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之「惡」的內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附圖:「亞、惡」字形演化】
《荀子.勸學》「學惡乎始?惡乎終?.....」(試譯「學問有開始嗎?有終盡嗎?......」),此時「惡乎」約略形聲 have (有;嗎有,此時爲「有嗎」的同義倒裝詞) 之類拼音文字的語音漢字再轉回漢字「有」或「有嗎」,或是另有「無乎」(沒有;沒有嗎) 之類的疑問詞語意。
《荀子.榮辱》「......;好榮惡辱,好利惡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此處「惡」是「好」(hào) 的相反詞,即「不好」或「不喜好」之意,類似 hate [恨;很反對;心反對、厭懟、厭惡、厭討 (討厭)、怨、怨恨、恨怨、怨懟]。
《荀子.君子》「......。由其道則人得其所好焉,不由其道則必遇其所惡。......」,此處「惡」也是「好」(hào) 的相反詞,類似「喜好」、「喜歡」、「愛好」的相反,但是也可能直接約略形聲 opposition (相反之名詞;相反之型樣;相反之式樣;反于心意之名;反于示意之名;反于行之名;反于向之名;惡之名;惡之型樣;惡之式樣) 一類拼音文字的起音。
《荀子.榮辱》「......。目辨白黑美惡,而耳辨音聲清濁,口辨酸鹹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是又人之所常生而有也,.....」,此處「惡」是「美」的相反,即「不美」,或約略形聲 ugly (惡的容樣;醜容樣) 或 ugsome (惡姿;醜態) 的起音;或指「賁」(飾、裝飾、美化)、「多」、「廣大」、medium (媒體、媒傳) 或 media (媒體之合、媒傳之合) 的相反詞,即 original (原來之樣的;原相的) 或 pure (賁無然之、賁於素、賁以純、賁用來原,類似「天然美」或「自然美」或「本來美」或「不張揚」或「不外加」、「沒有染」之類)、less (少、量數少、缺乏)、narrow (狹隘、窄隘)、啞 (難言、噎言) 之意。
《荀子.不茍》「欲惡取舍之權:見其可欲也,則必前後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後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之,孰計之,然後定其欲惡取舍。如是則常不失陷矣。......」,此處「惡」是「欲」的相反詞,即「不欲」、「不要」,或是「取」的反義即「不取」甚至「丟棄」、「捨棄」(類似 waste、give up) 之意。但是「欲」一般是因爲有所欠缺纔發生而類似「不夠」或「不足」的反態或反態行動,所以相對來說此處「惡」也可能是「擁有過多」(too much,如「吃太多了然後噁心加嘔吐 -- eat too much then disgust and vomit) 或「越份」、「過份」、over 之意 (P.S.《說文解字》「惡,過也。」),甚至引申爲「痾」、「疴」之類的病態之含意。
《荀子.富國》「......。欲惡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則必爭。......」(試譯:......。欲求最好不要都指向同一種物資,因爲欲求量多而同一類的物資量少的話,就必然會發生爭搶的情事。......),此處「惡」意通「勿」、「不應」、「不該」、「不能」、「避免」、「最好不要」、oughtn’t、wouldn’t、shouldn’t、will not、no、don’t、prevent、have better not、never ever 之類的語意。
《荀子.非相》「......。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此處「惡」是「善」的相反詞,即「不善」,又類似「面惡心善」的「惡」,也可能類似「兇」或 ferocious (很兇惡;狠兇惡之;面容兇惡;面露兇惡之;面露兇惡形;狠兇之樣子) 之意。其中「無害」則類似「沒管著」(管不著)、un-regime 或「無關乎」(沒關係於)、unrelate 之意,意即此處「害」類似「管轄」、「關連」或「關係」之意,也就是「有管轄」或「有牽連」或「有關係」纔算是「有害」的情況,不一定是「傷害」或「損害」的「害」(harm) 之含意。
《荀子.仲尼》「......。立以為仲父,而貴戚莫之敢妒也;與之高國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惡也。......」,此處「惡」類似 objection (我不接受此樣,意通「反對」) 、oppose (惡;反于心意;反于示意;反于行;反于向)、anti (反對之、反於、反對於)、reject、disagree 之類。
《荀子.法行》「......。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貴玉而賤珉者,何也?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惡!賜!是何言也!夫君子豈多而賤之,少而貴之哉!......』......」,此處「惡」也類似 objection (我不接受此說,意通「反對此說」)、oppose (惡;反于心意;反于示意;反于說言)、anti (反對之、反於、反對於) 之類,但又多帶了一些類似 English 之 ouch (喔㖩;噢㖩;嘔;歪曲;歪講。或意通「哎唷」、「哎喲」、「亂講」等) 及台閩語「黑白講」(óbêgòng) 之類的感嘆語氣。
《荀子.王制》「人之生不能無群,群而無分則爭,爭則亂,亂則窮矣。故無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樞要也。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也;安之者,是安天下之本也;貴之者,是貴天下之本也。古者先王分割而等異之也,故使或美,或惡,或厚,或薄,或佚或樂,或劬或勞,非特以為淫泰夸麗之聲,將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順也。故為之雕琢、刻鏤、黼黻文章,使足以辨貴賤而已,不求其觀;為之鐘鼓、管磬、琴瑟、竽笙,使足以辨吉凶、合歡、定和而已,不求其餘;為之宮室、臺榭,使足以避燥溼、養德、辨輕重而已,不求其外。《詩》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亹亹我王,綱紀四方。』此之謂也。」,此處「惡」是「贊」的相反詞,類似「不贊」、「不讚」、「不讚美」、「不重視」、「不表揚」、「不表彰」、「不推廣」甚至「擺在一邊」、「嫌棄」、「貶低」等,即可能包含所有「次於贊或稱不上讚的作為」;另外相對於約略形聲 mass (多數之;大數之;集數之) 的「美」或形聲 match (彌合;彌契;吻合;彌合契合) 的「美」字,此處「惡」還可能有 little (量一點點的;量少之) 或 unit (元單、位單、聯內一單,即類似「單元」或「單位」或「全體之中的一個」之意) 及 odd (單;單的;一單,即「單一」) 之意。
《荀子.禮論》「......。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此處「惡」意通「何以」、「何如」或 how,類似「怎能」或「怎麼」,爲疑問詞的運用。
《荀子.性惡》「......。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直木不待檃栝而直者,其性直也。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後直者,以其性不直也。今人之性惡,必將待聖王之治,禮義之化,然後始出於治,合於善也。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此處強調「善後」其實是人為矯正治化之後的結果,因爲有人特別強調「治化」、「教化」之類,所以看起來好像所有的人都是「性惡」一般而仍然有待未來出現某個聖王之治來教化纔能善了的感覺。也就是荀子所說的「性惡」可能是「性惡相對論」而不是「性惡絕對論」。亦即「性惡」即「本性」即「天性」,而「本性」其實不是人為定義的「善性」或「惡性」,也就是荀子講的「本性」不是人為定義的「人之初,性本善」或「人之初,性本惡」,而是說「人之初,沒善惡之分」,但因爲後天欲求直善纔使得本性不直善的變成了惡,也產生了善惡的分類。所以,其實荀子所說的「性惡」即「人性是各從其私的」或「人性是各有各的個性」,而不是「惡性重大」的「惡性」之意。或者是說「人性是自私的」,但此「自私」是指「各人有各自的個性或私性」即「本性」或「天性」或 originality (源性、原來基因的特性),但《荀子》有時又將 originality 速記爲「惡」字,所以後世讀者可能會被這種一字多義的情況搞得昏頭轉向而誤會連連。
..................

P.S. 由上述《荀子》文本中的情況來看,漢字「惡」是一個意義複雜或混雜的用字,和 English 之渾話 fuck 一字相當有得拼,以下是「惡」字的其它可能含意:


惡:次、2、排在次等、排在順位、中性、中等性、中度的、普通的、普遍性、劣性
,又可能是 ordinary (或意通 normal) 之類拼音文字的速記字 (P.S. 《說文解字》「亞,醜也。象人局背之形。賈侍中說:以爲次弟也。凡亞之屬皆从亞。」),例如「不亞於」即「不次於」或「不劣於」,又例如「冠、亞、季」或「冠、亞、季、殿」的名次排行中「亞」爲居中階級或次於第一名的順位排行即第二名。漢字「亞」可能是「惡」的本字,甲骨文和金文都有「亞」字,卻沒有「惡」字,目前的考古是直到戰國時期纔初現漢字「惡」的雛形,篆文「亞」字和其「壹」字有相似的特徵,也許後世作爲「惡」或「啞」的字素也和「噎」的感覺有關,即「擠壓咽喉發出聲音」或另外帶有「不太通順」或「卡住」的意境。
惡:醜,可能來自《說文解字》「亞,醜也。象人局背之形。賈侍中說:以爲次弟也。凡亞之屬皆从亞。」的詮釋而可能意指「人駝背狀」。但是,漢字「醜」的早期象形字畫爲「人就酒罈而彎身嘔吐之狀」,形似「醉酒而站立不起」或「酒後失態」的象徵,也可能是後世「酒鬼」一語的由來,和「噁心」、「失態」或「過量」、「過度」、「過份」或「沒有節制」的引申意可能有更明顯的關係,又類似 over (越份;過份;越超;......) 的含意之一,如同 English 的渾話 fuck 的含意之一也可能有「份過」即「過份」的同義倒裝詞之意。(P.S. 參考〈多重含意的 fuck〉-- https://vocus.cc/BridgeWords/5d548ad1fd897800012b6d25)
惡:均一的、平均的;平凡的、不好但也不是最壞的、不美但也不是最醜的、不是最優秀的。此義可能來自漢字「亞」的甲骨文形似描繪一種帶有四向避難通道的集中式避難中心的平面圖,或是也可能直接代表「四向避難通道」之意,類似現代的供公眾集會使用的大型建築物也大多帶有多向避難通道的規劃設計,或有「平均疏散以避免擁擠或塞車的概念」及其可能的引申義。也就是此時「惡」字可能是以「亞心」形聲「亞疏」或「亞散」之意,或是代表從一個面積較大的中心向四方的安全通道疏散之意,後來字形可能簡化爲至少有二向疏散通道的形式來示意,但似乎在疏散路徑的中段兩側仍然保留二個可供暫時躲避擁擠的緩流空間。其它則是可能的引申義,或也意通 English 的 average。
惡:避,或引申爲「躲避」、「避免」、「宜避」、「應避」、「嫌惡」之類。此義如前述可能來自漢字「亞」的甲骨文形似描繪一種帶有四向避難通道的集中式避難中心的平面圖,或是也可能直接代表「四向避難通道」之意,類似現代的供公眾集會使用的大型建築物也大多帶有多向避難通道的規劃設計,也可能與 out-exit 之合成相關。另外的可能是,「亞」是遠古的某種地下通道或密室甚至墓室的圖示,因爲甲骨文的「亞」字中也有字形帶有符號「复」(或包含「覆蓋」、「反復」、「履道」、「复道」、cover、repead、railway、tunnel 等含意) 之象形文的特徵,否則就是某種形式的「險厄陷井」或「擒補器具」之圖示。
惡:最基本的、最基礎的、最低標準的、剛開始處在混沌狀態而說不太清楚的。也就是有「壓在最底的」或「壓在心底的」之意,不過也可能有「最核心的基礎」、「最關鍵的問題」之意。但若是以前述的「險厄陷井」來看,也許「地雷」(landmine 或 underground and unwatchable mine) 或「水雷」(naval-mine 或 underwater-mine) 也算是一種「惡」,所以纔會有所謂「啞雷」或「詭雷」(反正就是類似 unknownable-mine 之意) 的講法,表面上看不出來危險,但是一旦觸及就可能沒死也會去了半條命。
惡:啞言心聲,即「難以說出來的心聲」、「壓抑在心中的思想」,和「啞」及「心」的合成相關,但省去符號「口」以表示「說不出口」或「講不清楚」或是指一些「咿咿啞啞」、「噫噫呀呀」之類的壓抑式聲音,甚至與某種笑聲有關,如古籍《易經》中「笑言啞啞」的講法
:「噁」字的發音聲符,「噁心」情緒的感嘆用語,如「噁!」、「好噁!」、「真噁!」。
..................
【附圖:「亞、惡」字形演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LS. Salon / Rooms: 1.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Subtle Space of Texts 2.夢的原理 The Elements of Dream 3.易的故事 The Story of I.E. 4.橋接文字 Bridge Words 5.一籮筐詩詞 ALOPAL 6.爾爾藝廊 22Galler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完整標題:水木湛清華 -- 東晉詩人謝混 (謝叔源) 詩作《遊西池》之玄疑失落的時代風景,兼談「共井體系」的歷史輪迴及「荀子」與 economist 之謎
近代 Chinese 民間傳說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一事可能是誤會,English 原文版本的公告牌中其實沒有寫「華人不得入內」,......
第二個「中」字比較耐人尋味的是可能又與前面的「泥」字連爲「泥中」而有「膩中」即類似「親中」或「無法自拔於中國」的寓意,因爲當時監管「邶」這個地方的周王朝又自稱「中國」(即類似 Central Court 或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al Capital 之意),......
漢字文本的《荀子.富國篇》「割國之錙銖以賂之,則割定而欲無厭。」ㄧ語會不會是從類似 "Connect court's calculators as a netting system, just like correspond all units to a weaving." 的語意聽寫誤譯的結果呢?
完整標題:中國之謎 -- 一個撲朔和空糊的專有名詞「中國」(A puzzled and confused proper-noun "中國")
語言文化中,英語 (English) 看起來雖然年輕、源源不絕的吸納世界各地語言、充滿活力的創造新穎詞彙,但它早期卻是從古英語 Englics 或 Old English、也就是 Anglo-Saxons 的語言衍生而出,而 Anglo-Saxons 很可能就是遠古殷商文明失落的一個部族。.....
完整標題:水木湛清華 -- 東晉詩人謝混 (謝叔源) 詩作《遊西池》之玄疑失落的時代風景,兼談「共井體系」的歷史輪迴及「荀子」與 economist 之謎
近代 Chinese 民間傳說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一事可能是誤會,English 原文版本的公告牌中其實沒有寫「華人不得入內」,......
第二個「中」字比較耐人尋味的是可能又與前面的「泥」字連爲「泥中」而有「膩中」即類似「親中」或「無法自拔於中國」的寓意,因爲當時監管「邶」這個地方的周王朝又自稱「中國」(即類似 Central Court 或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al Capital 之意),......
漢字文本的《荀子.富國篇》「割國之錙銖以賂之,則割定而欲無厭。」ㄧ語會不會是從類似 "Connect court's calculators as a netting system, just like correspond all units to a weaving." 的語意聽寫誤譯的結果呢?
完整標題:中國之謎 -- 一個撲朔和空糊的專有名詞「中國」(A puzzled and confused proper-noun "中國")
語言文化中,英語 (English) 看起來雖然年輕、源源不絕的吸納世界各地語言、充滿活力的創造新穎詞彙,但它早期卻是從古英語 Englics 或 Old English、也就是 Anglo-Saxons 的語言衍生而出,而 Anglo-Saxons 很可能就是遠古殷商文明失落的一個部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8)善と悪 善と悪、それは何ですか?  善意は善を意味し、悪意は悪を意味し、おそらくそれはそれでいい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善行とは他人にあなたを尊敬させることであり、悪行は他人にあなたを拒絶させることです。  だから。。。 性悪(善)の理論と、悪の不在と善のなさ、悪と善があるという理論を見てみま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前漢·賈誼傳》貪夫徇財,列士徇名;夸者死權,品庶每生。 陳存先生的大作:論「欲」的初文「谷」是「益」的簡化。 「欲」,被當作閩南語beh的訓讀字! 其實是「要」字的源頭字!iok ->iau ! 「愛」,則是iau 的轉音! 普通話的「要,愛」都是語言演變下的增義字!而傳統的民間紀錄,如歌仔冊
Thumbnail
非關宗教,純粹欣賞「貪嗔癡慢疑」的字義,簡單詮釋了其內涵,分享這份美好~ 貪——貪愛五欲 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意指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 《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染愛名貪。」 嗔——嗔恚無忍 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
Thumbnail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雍也第六) 。  孔子說,『如果沒有祝鮀那樣的善辯,與宋朝那樣美貌,那就很難免害于今天這個世道』。  而,與;祝鮀(tuó),衛國大夫,能言善辯,受到衛靈公重用;宋朝:宋國的公子,名朝,因長得帥受衛靈公寵
Thumbnail
孔子說: 愛之欲其生,恨知欲其死。是惑 很愛的時候非他不可,利用完畢或無利可圖時 討厭憎恨、看了就礙眼 巴不得他趕快滾的越遠越好。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傅佩榮:「對於中國的國學、哲學,要學就要學得透澈、精準,否則浪費時間、消耗生命,完全不值得,因此要從先秦儒家文本入手,不要理會宋明清學者的看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8)善と悪 善と悪、それは何ですか?  善意は善を意味し、悪意は悪を意味し、おそらくそれはそれでいい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善行とは他人にあなたを尊敬させることであり、悪行は他人にあなたを拒絶させることです。  だから。。。 性悪(善)の理論と、悪の不在と善のなさ、悪と善があるという理論を見てみま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前漢·賈誼傳》貪夫徇財,列士徇名;夸者死權,品庶每生。 陳存先生的大作:論「欲」的初文「谷」是「益」的簡化。 「欲」,被當作閩南語beh的訓讀字! 其實是「要」字的源頭字!iok ->iau ! 「愛」,則是iau 的轉音! 普通話的「要,愛」都是語言演變下的增義字!而傳統的民間紀錄,如歌仔冊
Thumbnail
非關宗教,純粹欣賞「貪嗔癡慢疑」的字義,簡單詮釋了其內涵,分享這份美好~ 貪——貪愛五欲 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意指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 《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染愛名貪。」 嗔——嗔恚無忍 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
Thumbnail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雍也第六) 。  孔子說,『如果沒有祝鮀那樣的善辯,與宋朝那樣美貌,那就很難免害于今天這個世道』。  而,與;祝鮀(tuó),衛國大夫,能言善辯,受到衛靈公重用;宋朝:宋國的公子,名朝,因長得帥受衛靈公寵
Thumbnail
孔子說: 愛之欲其生,恨知欲其死。是惑 很愛的時候非他不可,利用完畢或無利可圖時 討厭憎恨、看了就礙眼 巴不得他趕快滾的越遠越好。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傅佩榮:「對於中國的國學、哲學,要學就要學得透澈、精準,否則浪費時間、消耗生命,完全不值得,因此要從先秦儒家文本入手,不要理會宋明清學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