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學得更好》(中):作為教師,我怎麼讓學生學得更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點擊連結:學得更好(上)學得更好(中)學得更好(下)】
畢竟這是一本跟學習有關的書,再加上書中也有提及一些教師角色的意義,所以我希望擷取書中精華,讓它成為教師們在自己教學上可以援備的內容。

在以往工業化時代的脈絡下,泰勒主義擴散全球,教師成為了教育生產線上的一環,在固定的時間內在台上講述一些考試要考的內容,下課就跟學生切割。但我們都知道的是,這樣的教學情況其實並不利大多數沒那麼聰明...修正一下,應該說在國、英、數、自、社成績沒那麼好的學生。在社會體制下,我們並不期望學生變得多好,只期待考試能夠把一些針對考試項目拿手的學生篩選出來,至於不拿手的學生就讓他對自己的人生想辦法。

隨著少子化及教育改革的趨勢,學生的個體性受到重視,如何讓學生學得更好成為了研究焦點。

書中對於教師的定位應該要像健身教練一樣,給予夠多的支持,陪著學生一起成長,這才是教育者的價值,讓學生精通之後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培養足夠的深層動機,繼續發展下去。我將其分成了四個面向:支持、專業、擷取、回饋。

支持 support

raw-image

支持有分為心靈層面與外在層面上的支持,兩者相互依存,重點都是讓自己取得學生信賴,進而影響學生學習。

外在層面上的支持是指做為一個教師,要讓學生認為教師不會隨意離開自己的身邊,倘若真要離開也會珍重再見,讓學生知道老師是會支持他的,類似於在《新關係花園》那篇講的「同在」關係。最直接的外在層面支持就是每個禮拜都跟學生見面上課,展現實質上的陪伴。

心靈層面上的支持是指在學習上讓學生感受到督促而形成良性壓力(Press)、讓學生在感受到激勵而朝教師設定目標前進(Pygmalion effect)又或者只是單純地在學生情緒好的時候一起笑、心情不好的時候聊心事都可以讓學生覺得教師是可靠的。而且,當學生在學習時如果身旁有聲音告訴自己堅持、加油下去,將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意願,覺得自己是做對的事情、可以堅持下去。

書中提及,思想與感受有著深層連結,開心、有支持的學習會讓學生判斷現在是好的作為,進而推理自己要多做這樣的事情以獲得更多開心感。不僅如此,身體也與心智、情緒之間有著強烈連結。當我們透過實際行動像操作、演算、實驗等等都能夠讓我們學得更快,這是身體在幫助大腦進行學習的一環。

專業 profession

raw-image

這就是教師的基本功了。要是沒有專業,怎麼教人?要是沒有專業,學生怎麼信賴教師能教的好?就像大部分的人請健身教練時不會請一位飲食無法控制的胖子一樣,因為他自己也還做不到。另外,對領域有系統性的了解也是專業人士所必須的。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能迅速判斷學生現階段的程度、盲點,以及學生下一步要怎麼走。

擷取 division

擷取指的是在為學生規劃學習時,將知識體系的內容做的讓學生易於學習。書中有提到教師提供知識效應,在教育心理學裡頭稱為鷹架理論( Scaffoding instruction )。

對於學生的學習而言,可以分為舒適圈、有效學習區以及困難區三個部分。當學習標的位在舒適圈時,表示這是學生覺得簡單或者是已經學會的內容;學習標的位在困難區時,授課內容過於困難導致學生將完全失去學習動機;當學習標的位在有效學習區時,學生在學習上會稍稍的感到辛苦、困難,但還不至於無法克服,而是可以透過努力去理解、學會它。

鷹架理論由 Bruner, Ross, Wood 三人所提出。其意思為學生在學習一項新技能或新概念時,透過教師提供足夠的支援來幫助學生學習,最後當教師離開時,學生已經學習了此概念。其建立於 Vygotsky 的社會發展理論,認為學生有實際發展區 ( actual development,實際發展水準的內側 ) 跟潛在發展區 ( Potential development,潛在發展水準的內側 ),而潛在發展區的範圍扣除實際發展區的範圍稱為近側發展區(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
解釋: Potential D - Actual D = ZPD。

raw-image

教師的工作就是為學生識別其 ZPD,將授課內容定位在學生這裡,透過學習讓學生將 ZPD 內的範圍轉為 AD。而這個近側發展區等同於有效學習區的概念。

作為教師,我們可以觀察學生的有效學習區大概在哪裡,授課內容應該擺在有效學習區內,讓學生對克服這項困難感到期待。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從舒適區拉到有效學習區,讓學生在過程中做吸收,擴大舒適圈的範圍,最後讓新的學習內容從原本的有效學習區進入到學生的舒適圈內,最後即便不需要老師再次指導,學生也已經悉知其內容。

回饋 feedback

raw-image

作為教師能夠提供給學生的就是從表現上最直接的回饋。

在上一篇學習進程中的回顧反思部分有提到參考他人的回饋。但當自己練習此項技能時我們不見得能夠找到同領域的專家來幫助我們檢視問題,這時教師的功用便發揮出來了。透過指導者的回饋,學生可以知道自己要改正的地方,修正之前的錯誤觀念或技巧。

另外教師在回饋上要注意三個原則:不要直接給正解而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產出答案才有意義、幫助學生看清事情脈絡。以前我高中教同學數學題目時,或許一看到我就會解了,但我會習慣性先問:你怎麼想這個問題?透過這樣子的過程,我可以思考對方解題解到了什麼地方,卡在哪個步驟,之後針對其步驟給予下一步提示,讓對方能夠自己猜出之後怎麼寫,進而算出答案。這樣的過程才能夠讓對方對這數學問題產生意義,才是好的學習方法。

小節

最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逐漸建立自我效能,並透過自我應驗理論,最後果真學會。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對於自身能力的信賴,認為自己會成功的感覺,是一種管理自身感受的方式。至於自我應驗理論上一篇講過,大家可以點過去看看。

教師效能(teacher efficacy)也將透過學生的學習成長而得到正向回饋,所以教師效能也是建構在多次成功的教學經驗之上。只要能夠順利掌握這四點,學生的學習將能夠超乎前所未見的想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喝吧!
102會員
181內容數
閱讀能夠充實我們自己的腦袋,筆記是能夠讓自己將讀過的東西融會貫通。在閱讀筆記裡,我希望與你分享我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再點綴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我都能夠從書中學習更多。
喝吧!的其他內容
2024/11/16
今天要聊的這本書讀來像作者 Laurie Segall 的自傳。作者之前任職於 CNN 時,以科技線的記者聞名,她的職業生涯可說是見證了整個網路科技的蓬勃發展。閱讀本書除了當成在讀作者的自傳以外,同時也藉由看著她的人生軌跡,以此反思我們自己的職涯。
Thumbnail
2024/11/16
今天要聊的這本書讀來像作者 Laurie Segall 的自傳。作者之前任職於 CNN 時,以科技線的記者聞名,她的職業生涯可說是見證了整個網路科技的蓬勃發展。閱讀本書除了當成在讀作者的自傳以外,同時也藉由看著她的人生軌跡,以此反思我們自己的職涯。
Thumbnail
2024/06/08
今天要介紹的《人生算法》也是中國的商業思維書籍,主要是講人生算法中三大要素:時間、空間、機率。幾個相互疊加,靠著思維工具,幫我們在生活中更好地做出決策。
Thumbnail
2024/06/08
今天要介紹的《人生算法》也是中國的商業思維書籍,主要是講人生算法中三大要素:時間、空間、機率。幾個相互疊加,靠著思維工具,幫我們在生活中更好地做出決策。
Thumbnail
2024/06/01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2024/06/01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原因一定很多, 但最核心的那個原因, 是不是做到以下這件事? 「當個人情感能與課程單元產生連結,學生往往最能進入學習狀況。而這個連結的建立,部分得靠老師投注於跨文化的理解。」 ---ESL教師Katie Toppel #那些老師願意放下身段去理解學生文化? #畢竟人是"情感動物"
Thumbnail
原因一定很多, 但最核心的那個原因, 是不是做到以下這件事? 「當個人情感能與課程單元產生連結,學生往往最能進入學習狀況。而這個連結的建立,部分得靠老師投注於跨文化的理解。」 ---ESL教師Katie Toppel #那些老師願意放下身段去理解學生文化? #畢竟人是"情感動物"
Thumbnail
教學相長,「教」是學習的成長,當然學習要靠教來驗證 1 學習的基礎是模仿。 學習的體悟是教學 這話怎麼說,現在一般人都有相當的認知,就是一生需要不斷的學習,才不會落人後,才不會跟不上時代。 但是,到底自己學習得怎樣,卻是從來沒有體悟,也就是不在乎或者不去想自己學習得程度如何? 2 3 4 5
Thumbnail
教學相長,「教」是學習的成長,當然學習要靠教來驗證 1 學習的基礎是模仿。 學習的體悟是教學 這話怎麼說,現在一般人都有相當的認知,就是一生需要不斷的學習,才不會落人後,才不會跟不上時代。 但是,到底自己學習得怎樣,卻是從來沒有體悟,也就是不在乎或者不去想自己學習得程度如何? 2 3 4 5
Thumbnail
你不能教一個人任何東西,你所能做的,只是幫助他發現已經存在他裡面的東西 。沒有人能比你更了解你的學生​,也沒有老師能比學生更了解他自己​,相信學生,老師也要相信自己,才有力量可以持續走下去​。試著當一個​提出問題而非給出答案​,讓學員自己創造而不是灌輸知識給學生的老師,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課堂風景。
Thumbnail
你不能教一個人任何東西,你所能做的,只是幫助他發現已經存在他裡面的東西 。沒有人能比你更了解你的學生​,也沒有老師能比學生更了解他自己​,相信學生,老師也要相信自己,才有力量可以持續走下去​。試著當一個​提出問題而非給出答案​,讓學員自己創造而不是灌輸知識給學生的老師,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課堂風景。
Thumbnail
教師節,現今的民主之下,似乎老師受到尊重也褪去不少!總覺得有股活該!誰教你笨!傻得來教我…的感受。事實上身為老師有種只求平安,不求麻煩上身的意味了!不知這是誰的問題…   關於所謂「好老師」,大部份的人幾乎都是以「人格特質」為標準。這樣就引發生出了一些有趣的新思路: 1.是否能勝任老師這個職業有關
Thumbnail
教師節,現今的民主之下,似乎老師受到尊重也褪去不少!總覺得有股活該!誰教你笨!傻得來教我…的感受。事實上身為老師有種只求平安,不求麻煩上身的意味了!不知這是誰的問題…   關於所謂「好老師」,大部份的人幾乎都是以「人格特質」為標準。這樣就引發生出了一些有趣的新思路: 1.是否能勝任老師這個職業有關
Thumbnail
圖片 卡內基:「能力會在批評中萎縮,而在讚賞下綻放花朵。」教育的本質是為了成就孩子未來的快樂。比起處罰責罵,還有別的點子,提升教育品質,不打擊孩子。 成為老師不是要展現自己的知識含量,而是要增加學生的心理質量,孩子需要的不是永無止境的挫折,而是一句「加油!你可以!老師陪著你。」如此而已。
Thumbnail
圖片 卡內基:「能力會在批評中萎縮,而在讚賞下綻放花朵。」教育的本質是為了成就孩子未來的快樂。比起處罰責罵,還有別的點子,提升教育品質,不打擊孩子。 成為老師不是要展現自己的知識含量,而是要增加學生的心理質量,孩子需要的不是永無止境的挫折,而是一句「加油!你可以!老師陪著你。」如此而已。
Thumbnail
 又快到年末了 每年的這個時候 總是要拜訪每間合作的學校 和校長主任們聊聊這一年來的改變 以及未來可以怎麼和學校做更多合作課程 而今年有點特別的是 有幾位認識多年的校長調動到大學校去 未來似乎又可以增加合作的學校了 協會課輔班的問答時間  但也是這樣 和幾位校長的拜訪過程中 談到許
Thumbnail
 又快到年末了 每年的這個時候 總是要拜訪每間合作的學校 和校長主任們聊聊這一年來的改變 以及未來可以怎麼和學校做更多合作課程 而今年有點特別的是 有幾位認識多年的校長調動到大學校去 未來似乎又可以增加合作的學校了 協會課輔班的問答時間  但也是這樣 和幾位校長的拜訪過程中 談到許
Thumbnail
 有個關於有效學習的理論認為,學生要能學得好,是他的心智要能夠融入老師的心智當中,換句話說,若是能設身處地去設想老師心裡所想的內容,建構類似的概念,他的理解就愈和老師一樣。同樣的,老師若能想像學生的思考脈絡,也就愈能以學生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  因此,厲害的好老師不是似乎很認真,講得口乾舌燥,而是老
Thumbnail
 有個關於有效學習的理論認為,學生要能學得好,是他的心智要能夠融入老師的心智當中,換句話說,若是能設身處地去設想老師心裡所想的內容,建構類似的概念,他的理解就愈和老師一樣。同樣的,老師若能想像學生的思考脈絡,也就愈能以學生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  因此,厲害的好老師不是似乎很認真,講得口乾舌燥,而是老
Thumbnail
廖振順。2016。時報文化 推薦給:門外想看看門內的非教育相關人士,及在門內想聽聽前輩如何說的人。 廖老師說「只要能在課堂上帶給學生希望,就算是好老師」!但是,還是有些現狀只點出現狀,沒提出答案,例如「各取所需的教育現場」,可能這真的是無解的吧…… 佳句摘錄 P29 一旦認同了自己是一個爛人的
Thumbnail
廖振順。2016。時報文化 推薦給:門外想看看門內的非教育相關人士,及在門內想聽聽前輩如何說的人。 廖老師說「只要能在課堂上帶給學生希望,就算是好老師」!但是,還是有些現狀只點出現狀,沒提出答案,例如「各取所需的教育現場」,可能這真的是無解的吧…… 佳句摘錄 P29 一旦認同了自己是一個爛人的
Thumbnail
# 13《學得更好》(中):作為教師,我怎麼讓學生學得更好?你是否曾經想過這樣子的問題呢?本篇透過整理書中的一些細節,重新建構成四個教學上的大重點,希望在閱讀完後能夠提供給教育者們不一樣的思考方向。
Thumbnail
# 13《學得更好》(中):作為教師,我怎麼讓學生學得更好?你是否曾經想過這樣子的問題呢?本篇透過整理書中的一些細節,重新建構成四個教學上的大重點,希望在閱讀完後能夠提供給教育者們不一樣的思考方向。
Thumbnail
一直以來,對於教改,我們總是放許多心血在方法和制度層面。但今天,筆者想跟各位談談的是在教育上扮演極大重要角色的人物-老師。 到底老師,應該是什麼樣子,又或者,怎樣,才稱得上好老師?
Thumbnail
一直以來,對於教改,我們總是放許多心血在方法和制度層面。但今天,筆者想跟各位談談的是在教育上扮演極大重要角色的人物-老師。 到底老師,應該是什麼樣子,又或者,怎樣,才稱得上好老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