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講不完的教育(二十二)一種低成本(people down)的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一篇媒體報導學校行政大逃亡,學校行政逃亡潮。乍看之下,搞不清楚,在經過求證之下,原來是學校的老師兼行政人員已經行之有年,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經過反復追朔,大概是民國78年以後的教育就變成這樣子了。我還是本著對等觀念,不管是公辦學校、私辦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是分開的,公立學校行政人員是公務員,私立學校行政人員是屬於公司招募。所以沒有所謂教師兼行政的工作,只有互相尊重的工作,曾幾何時互相尊重的工作變成互相排擠對抗的工作?這一篇就要來說一說學校教師兼行政工作對教學的影響?
隨著社會進步商人為了買賣獲利,將價格提高;製造成本降低,這種行為稱作商業交易。商業交易是一種經濟交易。但企業為了整體企業生存及永續經營,除了獲利以外,就價格成本經營也是需要考量的,就像教育一樣,教育是百年大計同時也是社會公益,投入大量成本未必得到很多有形的利潤,不過社會公益所得來的收益也不見得是看得見的利潤,潛藏在有許多看不見的社會利益存在造就整個企業體在社會上的呈現,這就是教育育人,桃李滿室香的道理。
曾幾何時,我們社會將學校的成本降低了,不願投入更多資源,只想減少資源獲取更多利益,憑良心來說,行政工作是一個繁瑣又雜亂的工作,不是一個超有耐心的人是作不住的,教學是一種專業工作,當我們整個教育環境把學校變成一個戰場,對內無法合作、對外無法同心,如何將教育工作做好,行政人員無心將學校的行政資源工作分配好,教師無法專心將教學資料準備好,學生和家長的期待落空,老師在教學體系上得不到尊重,行政人員在學校不受重視,整個學校的教育工作只是在作無關教育的文書工作,對上制度承諾,對下學生成績了事,一場不用心的教育體制就此展開。
過去臺灣縱橫幾十年的教育都在政治領導下作為,從來沒有為這個社會做一個真正的教育。有的只是政治教育,相對於社會上人人期待的性格教育、品德教育、修養教育、學識教育,幾經數年重視了多少真正的教育知識?幾經數年培育了多少教育人才?隨著科技整個國際局勢在商業化低成本交易的環境中將最需要大量人力成本投入的教育減少,減少人力投入,勢必影響學校的運作,同時對於孩子在生活學習上遇上的困難無法用最快的速度給予糾正,導致往後孩子在學習上遇上困難也必將漠視,年紀小小的孩子在摸索的同時正需要陪伴與解惑,學校減少行政成本增加教師教學上的負擔,這樣教學品質有怎麼會好?試想,一個老師要準備教學資料同時又要為孩子在生活上輔導與糾正,雙重壓力下的教師身心俱疲,體力不堪負荷,又要面對家長的責難與孩子的不馴,教育起步不是在原地踏步的就是踏不出去的比比皆是。
談教育的有兩種人一種是教育學家;一種是教育家。這兩種是不一樣的,我們大概都會混在一起談,認為都是一樣的。
老師是屬於教育家,教育學子的,老師附有傳導、授業、解惑的教育功能。不過我們的教育體系似乎把老師的功能幾乎忘了,認為老師還可以做更多事,所以把學校的行政事務都交給了老師,這樣就可以很完備了。當老師從事ㄧ些非關教育的工作時,自然就降低的教育的功能,當教育的功能降低自然教育的成果就降低了,教育成果降低社會就會看不到教育的功能,所以所幸將學校一起廢掉好了,因此,很多學校不是少子化,是教育功能失去了,所以才會廢校。當學校把老師的教育功能提升,學校自然就存在,學校存在自然會有人來學習,更何況當教師的教育功能存在了,來到學校學習的又不只限於孩子,家長也可以來學校學習,學校有了教育學習的功能,舉凡孩子遇上生活問題,大人遇上生活問題,在學校找到老師可以解惑,又可以傳授不同的知識性,人人學得更多,怎麼不會想要到學校學習,最可怕的是,來到學校了,找不到老師可以解惑,傳授知識,老師只是在做一般性事務不是在做教育性教學的工作,失去教學教育性功能,這才是學校廢校的原因。
研究教育的統稱教育學家,把社會上的教育分成派別去研究,也是說探討教育理論的是教育學家,縱觀教育家的言論去論述教育派別,進而研究出來的教育理論,這是教育學家。教育家是從事教受教育的內容進而引導社會風氣和社會方向的改變。我們往往都混為一談了。
商業買賣可以省去不必要的人事成本增加利潤,因為科技文明,機器取代人力大大減少成本的付出。但,教育則不同,不管社會科技多麼文明發達,社會如何進步,教育永遠是離不開人的一項事業,成本當然是人,所以低成本人力在教育來說根本行不通,反而更要隨著科技社會的進步投入更多人力成本去辦好的教育事業才是好的教育。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各類自然文化與社會政治議題 2.各類生活關察文 3.講不完的教育專題文章 4.各類主題徵文 5.菩提道次第廣論 6.現代詩 7.現代小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連續寫了十篇的教育文章,我的開頭都一樣,很多人都不明白我會什麼樣這樣寫,我在此向各位說明前提所說的教育者不一定是老師,而是各行惡業的先驅者們。網路上很多先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連續寫了十篇的教育文章,我的開頭都一樣,很多人都不明白我會什麼樣這樣寫,我在此向各位說明前提所說的教育者不一定是老師,而是各行惡業的先驅者們。網路上很多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台灣好幾個學校增設的護理系揭牌了,準備招生。 這種思維真是爛透的慣老闆。 舉一個例子教育界的例子: 國中小教育的行政大逃亡已經好幾年了。2016年教育部宣布要行政減量,結果當然是並沒有,還是很多老師不想當行政。 正常的思維,先調查行政大逃亡的現象,取得充足的數據和資訊,確定此現象存在......
Thumbnail
上國小以後,通常放學後就會去安親班或補習班,因為大部分的爸媽需要上班。 我們總聽到安親班、補習班不好,因為孩子很可憐,他應該好好享受他的童年,但社會和父母又期望他能考個好成績,又,父母太忙沒時間,教育責任就全外包給安親補習班承擔。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雖然之前有研究過幼托整合,也就是幼稚園和托兒所整合的過程,但畢竟是邏輯和文件的研究。有位朋友這幾年剛考上幼兒園的教保員,我才開始了解一些幼兒園令人驚訝的情形。 從幼托整合時就知道幼兒園師資結構很複雜,當時研究的幼兒園裡,教師共有七種身分,制度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怎麼人力困境講到這?  人力困境的本質是不匹配,早年台灣教育水準很差,可說是師資問題,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現場有大量不合現代教育標準的公教人員。後來師專的成立提供小學教師,師大則是中學,幾十年後的今天,教師的產出已經過剩(反對的人麻煩看一下教甄錄取率)。
Thumbnail
近10年來,由於公教人員工作條件的惡化,造成公教職場越來越難聘請到人才。就目前的工作環境中,教師工作環境的惡化程度較公務員更甚。未來,公部門服務品質和公校教育品質下滑是可預見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台灣好幾個學校增設的護理系揭牌了,準備招生。 這種思維真是爛透的慣老闆。 舉一個例子教育界的例子: 國中小教育的行政大逃亡已經好幾年了。2016年教育部宣布要行政減量,結果當然是並沒有,還是很多老師不想當行政。 正常的思維,先調查行政大逃亡的現象,取得充足的數據和資訊,確定此現象存在......
Thumbnail
上國小以後,通常放學後就會去安親班或補習班,因為大部分的爸媽需要上班。 我們總聽到安親班、補習班不好,因為孩子很可憐,他應該好好享受他的童年,但社會和父母又期望他能考個好成績,又,父母太忙沒時間,教育責任就全外包給安親補習班承擔。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雖然之前有研究過幼托整合,也就是幼稚園和托兒所整合的過程,但畢竟是邏輯和文件的研究。有位朋友這幾年剛考上幼兒園的教保員,我才開始了解一些幼兒園令人驚訝的情形。 從幼托整合時就知道幼兒園師資結構很複雜,當時研究的幼兒園裡,教師共有七種身分,制度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怎麼人力困境講到這?  人力困境的本質是不匹配,早年台灣教育水準很差,可說是師資問題,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現場有大量不合現代教育標準的公教人員。後來師專的成立提供小學教師,師大則是中學,幾十年後的今天,教師的產出已經過剩(反對的人麻煩看一下教甄錄取率)。
Thumbnail
近10年來,由於公教人員工作條件的惡化,造成公教職場越來越難聘請到人才。就目前的工作環境中,教師工作環境的惡化程度較公務員更甚。未來,公部門服務品質和公校教育品質下滑是可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