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讀書吧!阿德勒的自卑與優越情結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一篇對於阿德勒心理學做一個概括式的理解後,該書的第二章、第三章即針對「自卑情結」與「優越情結」做闡述。在阿德勒的觀點中,他對於人的假設是:每一個都有不足之處,而且是天生的,因為天生有不足,故而需要社會生活(social life),如同動物界一般,除了發揮團結力量大之外,也能滿足個體生存需求。此外,在他的研究裡,不僅要關注個體的意識與淺意識,將之視為一個整體,同時也需時時檢視社會環境與社會情境,才能明白個體的優越感目標為何,並且據此明白當事人何以會在某方面失調。
前篇回顧:
阿德勒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卑感,但它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刺激人們以健全態度、努力向上發展的力量。什麼時候自卑感才會變成自卑情結呢?在書中指出唯有當自卑感變成壓垮某個人的最後那根稻草,無法激勵他從事有益的活動,還讓他終日憂鬱不樂、難以發展時,自卑感才是一種病。而優越情結,則是種對自卑情結的補償。 (P084、P087)
因此,在「自卑感」、「自卑情結」、「優越感」、「優越情結」這四者之間有以下的關聯:


自卑情結 v.s 優越情結


從上圖的整理,或許可以幫助對於「自卑情結」與「優越情結」做更完整的瞭解。
書中指出:
人生中的每一個問題症狀,會透過行動的過程表現出來。每一個症狀都有著它的過去與未來。症狀會走向哪一種未來,與一個人努力的方向、設定的目標緊密相連。至於症狀的過去,則代表自卑或有缺陷的狀態(而每個人當下都在努力克服這些狀態)。以自卑情結來說,我們感興趣的部分是一開始形成之時;但以優越情結來說,我們比較想了解的是它的連續性,也就是動態發展的過程。 P070
因此,若要說明何謂自卑情結,那麼,或許可以解釋為人在存有自卑感的狀態下努力克服,但是過程之中每個人的體力、健康與環境都大不相同,「人生原型」的發展也不同,若一個人的心理強度不足、訓練不夠,又以錯誤的態度面對這些缺陷時,當自卑感壓垮了當事人,就會走向自卑情結。
故而,對阿德勒來說,自卑感不是壞的,他甚至認為自卑感是刺激人們以健全態度、努力向上發展的力量。因為不足,所以人類畢生都在追求優越感,為的就是要達成某個目標或狀態;追求優越感,便是以具體行動去達成目標,也只有在追求優越的同時會對社會產生興趣,人們才能邁入有益的人生面向,擁有美好的成就。
那麼優越情結呢?對阿德勒而言,優越情結是有自卑情結的人用來逃避果境的一種方法,在當事人覺得「自己不夠好」時反而轉了心境,做了「自己最好」的假設,是一種對自卑情結的補償,但不論是自卑情結或優越情結,兩者有一個共同點:永遠都出現於生命的無益面向。
基於以上,故而阿德認為個體心理學的任務之一便是幫助人們揚棄猶豫不決的態度。透過激勵鼓舞使之徹底了解自己有能力面對困境、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唯有如此,才能培養出自信,也唯有自信,才能克服自卑感。 P065
至於一個人如何形成人生風格(人生原型),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依據其人性觀,從案主(當事人)的器官缺陷狀況、早期記憶、手足關係、夢、社會文化環境等多元層面的故事,分析其人生風格、律動的旋律、自卑情結與優越情結,幫助當事人洞察,重新建構故事,與調整人生風格。這也正是該書之後的篇章在闡述與說明的地方。
關於阿德勒心理學講義的書籍介紹《看這裡》
下篇:讀書吧!阿德勒的人生風格與早期記憶
《想要與你談心說愛》專題即日起增加付費訂閱機制,若您喜歡的文章,讀完這篇也有收穫,歡迎訂閱(方案說明看這裡),或者也可以隨喜贊助、收藏、轉分享。你的實際行動將帶給我莫大的鼓舞~~謝謝 ❤
思嘉女郎的粉絲頁,也歡迎按讚追蹤哦 :)

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很滿意,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沒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慢慢地成為更好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來讀書吧| #12_我決定簡單的生活我們再也不需要物品填滿我們的人生。
Thumbnail
avatar
戀小味
2024-04-13
來讀書吧| #11_斷捨離(Dan-Sha-Ri)相距10年的斷捨離~你好嗎?
Thumbnail
avatar
戀小味
2024-04-06
來讀書吧| #10_50堂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讓自己也成為愛。50堂溝通課。
Thumbnail
avatar
戀小味
2023-12-17
來讀書吧| #9_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我是來理解這個世界, 不是來評斷這個世界的
Thumbnail
avatar
戀小味
2023-12-03
一起在樹下讀書吧!這是專題的第一篇文,應該來介紹一下「樹下讀書」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其前身為親師讀書會,慢慢演變至今。在讀書會中,每個人的意見都是有價值的,每個人的聲音都應該被聽見,因此挑選一本大家都感興趣的書籍,每個人都帶著深入交流的心態來期待這個團體的力量,是讀書會能夠繼續運作下去的關鍵。
Thumbnail
avatar
玫臻
20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