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BD(Business Development)與業務(Sales),到底差在哪裡?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最喜歡去的日本(明治神宮外苑)
HI,大家好,我是 林渙恩 (Alvin)
在之前的文章《3個步驟,讓你做好業務這份工作》 中,我有提到業務工作最重要的3個觀念
  1. 清楚自己擁有的
  2. 放大對方需要的
  3. 聚焦現在能做的
會有這些心得,是因為我做數位行銷業務大約有8年的時間,自然有一些想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不過最近一年我意識到自己的職涯出現了裂變,在加入新創公司之後,我在公司的角色與定位變得更加機動,從一開始負責個人業績,一直到現在負責公司整體在台灣市場的MRR增長,我才猛烈地意識到,每一個人每一天能做的事情、能負荷的工作真的有限,該如何在現有的人力以及每天僅有的24小時裡,做到最大幅度的業績總量增長,我相信是每一家新創公司每一天都會遇到的挑戰。
這時候,我如果不朝著BD這個方向前進的話,我敢肯定在接下來(不用到未來)公司擴張的速度一定會變得越來越慢,公司業績成長的幅度也將會越來越持平。
這時候你可能會問說:
為什麼要做BD才能讓業績大幅度成長,難道做業務不行嗎?
這問題問得非常好!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先從BD(Business Development)以及業務(Sales)這兩種職業在根本上的差異來介紹起:
  • BD:與外部夥伴合作協助公司業績成長,屬於點對面的銷售模式
  • Sales :將產品或服務銷售給單一的客戶,屬於點對點的銷售模式
試著想像一下,業務工作很常時候是一個業務藉由陌生開發,找到有合作意向的客戶之後,逐一上門與之溝通討論,進而促成合作,日復一日;而BD工作則是找到對我們服務感興趣的公司後,首先確認彼此在市場上的定位及客群是否有相似之處、以及我們會如何協助解決他們用戶現在遇到的痛點?進而取得共識完成經銷合作的合約,接著還需要搭建教育訓練的場景,準備適合的 Sales key 來協助經銷夥伴的業務在市場上順利推廣我們的服務。
讓我們藉著下列簡單的算式,讓BD與Sales的差異更加簡單明瞭:

情境A

1個 Sales → 一個月可以跑25個客戶 → 最後成交 5個客戶

情境B

1個 BD → 擁有5家經銷夥伴 → 經銷總共有 20個業務 → 一個月可以跑 200個客戶 → 最後成交 40個客戶
一年下來,一個優秀的業務,可以帶來60個新客戶;但一個優秀的BD,則可以帶來480個新客戶,一樣是花費一個人力成本,結果卻帶來將近800%的業績總量增長差異!
除此之外,BD還能與多位經銷夥伴達成 win win 的雙贏局面,進而讓彼此的合作關係變得更加穩固且深入。
哇,這樣聽起來BD這份工作很美好不是嗎,可以以一擋百,那幹嘛還需要招聘業務?全部的職缺都改招BD進來公司就好拉!
你錯了!只有BD一個人一樣是什麼事情都做不了的,他首先必須找到合適的、願意付出的、了解我們產品價值且真正擁有即戰力的經銷商夥伴來幫忙,光找經銷商這件事,跟業務在做的點對點銷售就不是同一個檔次的事。
而在新創開拓市場初期,招聘業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業務除了帶來穩定的客戶量體,還有機會找到公司的明星客戶;但如果公司進入快速擴張的階段,在時間成本的龐大壓力之下,BD的價值就會完整體現出來。
且目前就業市場上很少看到有公司開出零經驗的BD職缺,主要原因在於一個BD的養成,必須最少同時具備3種能力:
  1. 業務能力《可參考:3個步驟,讓你做好業務這份工作
  2. 簡報提案能力《可參考:6個技巧熟記,讓你簡報提案無往不利
  3. 市場分析能力
這些能力都需要藉由大量的時間以及大量的經驗來培養,非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尤其在新創公司當BD,難度將會更加提升,原因一樣有3種:
  1. 公司在市場的影響力低
  2. 內部政策變化速度之快
  3. 你不能只專心做好一件事情
在新創公司,諸多的外部以及內部因素都會影響到你在BD職務上的推行速度,要如何在這樣的恐怖平衡中穩定的讓業績總量增長,在接下來如果我將會有更多的BD工作心得,會再與大家分享!
今天就先簡單開個頭,讓大家認識一下BD工作與業務工作的差別,如果你對BD以及新創有興趣或是你也正在做BD,我非常期待與你們交流唷,除了在底下留言之外也可以將訊息寄到:

[email protected]


感謝你們花時間讀這篇文章,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有幫助到你,希望你能幫我「按下愛心」,或是留言讓我知道你的想法,我會更加油寫出更多內容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最真實的BD(商業開發)分享,從個人業務拓展到開發團隊管理,從規劃、改善、進而完善的經驗過程,滿滿實戰性的做法與心得,希望能給同樣是在Sales & BD打拚的朋友一道實際的指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這系列是前陣子讀得比較密集的書系,解封之後書順利到手,除了這本之外還有一本福哥的書,然後應該就會休息一陣子,沉澱一下從中間得到的訊息,並且印證。 先說說這本書的優點。如果一個實踐智慧要經過整理變成一個知識系統的話,個人認為作者做了一個不錯的示範。不管是分析的架構或邏輯,條理清楚,也搭配了相應的例子,
Looking for company formation in Hong Kong and wondering what do you need to know? When an individual decides to start a business, there are many ques
In recent decades, Australia has been recognised as an integral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hub. The country has demonstrated that its dynamic industries,
The last few months have been difficult for businesses of all sizes, especially for SMEs. As the SME industry is renowned for having a close knit comm
Thumbnail
In this article, we look to provide guidance on what one can expect when starting a business in Australia as a foreigner.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這系列是前陣子讀得比較密集的書系,解封之後書順利到手,除了這本之外還有一本福哥的書,然後應該就會休息一陣子,沉澱一下從中間得到的訊息,並且印證。 先說說這本書的優點。如果一個實踐智慧要經過整理變成一個知識系統的話,個人認為作者做了一個不錯的示範。不管是分析的架構或邏輯,條理清楚,也搭配了相應的例子,
Looking for company formation in Hong Kong and wondering what do you need to know? When an individual decides to start a business, there are many ques
In recent decades, Australia has been recognised as an integral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hub. The country has demonstrated that its dynamic industries,
The last few months have been difficult for businesses of all sizes, especially for SMEs. As the SME industry is renowned for having a close knit comm
Thumbnail
In this article, we look to provide guidance on what one can expect when starting a business in Australia as a foreig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