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018年五大諮商主題回顧與一些感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會不會很奇怪?」

這句是我在諮商時最常聽到的話之一,因為這個「獨特性」,讓原本想要尋找心理師解決問題的想法不斷拖延,直到問題很嚴重了才前來。因此,剛好趁年末整理了我在2018年最常接到的五大諮商主題,一方面讓大家瞭解自己並不奇怪,另一方面,也能從他人的主題中瞭解自己是否有諮商的需求。

raw-image

(為保障來談者隱私,以下論及之主題、想法、話語等皆為整年度資料整合後結果,並非單指特定人士。)

一、感情曖昧

因為關係不確定,使得心中小劇場大增,舞台上的演員手痠了、腳麻了、頭疼了仍無法下場。相較於分手議題,曖昧未知的不確定感是另一種痛苦,但痛苦痛苦到影響生活是兩回事,後者多數是因為回憶起人際霸凌、感情創傷、家庭的不當對待等經驗有關。

過去情感上的傷口,成為了下一段感情的阻礙,急需一段愛情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也就難以忍受緩慢確認彼此的步驟,也較難維持穩定的關係。

二、生涯轉換

新年、畢業季、年終是出現職涯疑惑的三大時機。

新年願望是賺更多錢做更少事,開工後老闆卻減了薪水加了工時。

畢業前後認為開始工作需要扛起更多責任,孝敬父母、結婚買房、養小孩,結果尚未進入現實社會就先被社會期待壓垮

歲末風起時,做了一年工得不到應有的精神或物質回饋,身為主管被員工閒話排擠,你安慰自己是正常現象,但連老闆高層都不支持你。

每當工作到壓力爆表,心底都會出現一句:「我要離職。」

但真正離職的少之又少,未必是原本的地方還想待,而是離去了也不曉得能落腳哪裡。

三、家庭分裂

這應該是最廣泛的主題,若針對感情、工作、精神疾患等不只是想治標,想要從根源處理的治本,大概都需要幾次到十幾次諮商的交叉探索和做出改變,畢竟和家人的相處維持了幾十年,需要花一些耐心和勇氣來面對。

其中又以缺席的爸爸、焦慮的媽媽為大宗,幾乎是文化常態了。而又再衍生出一方外遇,一方更加投入工作或家務,使得家庭氣氛日漸疏離。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提到,現代人缺的並不是被愛的問題,而是不會愛人。當小小孩生長在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他的確缺少被愛的經驗,但更關鍵的是,若他沒有一個愛人能力的楷模,那他長大後就只曉得用向對方索求愛的方式,來自以為正在愛人。

這也許不能責怪他,但他也不能免責。若發現自己有其困擾,長大了仍不想讓自己變好,當他堅持有保護自己的理由,那同樣的,對方也有了疏遠的理由。這又對應回上述原生家庭的狀況,在下一個家庭形成惡性循環。

四、精神疾患

強迫症、焦慮症、憂鬱症,這三項是我今年演講分享最多的主題,因為自己都走過,慢慢地整理後,逐漸把過去無法言說的經驗化成字句。身兼患者和心理師的角色,讓我更加相信沒有什麼經驗是白活,過去每一刻都能化作彌足珍貴的經驗分享、以及細膩的體會到身為人的苦。這些經驗也共鳴到不少類似困擾的人,因此前來諮商或洽談合作。也許哪天會整理成書,但大概不是現在。

事實上,滿多位也有精神困擾,想考心理所的學生問過我,「講出自己的經驗好嗎?」、「教授看到會扣分嗎?」、「形象不會受到影響嗎?」

但這些問題應該轉為,「你擔心的是什麼?」

《受傷的醫者》描述了包含佛洛伊德與榮格在內的十五位心理(治療)界的大師,他們飽受身心症狀摧殘的過程,但也像是作者所言:「人生苦難、適應困難及由此氾生的情緒、行為問題,必然曾是大師們創建、洞見的一個重要源頭......他們『救人』先是為了『救己』。」

初衷必然不是什麼偉大的情操,可能只是每天很廢的躺在床上靠么,反覆思考著自己怎麼會落到這個地步。

但如同美國心理學之父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在日記上寫道,「自覺的思考就是行動,這些行動的累積就是救贖的根源。」

自我救贖產生了學識、方法與慈悲,讓我們想要成為助人者,投入在陰風冷僻的懸崖旁,拉起攀在礫岩上顫抖苦撐的靈魂。

五、難以歸類,但極其重要

有一群人太過放鬆,沒有特定的目標,久了反而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另一群人太過緊繃,汲汲營營於追求某些目標,因為放鬆時,我們更容易感受到內心的空虛和孤獨。所以人們寧願耗竭,不願休息。

尤其是後者,社會面具帶的緊牢,防衛機轉相當強悍,表面上看起來是絕對的完美,不到最後一刻不會鬆懈。但某些時刻總能感受到強烈的自毀衝動,比如說,一個人空閒獨處時;又比如說,夢裡。

夢的討論常是切入點,反映出許多隱而未現的衝動,也得以發現更多察而未覺的事實。

或許會發現,五個主題中沒有一個是「情緒」。因為情緒是伴隨著某個場景出現,且每個場景都會出現,極少單獨造成困擾。當然,憂鬱等情緒會有腦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但其中必定含有某些「人際連結」和「存在意義」的促發因素。

情緒不只是情緒,如果你願意再看得深一些。

raw-image

老實說,進入這一行之前我對諮商有蠻多的懷疑,認為很難有人能幫助到另一個人。但不論是在我持續和我的心理師談話,和我的督導討論,以及和前來諮商的個案晤談的過程中,都有些微光漸露的時刻。

讓我們感受到:「嗯,即便痛苦,似乎仍有希望。」

也有腦洞大開的瞬間:「啊!原來還有這種觀點!」

願意勇敢的踏出腳步:「好,我覺得可以試試看。」

過去的這一年遇見不少來談者,各自帶著不同的狀況前來,有些我們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些正在途中、有些剛啟程。回顧這一年走過的路,我想對於我們未來的治療是更具信心的,也對於人性深處想要尋求安定、善良、以及智慧更為肯定。

我很開心進入這行,但更榮幸的是前來的個案或讀者願意相信我,相信我們能一起創造些不同。也是這份相信,促成了生活的改變,細微卻深刻。這個轉化肯定是相互的,讓我們都朝向更加穩定的生活前進。

2019,願我們更平靜,且茁壯。

更多文章,歡迎至臉書專頁:標註自由-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莊博安的沙龍
134會員
35內容數
莊博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22
前幾天剛聽完 Stand up, Brian! 博恩站起來! 的第一集Podcast,馬上列入我的必聽清單,覺得又好笑又實用,博恩像是嗑藥完講真心話的感覺XD
Thumbnail
2022/01/22
前幾天剛聽完 Stand up, Brian! 博恩站起來! 的第一集Podcast,馬上列入我的必聽清單,覺得又好笑又實用,博恩像是嗑藥完講真心話的感覺XD
Thumbnail
2021/08/22
「厭食症,焦慮症,加上前段感情完全毀滅了我身為人該有的尊重。」 「從前年我升上大學開始,有著飲食上的強迫症和厭食症,整個症狀在去年4月爆發,我就休學了。那時我是厭食暴食重複輪迴......
Thumbnail
2021/08/22
「厭食症,焦慮症,加上前段感情完全毀滅了我身為人該有的尊重。」 「從前年我升上大學開始,有著飲食上的強迫症和厭食症,整個症狀在去年4月爆發,我就休學了。那時我是厭食暴食重複輪迴......
Thumbnail
2021/08/07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Thumbnail
2021/08/07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有一句在諮商屆常傳的老話,那話是這樣說的:「你當時越需要處裡甚麼生命議題,那一類議題的個案就會找上你。」而最近我思考到了「斷裂」這件事。   然而也只是想到,沒有想懂,也不會想懂,這一路上。
Thumbnail
  有一句在諮商屆常傳的老話,那話是這樣說的:「你當時越需要處裡甚麼生命議題,那一類議題的個案就會找上你。」而最近我思考到了「斷裂」這件事。   然而也只是想到,沒有想懂,也不會想懂,這一路上。
Thumbnail
總有人在討論念研究所對工作到底有沒有幫助? 中年了還大轉彎,放掉有前途的工作跑去念書到底值不值得? 我覺得,這些問題都問錯了。
Thumbnail
總有人在討論念研究所對工作到底有沒有幫助? 中年了還大轉彎,放掉有前途的工作跑去念書到底值不值得? 我覺得,這些問題都問錯了。
Thumbnail
很多時候,在職場上面臨人際關係的碰壁、完美主義的工作焦慮、被上司或同事霸凌、甚至冒牌者症候群等此類引發人情緒痛苦的狀況,挖掘到最後,皆難以跳脫個人原生家庭的影響。
Thumbnail
很多時候,在職場上面臨人際關係的碰壁、完美主義的工作焦慮、被上司或同事霸凌、甚至冒牌者症候群等此類引發人情緒痛苦的狀況,挖掘到最後,皆難以跳脫個人原生家庭的影響。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是一本溫柔的書,描述了一位心理師同時身為諮商師也身為諮商者的故事。書中講的是別人與自我和解的過程,卻也讓讀的人一起踏上認識自己的旅程。 我節錄了一些文字,加上個人的小小心得,跟大家一同分享我在書裡與自己對話的心靈旅程。 連不那麼美好的那面一併認識自己  心理治療是認識真正的自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是一本溫柔的書,描述了一位心理師同時身為諮商師也身為諮商者的故事。書中講的是別人與自我和解的過程,卻也讓讀的人一起踏上認識自己的旅程。 我節錄了一些文字,加上個人的小小心得,跟大家一同分享我在書裡與自己對話的心靈旅程。 連不那麼美好的那面一併認識自己  心理治療是認識真正的自
Thumbnail
自動化思考雖然可以降低大腦決策的負擔,但同時也容易讓我們身在迷霧中看不清局勢,例如小時候的你因沒有謀生的能力,只能不斷討好的父母,而這樣成長狀態養成你小心翼翼逆來順受的性格,即便現在的你已經能夠自立,但刻印在腦海裡的行為模式,還是讓你在人際互動中,不自覺的會過度討好他人,每天都讓自己過得好委屈。
Thumbnail
自動化思考雖然可以降低大腦決策的負擔,但同時也容易讓我們身在迷霧中看不清局勢,例如小時候的你因沒有謀生的能力,只能不斷討好的父母,而這樣成長狀態養成你小心翼翼逆來順受的性格,即便現在的你已經能夠自立,但刻印在腦海裡的行為模式,還是讓你在人際互動中,不自覺的會過度討好他人,每天都讓自己過得好委屈。
Thumbnail
學期初預約了心理諮商,鮮少人知道這件事,有些知情的朋友、家人說:「你好好的幹嘛去?」「沒事去心理諮商幹嘛?」我確實沒有什麼「重大」的問題,但卻有很「重要」的內心矛盾想紓解,希望可以更加認識自己,也希望找到一個出口。重點是,我覺得身旁的親友可能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Thumbnail
學期初預約了心理諮商,鮮少人知道這件事,有些知情的朋友、家人說:「你好好的幹嘛去?」「沒事去心理諮商幹嘛?」我確實沒有什麼「重大」的問題,但卻有很「重要」的內心矛盾想紓解,希望可以更加認識自己,也希望找到一個出口。重點是,我覺得身旁的親友可能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Thumbnail
抵達隧道另一端的唯一辦法是走過,不是繞著它打轉。 走進診間諮商的人,是否都是因為想獲得某個程度的改變才踏進去的呢?這是我對心理諮商的第一個想法。還記得年初時訪問從事心理諮商的朋友,她說「心理師要走到那裡,才能帶個案走到那裡。」當時對這句話似懂非懂,直到看了這本書,似乎可以理解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如同
Thumbnail
抵達隧道另一端的唯一辦法是走過,不是繞著它打轉。 走進診間諮商的人,是否都是因為想獲得某個程度的改變才踏進去的呢?這是我對心理諮商的第一個想法。還記得年初時訪問從事心理諮商的朋友,她說「心理師要走到那裡,才能帶個案走到那裡。」當時對這句話似懂非懂,直到看了這本書,似乎可以理解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如同
Thumbnail
在進入諮商室之前的我,也在反問著自己,想釐清一直以來的思考邏輯與行事風格是否有不一致之處。並欲反思我的情緒釋放與展開間是否亦有不真實之處。原先在諮商前提出的問題是生涯發展,但隱隱覺得我是否該更開放的心來探究自身之所以行事風格以為我,而不是討論未來發展。
Thumbnail
在進入諮商室之前的我,也在反問著自己,想釐清一直以來的思考邏輯與行事風格是否有不一致之處。並欲反思我的情緒釋放與展開間是否亦有不真實之處。原先在諮商前提出的問題是生涯發展,但隱隱覺得我是否該更開放的心來探究自身之所以行事風格以為我,而不是討論未來發展。
Thumbnail
「我會不會很奇怪?」 這句是我在諮商時最常聽到的話之一,因為這個「獨特性」,讓原本想要尋找心理師解決問題的想法不斷拖延,直到問題很嚴重了才前來。
Thumbnail
「我會不會很奇怪?」 這句是我在諮商時最常聽到的話之一,因為這個「獨特性」,讓原本想要尋找心理師解決問題的想法不斷拖延,直到問題很嚴重了才前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