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煩惱時,該踏進《願望咖啡館》還是《解憂雜貨店》呢?

2018/08/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無論是學業、感情、或是夢想,我們時時刻刻都有正在憂心、或想追求的事情。同樣帶有些奇幻,一樣是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兩部電影帶來的感覺卻相去甚遠。
觀影後老師認為:重點在於你是如何「認知」自己願望,又如何決定行為的。

《願望咖啡館》:驚慌失措地攀上一根浮木求生(怎料卻越來越沉)

《願望咖啡館》故事線錯綜複雜,鏡頭卻從沒離開過位在轉角的咖啡館,The Place。咖啡廳的客人來來去去,無論修車工人、警察、還是修女,都來這裡詢問「該怎麼做,才能完成心裡的願望?」而一名永遠不回家的男人,日復一日在木桌上翻閱著筆記本,為人們分派任務:
想變漂亮?你可以偷十萬五毛,一毛也不能多也不能少;
想讓兒子返家?你要記得壓下手邊的家暴案;
當你放炸彈殺死一群人時,得到阿茲海默症的老公會想起你;
當你殺死一個小女孩時,你罹患重病的孩子就能痊癒;
想再次聽見上帝的聲音的修女,要找一名男人上床;
想重見光明的男子,要強暴一個女子。
以上這些「交易」,不僅文不對題、內容更是聳動,但人們卻深信不已。
 
我們無從得知坐在咖啡廳的男人究竟是人、是神、還真的是魔鬼?但他在桌旁、反覆說明的句子讓我非常在意:他說,「這是你自己選擇的。」
人們理應自己評估行為內容相較結果是否值得,由自己做選擇,來達成願望。然而他們卻不停來訪,反覆確認「責任歸咎」。他們看似被逼,卻放任自己做出各種離奇荒誕的行為,令觀者不勝唏噓。

《解憂雜貨店》:一封照亮前景的建議信(讓你相信自己)

相對《願望咖啡館》令人緊張心寒,《解憂雜貨店》則屬於暖心。
東野圭吾筆下的浪史雜貨店老闆,在雜貨店(偶爾帶有穿越時空能力)的信箱裡收集他人的憂愁,並在漫漫長夜裡,以他豐富的人生閱歷與詼諧的智慧,回信給予建議。
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麼樣的回答都沒有用。 ——東野圭吾
📷
值得注意的是,浪史雜貨店老闆給的建議,與其說是給出方向,更像是「鎂光燈」,用來照亮旅途前方道路,幫助煩惱的人踏出前行的道路。
如果說,來找我諮商煩惱的人是迷路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看地圖;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
就像劇中「魚屋音樂人」松岡在接到回信時,不僅沒有接受「放棄夢想」的回答,還一次又一次回信反駁,急著證明自己對音樂的熱愛——與其說是對未來感到迷惘,不如說松岡早已選擇了音樂,只是缺少跨出第一步的勇氣。

被迫選擇還是相信自己?控制點理論

兩部電影的角色心態其實相近,他們都是渴望「未來好轉」的一群人。然而,走進咖啡廳的人期待「外部奇蹟」,雜貨店則是「在內心下定決心好好面對問題」,雙方的命運就此不同。相較起來,正是「控制點」這個心理學概念發揮效用的地方。
控制點(locus of control)也稱「制握信念」,最初由朱利安・羅特(Julian Bernard Rotter)在《社會學習與臨床心理學》(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提出。羅特發現,人們對自己生活所發生的事情結果的「控制來源」有不同的解釋,因此發展出「控制點理論」用來描述人們的「歸因傾向」,用意在於對歸因差異進行說明和測量。

你把你的成功/失敗歸因在哪?

什麼是歸因(Attribution)呢?人們在完成任務之後,往往喜歡尋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能獲得成功或遭受失敗的原因,也就是「歸結行為的原因」。
 
對某些人來說,個人生活中(多數)事情的結果取決於自己在做這些事情時的「個人努力程度」,所以這種人相信自己能夠對事情的發展與結果進行控制。此類人的控制點在個體的內部,稱為內控者(internal control)。
而另外一些人,他們相信生活中多數事情的結果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是由各種外部力量交互作用造成的。他們相信社會的安排,相信命運和機遇等因素決定了自己的狀況,認為個人的努力無濟於事。這種人傾向於放棄對自己生活的責任。他們的控制點在個體的外部,稱為外控者(external control)。

控制點對我們的影響

控制點談的是「心理控制源」,指的是「一個人感到自己的成功與失敗的位置在哪裡 :是偏向外部,還是內部?」
 
每個人對自己控制點的認知是不一樣的!控制點理論認為人們存在「穩定的個體差異」,對控制點的不同認知會影響個體的情緒、期望、動機和行為,從而對其生活、工作、學習、健康等產生間接的影響。
我們可以從顧客身上直接看到這種差異。一間顧客偏向「尋求外界支持」,不斷詢問「只有這個方法嗎?」「我一定要做嗎?」而另雜貨店的客人雖也是尋求協助,最後決定「行動」的仍是自己內心。於是在行動的過程中,咖啡廳的客人躊躇不前,走出雜貨店的客人則一掃憂愁: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真的能夠做出改變。

結語:不可控的願望,與可控的解憂

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裡。
所有的行為必有背後的動機:我們相信這樣會成功,才會這樣做。在風格迥異的兩部電影裡,同樣是面對不可知的未來,一些角色尋求外部的控制,而另一群則探詢內在的能量,勇敢踏向自己的旅程。
 
地圖是白紙當然很傷腦筋,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
但是,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正因為是白紙,所以可以畫任何地圖,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
你很自由,充滿了無限可能,這是很棒的事。
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比起餵養外在不可控的惡魔,我想,點亮心中的燈,相信自己的力量,才是解憂的第一哩路。
如果閱讀這篇文章「讓你有所啟發,請按下愛心」,讓我為你寫出更多評論。

穩定追蹤我及專題「老師的放映後教室」,便能即時收到下一篇影評通知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1會員
170內容數
我相信:「學習」才不是一件無聊的事,只是你缺少好的「素材」、「管道」、以及「觀點」! 在【家安老師的娛樂評論室】,陪你一起從電影、商業閱讀、以及生活日常學習之前在教室裡沒搞懂的點點滴滴。 在放課後的時間裡,一起學習新知吧—— 同學,上課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