體適能會不斷強化。所以本來運動量不多、體弱多病、年紀大的人,其實也可以養成運動習慣改善身體不同方面的問題。
Thumbnail
2021/08/03
運動能帶來身心健康和自信,並不是因為身體好才能做更多體能活動。運動不是苦差,一開始可以很辛苦,甚至遇上勞傷,但持續下去會習慣,會覺得是休息,體適能會不斷強化。所以本來運動量不多、體弱多病、年紀大的人,其實也可以養成運動習慣改善身體不同方面的問題。
Thumbnail
2021/07/28
若遇上下雨天,你會跑步還是索性不跑步?又或這樣說,若今天有半小時不下雨,但你希望跑一小時(即10公里),你還會不會跑步?第二個情況是:如果整天24小時都下個不停,你又會怎樣做?
Thumbnail
2021/07/28
若遇上下雨天,你會跑步還是索性不跑步?又或這樣說,若今天有半小時不下雨,但你希望跑一小時(即10公里),你還會不會跑步?第二個情況是:如果整天24小時都下個不停,你又會怎樣做?
Thumbnail
2021/07/26
世界本來在變,而且變化愈來愈快,愈來愈不確定。看著未知的未來,充斥著無力、失望與不知如何走下去。這是因為我們試圖等候外來的安穩和希望,卻不知兩者早在我們身邊。
Thumbnail
2021/07/26
世界本來在變,而且變化愈來愈快,愈來愈不確定。看著未知的未來,充斥著無力、失望與不知如何走下去。這是因為我們試圖等候外來的安穩和希望,卻不知兩者早在我們身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智能手機成癮是當今社會最大的問題,不論任何年齡,國藉,性別都有手機成癮的問題,最近有很多研究證實了, 沈迷手機是抑鬱症的原因之一。人們的專注力愈來愈愈低,甚麼思考也愈來愈單一化,使得社會出現更多的兩極化。
Thumbnail
智能手機成癮是當今社會最大的問題,不論任何年齡,國藉,性別都有手機成癮的問題,最近有很多研究證實了, 沈迷手機是抑鬱症的原因之一。人們的專注力愈來愈愈低,甚麼思考也愈來愈單一化,使得社會出現更多的兩極化。
Thumbnail
近日心理學節目討論兒少手機成癮,到底核心不外乎是「自我認同、排解壓力」主詞換成「青壯年、中年」都同樣成立。 手機成癮只是一個結果,不是原因。 先討論較簡單的壓力排解。我將近有半年時間,手機使用時數天天超過 9 小時。
Thumbnail
近日心理學節目討論兒少手機成癮,到底核心不外乎是「自我認同、排解壓力」主詞換成「青壯年、中年」都同樣成立。 手機成癮只是一個結果,不是原因。 先討論較簡單的壓力排解。我將近有半年時間,手機使用時數天天超過 9 小時。
Thumbnail
一直滑手機其實沒那麼有趣,但我無法離開這種腦袋放空的安適感。 我沈迷,然後批判我的沈迷。 最後我發現了六個方法。
Thumbnail
一直滑手機其實沒那麼有趣,但我無法離開這種腦袋放空的安適感。 我沈迷,然後批判我的沈迷。 最後我發現了六個方法。
Thumbnail
只要手機出現在你的視野中,你的注意力就開始受到影響,總是想點開看看,下意識的滑動手機畫面。 手機對專注力的影響 我常常發現,自己總會無意識的使用手機,無聊的時候滑一下、尷尬的時候滑一下,有時打開手機響查點資料,又不小心被跳出來的通知吸引,過了一回又忘記原本想做什麼。 手機的存在感 訊息通知 聊聊天
Thumbnail
只要手機出現在你的視野中,你的注意力就開始受到影響,總是想點開看看,下意識的滑動手機畫面。 手機對專注力的影響 我常常發現,自己總會無意識的使用手機,無聊的時候滑一下、尷尬的時候滑一下,有時打開手機響查點資料,又不小心被跳出來的通知吸引,過了一回又忘記原本想做什麼。 手機的存在感 訊息通知 聊聊天
Thumbnail
我們以爲自己可以選擇掌控手機還是被手機掌控,但我們沒有,即使你再認爲自己能掌控手機,其實只不過是不知不覺而已。沒有人能避免這種掌控,包括寫這篇文章的我,包括看到這裏的你。請重新定位自己與手機的關係,做一個數位極簡主義者。
Thumbnail
我們以爲自己可以選擇掌控手機還是被手機掌控,但我們沒有,即使你再認爲自己能掌控手機,其實只不過是不知不覺而已。沒有人能避免這種掌控,包括寫這篇文章的我,包括看到這裏的你。請重新定位自己與手機的關係,做一個數位極簡主義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淡江大學一升二的學生,主修國際關係 這是我閱讀《和手機分手的智慧》的心得及自身經驗 在我的生活經驗中,手機是非常重要的。 你/妳,有多久沒放下它了??? 成癮手機的妳是否感到焦慮、思考變弱、情緒不安 這篇主要是總結我的閱讀心得,以及個人觀點 在討論手機成癮的時候,首先我們要知道妳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淡江大學一升二的學生,主修國際關係 這是我閱讀《和手機分手的智慧》的心得及自身經驗 在我的生活經驗中,手機是非常重要的。 你/妳,有多久沒放下它了??? 成癮手機的妳是否感到焦慮、思考變弱、情緒不安 這篇主要是總結我的閱讀心得,以及個人觀點 在討論手機成癮的時候,首先我們要知道妳出
Thumbnail
從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實施三級警戒至今,邁入第九個星期。智慧型手機在這段日子,彷彿扮演了負責食衣住行育樂的全能母親,正用小小的螢幕,餵食著嗷嗷待哺的我們。然而隨著與這位母親的依存關係愈來愈緊密,讀者朋友是否也發現,生活已不再是自己能控制的樣子?
Thumbnail
從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實施三級警戒至今,邁入第九個星期。智慧型手機在這段日子,彷彿扮演了負責食衣住行育樂的全能母親,正用小小的螢幕,餵食著嗷嗷待哺的我們。然而隨著與這位母親的依存關係愈來愈緊密,讀者朋友是否也發現,生活已不再是自己能控制的樣子?
Thumbnail
吃飯、睡覺、上廁所都抱着手機 隨時查看所有訊息,朋友動態 當手機長時間沒有響,便會懷疑自己手機是不是壞了 你開始檢查自己的手機,擔心會錯過消息 突然一下訊息通知聆聲,你知道手機沒有壞 不安的心終於.........
Thumbnail
吃飯、睡覺、上廁所都抱着手機 隨時查看所有訊息,朋友動態 當手機長時間沒有響,便會懷疑自己手機是不是壞了 你開始檢查自己的手機,擔心會錯過消息 突然一下訊息通知聆聲,你知道手機沒有壞 不安的心終於.........
Thumbnail
看似圖文不符,但請先讀下去,最後你會懂為何我會用這張圖。
Thumbnail
看似圖文不符,但請先讀下去,最後你會懂為何我會用這張圖。
Thumbnail
所謂戒除手機癮,就是戒除手機癮背後的根源:對別人、資訊太過依賴;對自己過分缺乏自信。最直接、直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往往讓人更忽略甚至對抗內心的需要。需要回應自己的內在聲音,才也有機會一併解決眼前所知的問題。
Thumbnail
所謂戒除手機癮,就是戒除手機癮背後的根源:對別人、資訊太過依賴;對自己過分缺乏自信。最直接、直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往往讓人更忽略甚至對抗內心的需要。需要回應自己的內在聲音,才也有機會一併解決眼前所知的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