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的那些小孩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還記得小時候的自己嗎?你對於那個孩子還有多少的印象呢?會輕易地為一件事情傷心、會輕易地為一件事感到快樂,能坦然地愛與相信這世界的良善,你還記得這個孩子嗎?
 
  某天下午,我走在初就任心理師的學校迴廊,下課時間學生在身旁穿梭著,有個我當時曾進班的學生直接從後面抱住了我,扯著嗓門問我說:「老師老師,你待會會來我們班上上課嗎?」我笑著點點頭,孩子開心地笑了說:「老師,那我等妳喔。」
  這個記憶深深地暖和了我,當跟孩子在一起時,總是很容易就被他們的眼神觸動,他們的眼神好純粹清澈,情感直接表達,喜歡就說喜歡;討厭就說討厭。當真實地付出愛時,孩子的防心大概是用紙做的,一個微笑就會讓他們願意現身與你同在,就像這個孩子明明才見過我一次,卻輕易地透露他對我的喜歡和期待。
  什麼時候這件事情對成人的我們來說變得好困難?我們告訴自己很多的規矩。
"先說愛的人,就輸了"
"哭泣是弱者的行為"
"不夠好的人,沒有被愛的資格"
  於是我們開始小心翼翼,當嘗試的時候、當想要愛、當想要冒險的時候,我們感到恐懼,因為我們極度害怕失敗,我們將失敗與"我不夠好"畫上等號。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在學走路時,從來不怕會跌倒,他們在失誤中學習,並且不害怕自己做錯了什麼。

  我很喜歡心理劇治療學派,理論中認為所謂的自我,是由各種角色共構而成,誕生於和他人的關係,我們於其中摸索出自我的樣貌。但當生命中強烈的挫敗經驗出現時,會嚴重地改變我們的角色樣貌,在心中留下銘印,此經驗便稱為創傷
  有的創傷,發生在成人的身上,可能不稱之為創傷,但對於孩子稚嫩的靈魂而言,那些摩損已經使他無法承受。比如說:目擊到父母吵架、在學校被排擠......等,一但這些經驗威脅了孩子感受到安全、相信自己被愛,就足以造成孩子的創傷。
  為了去平衡在幼時生命中出現的創傷,重新相信自己被愛被保護,我們在內在會產生兩個角色:一個角色叫做受傷的孩子;一個角色叫做沉睡的孩子。
(一)受傷的孩子
  受傷的孩子為我們儲存了關於創傷的記憶,以使自己可以與創傷造成的複雜感受略略隔離。這孩子始終困於創傷當下,他可能永遠就是那個幼小的年紀,在他身上具體保留了在創傷產生的想法、感覺、影像以及認知,對於他來說,創傷從未離開過,他一直留在那一刻。

『如果一次震驚或絕望強烈不已,它會永久地凍結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以及我們對這世界的期待。我們其餘部份成長,我們讓自己從經驗、從所見所聞或別人的經驗中學習;但是,真正受傷的那部份卻維持不變。… 當你期望被了解或滿足時,你會立刻覺得受傷或成為生活的奴隸,你依然感覺到,就像九歲小孩的感覺,當他的需求被斷然拒絕,只好不去期待任何人願意或能夠回應他。』(Basch,1980/1996)
  當事過境遷的如今,一但我們再度經歷到類似創傷的危機,心底就會以為將要不再安全了、將要不被愛了,這個孩子就會被召喚,我們會感受到原本被封存在心底深處的感受。霎時,我們不再是成人,我們只是那個害怕的孩子。
比如說:
一個在幼年時期曾經被同儕排擠的孩子長大後,有時僅僅是被朋友拒絕了一次邀約,對於他來說卻可能會回溯到童年時期的創傷經驗,認為自己不被愛不被接納了,他將要被朋友丟掉了。
(二)沉睡的孩子
  沉睡的孩子則是我們從未被創傷破壞的自我,包含所有的個人生命本能、天資及潛能,是一個未被破壞的真實自己。當創傷發生,為了保有安全,我們逼著自己變得成熟、懂事和理性,但敏感、創意和感性的自己被認為不適合生存,於是某部分的自我便陷入了沉睡。
  從睡眠中甦醒的兒童,當創傷發生時,防衛試圖鎮壓住所有的創傷素材,但同時也封鎖了自我的最大可能性,...他是我們從未被破壞的部分,當我們能夠接觸這個角色,我們就重新與這些能量接觸,將可能性帶回生命中,得以進行各種充滿創造性的生活。(黃璧君,2014)
  這個孩子並非消失,但隨著他的沉睡,也將會將許多的潛力和創意埋藏。當我們總是覺得對生活缺乏熱情,找不到生活的目標,也許我們在受創的當下,老早就封鎖住了我們自己,至危機渡過之後,我們也從未喚醒過這個沉睡的孩子,於是總是有一塊失落的部分等待被拼湊。
  無論是受傷的小孩或是沉睡的小孩,他們都從未消失,他們在我們的內在等待著,等待我們將世界變得更安全,讓他們可以探出頭來看看現在是一個安全無虞的環境了:他可以好好地被療癒;他可以好好地發展他的創意和熱情;他們可以與我們一起擁抱這個世界。
  讓我們來練習吧,學習照顧心裡面那些小孩們,因為此時此刻已與過往不再相同,我們可以做出新的選擇,一切都有新的可能。我們已經是成熟的大人了,而且正因為如此,所以有時候我們可以選擇不做成熟的大人,聆聽自己的需求,受傷時別急著壓抑,練習成為自己溫暖的照顧者。
  以下是我們可以試著照顧內在小孩的練習:
(一)每一天去經驗自己的快樂
  我們有資格去寵愛內在小孩,去實現各種小小的快樂,這件事情可以很簡單,可以是聽自己喜歡的一首歌、去買一球自己喜歡吃的冰淇淋、好好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只要能真心真意地感到快樂,那就是最棒的練習。
(二)每一天稱讚自己的成就
  我們從小到大,學會的就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每件事情想起來總是有很多值得改進,每一次的自我責備其實都讓內在小孩感受到不安全。試著每一天告訴自己今天的成就是什麼,今天哪件事情做得很好,可以是很簡單的一件小事情,用具體實例的方式告訴自己。練習去欣賞自己,也就是在告訴內在小孩我們為他預備了溫柔的世界,這個世界不急著糾正反省,這個世界會看見、欣賞我們。
(三)每一天覺察自己的需求
  每一天,我們總會有些負面的感受,這些感受來自於內在需求落空,受傷的小孩就會敏感地有了些創傷反應。試著問自己:
在這些創傷反應中,我期待著什麼?我渴望著什麼?
  當我們更了解自身的需求,這份了解便讓我們成為內在父母去安撫內在小孩,因失落而生的反應被同理,未來就會有更多達成滿足的可能性;同時也能去安撫需求落空時內在小孩的不安。
  在當一個成熟的大人之前,請先看見心中的那些小孩,他比外在的任何一個人都還需要我們。過往的創傷無法被扭轉,但是此時此刻,我們卻能夠改變對待內在小孩的方式,照顧他也就是照顧成人的我們。
  唯有我們的愛,才能夠讓他被療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閉上眼睛的世界,看似一片黑暗沉寂,但在入睡之後,大腦卻開始騷動,為我們編織一晚又一晚絢爛的世界和情節,我們稱之為”夢”。好夢、壞夢、各種夢境,我們想懂卻不能懂,卻又忍不住想要知道那些荒謬怪誕的情節
  閉上眼睛的世界,看似一片黑暗沉寂,但在入睡之後,大腦卻開始騷動,為我們編織一晚又一晚絢爛的世界和情節,我們稱之為”夢”。好夢、壞夢、各種夢境,我們想懂卻不能懂,卻又忍不住想要知道那些荒謬怪誕的情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身心靈有很多的詞彙, 其中一個常見的詞彙應該是內心小孩, 但愛自己其實有另一個訣竅, 但他是另一個詞, 也就是內心大人。 小時候是內心小孩的主宰,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 內心大人逐漸被外界給餵養, 大人長大了, 小孩就被欺負了, 所以就造成不知道怎麼愛自己, 這個愛自己。 也就是本性, 就是內心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好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我們去思考童年時期的經驗對我們有什麼關鍵的影響。尤其自身也是一位青少年工作者,接觸許多在大家眼中所謂的問題青少年?非行青少年?這也是一本不管對家長、學校老師、或是專業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一些觀點。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內在受傷的小孩 站出來想要保護自己 當那個內在小孩出現時 你會害怕周遭的人 他們怎麼看你 你可以練習和自己的內在說話 傾聽他現在想要做什麼? 什麼事情讓他感到舒服 陪伴自己度過那個不安的時刻 你就為自己建立安全感 你就不再害怕過去傷害你的那些事 因為當你用愛的眼光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身心靈有很多的詞彙, 其中一個常見的詞彙應該是內心小孩, 但愛自己其實有另一個訣竅, 但他是另一個詞, 也就是內心大人。 小時候是內心小孩的主宰,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 內心大人逐漸被外界給餵養, 大人長大了, 小孩就被欺負了, 所以就造成不知道怎麼愛自己, 這個愛自己。 也就是本性, 就是內心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好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我們去思考童年時期的經驗對我們有什麼關鍵的影響。尤其自身也是一位青少年工作者,接觸許多在大家眼中所謂的問題青少年?非行青少年?這也是一本不管對家長、學校老師、或是專業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一些觀點。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內在受傷的小孩 站出來想要保護自己 當那個內在小孩出現時 你會害怕周遭的人 他們怎麼看你 你可以練習和自己的內在說話 傾聽他現在想要做什麼? 什麼事情讓他感到舒服 陪伴自己度過那個不安的時刻 你就為自己建立安全感 你就不再害怕過去傷害你的那些事 因為當你用愛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