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一篇媒體報導學校行政大逃亡,學校行政逃亡潮。乍看之下,搞不清楚,在經過求證之下,原來是學校的老師兼行政人員已經行之有年,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經過反復追朔,大概是民國78年以後的教育就變成這樣子了。我還是本著對等觀念,不管是公辦學校、私辦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是分開的,公立學校行政人員是公務員,私立學校行政人員是屬於公司招募。所以沒有所謂教師兼行政的工作,只有互相尊重的工作,曾幾何時互相尊重的工作變成互相排擠對抗的工作?這一篇就要來說一說學校教師兼行政工作對教學的影響?
隨著社會進步商人為了買賣獲利,將價格提高;製造成本降低,這種行為稱作商業交易。商業交易是一種經濟交易。但企業為了整體企業生存及永續經營,除了獲利以外,就價格成本經營也是需要考量的,就像教育一樣,教育是百年大計同時也是社會公益,投入大量成本未必得到很多有形的利潤,不過社會公益所得來的收益也不見得是看得見的利潤,潛藏在有許多看不見的社會利益存在造就整個企業體在社會上的呈現,這就是教育育人,桃李滿室香的道理。
曾幾何時,我們社會將學校的成本降低了,不願投入更多資源,只想減少資源獲取更多利益,憑良心來說,行政工作是一個繁瑣又雜亂的工作,不是一個超有耐心的人是作不住的,教學是一種專業工作,當我們整個教育環境把學校變成一個戰場,對內無法合作、對外無法同心,如何將教育工作做好,行政人員無心將學校的行政資源工作分配好,教師無法專心將教學資料準備好,學生和家長的期待落空,老師在教學體系上得不到尊重,行政人員在學校不受重視,整個學校的教育工作只是在作無關教育的文書工作,對上制度承諾,對下學生成績了事,一場不用心的教育體制就此展開。
過去臺灣縱橫幾十年的教育都在政治領導下作為,從來沒有為這個社會做一個真正的教育。有的只是政治教育,相對於社會上人人期待的性格教育、品德教育、修養教育、學識教育,幾經數年重視了多少真正的教育知識?幾經數年培育了多少教育人才?隨著科技整個國際局勢在商業化低成本交易的環境中將最需要大量人力成本投入的教育減少,減少人力投入,勢必影響學校的運作,同時對於孩子在生活學習上遇上的困難無法用最快的速度給予糾正,導致往後孩子在學習上遇上困難也必將漠視,年紀小小的孩子在摸索的同時正需要陪伴與解惑,學校減少行政成本增加教師教學上的負擔,這樣教學品質有怎麼會好?試想,一個老師要準備教學資料同時又要為孩子在生活上輔導與糾正,雙重壓力下的教師身心俱疲,體力不堪負荷,又要面對家長的責難與孩子的不馴,教育起步不是在原地踏步的就是踏不出去的比比皆是。
談教育的有兩種人一種是教育學家;一種是教育家。這兩種是不一樣的,我們大概都會混在一起談,認為都是一樣的。
老師是屬於教育家,教育學子的,老師附有傳導、授業、解惑的教育功能。不過我們的教育體系似乎把老師的功能幾乎忘了,認為老師還可以做更多事,所以把學校的行政事務都交給了老師,這樣就可以很完備了。當老師從事ㄧ些非關教育的工作時,自然就降低的教育的功能,當教育的功能降低自然教育的成果就降低了,教育成果降低社會就會看不到教育的功能,所以所幸將學校一起廢掉好了,因此,很多學校不是少子化,是教育功能失去了,所以才會廢校。當學校把老師的教育功能提升,學校自然就存在,學校存在自然會有人來學習,更何況當教師的教育功能存在了,來到學校學習的又不只限於孩子,家長也可以來學校學習,學校有了教育學習的功能,舉凡孩子遇上生活問題,大人遇上生活問題,在學校找到老師可以解惑,又可以傳授不同的知識性,人人學得更多,怎麼不會想要到學校學習,最可怕的是,來到學校了,找不到老師可以解惑,傳授知識,老師只是在做一般性事務不是在做教育性教學的工作,失去教學教育性功能,這才是學校廢校的原因。
研究教育的統稱教育學家,把社會上的教育分成派別去研究,也是說探討教育理論的是教育學家,縱觀教育家的言論去論述教育派別,進而研究出來的教育理論,這是教育學家。教育家是從事教受教育的內容進而引導社會風氣和社會方向的改變。我們往往都混為一談了。
商業買賣可以省去不必要的人事成本增加利潤,因為科技文明,機器取代人力大大減少成本的付出。但,教育則不同,不管社會科技多麼文明發達,社會如何進步,教育永遠是離不開人的一項事業,成本當然是人,所以低成本人力在教育來說根本行不通,反而更要隨著科技社會的進步投入更多人力成本去辦好的教育事業才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