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被自己或別人的情緒牽著鼻子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開始覺察自己的內心狀況後,比較能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心智活動,也比較能冷靜地觀察別人的情緒,我覺得自己常因為一件不舒服的人事物,感受到不舒服,浮現出情緒,思維就一直開始思考這件事,然後情緒又上來,又一直思考,不斷的循環之下,內心累積了許多負面情緒,累積久了就有噁心感跟情緒爆發。
對一件事情的執著大概就是這樣反覆的心智活動,導致很多的情緒累積在腦中思考的一件事情上,而且這些事情只發生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跟外在的現實況狀可能還不相干。
事情發生的當下,我可以先感受自己的內心狀況,先別思考這件事,用旁觀者的角度講出自己的感受,直接跟當事人反應,不要讓這件事情停留在心中太久,累積成執念真的挺恐怖的,消耗自己的能量跟時間,現在想想不好好享受當下,在被自己的心智活動困擾著真的有點莫名其妙(?
如果這個事情當下不能反應,我覺得可以先保留這個感受,事後再找時間用筆寫下為甚麼自己會不舒服為甚麼會有這種情緒出現?我自己怎麼了?然後安慰和鼓勵自己,如果情緒太激動,找個沒人的地方好好地發洩情緒,揍枕頭或是狠狠地寫在紙上再撕掉丟掉,通常情緒發洩後我會覺得好很多,不太會有生氣或恨意在心中了,如果覺得發洩不夠就多做幾次吧~
能夠脫離自己的情緒後,比較能冷靜地看待別人的言論,有些我會感到憤怒的言詞,可能對方的意思根本和我想得不一樣,我用自己的思維去解讀對方的言論,挺自以為的,然後再自以為的生氣......我到底在幹嘛啊XD
有時候別人的言論會踩中我內心深層的恐懼,激起我的恐懼心,然後我會覺得是因為對方故意害我有這種感受的,對方是不是故意傷害我?我會把自己內心的恐懼情緒來源加諸在對方身上,或許對方只是純粹的關心,根本不是這個意思,那些只是我自己的情緒而已。
這時候就事我要處理自己的課題的時候了,問問自己,為甚麼會對別人的言論這麼生氣害怕?我到底再害怕什麼?真的跟對方有關係嗎?或者只是我內心的慣例行為罷了?好好面對這些情緒,然後慢慢地處理掉,我覺得處理自己的內心比要求對方的行為(要求對方不要踩到我的線)來得有效多了,但是如果真的沒辦法,還是講出來,不然負面情緒又要積在心裡惹。
我現在學著感受自己的內心狀況,盡量不要再去思考,使得情緒反覆累積,讓不舒服的感受那一瞬間就經過自己的身體流掉,不要累積負面情緒在心裡,下一秒就繼續專注在當下吧。
avatar-img
1會員
25內容數
111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丹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以前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 國中的我是漫畫社的成員,成績在班上前幾名,我是一個安靜喜歡自己做事的人,不喜歡參與太多人的事物,別人會覺得我很“神秘”(可能是臉太臭,不愛講話ㄅ),算有自己想法的人吧,但因為安靜打不入人群裡,有點人群恐懼症,對社交也不太擅長。我那時也蠻自卑的,不喜歡自己,到國三時
我對臣服的定義是,做自己能做的事,接受自己無法控制的事。 開始覺察自己的內心狀況後,我真的覺得自己是一個控制狂,什麼東西都要照著自己的心中的想法去走,不然就會覺得很緊張焦慮,很想去做些什麼改變,最後這些事情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嗎? 好像也沒有耶,那自己到底在窮緊張什麼? 一個人,面對外頭巨大的世界(
上一段感情給我很大的痛苦,所以我對進入一段感情一直很猶豫不決。 不想面對一個人給我的壓力,害怕對方的情緒給我的恐懼感,我覺得進入一段關係很容易把我內心深處所害怕的課題通通掀起來,那些以前沒處理完畢的課題都會跳出來對我張牙舞爪,給我很大的痛苦。 我知道這是一個我處理自己課題的很好時機,可是好累,好想逃
想記錄一些關於我最近體悟的事情。 前年的時候因為喜歡一個人的關係,那時我有許多的情緒狀況,所以我開始探討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一開始我是接觸兩性書籍,然後看到一些心理學的書,最近開始看比較靈性方面的書籍。 我是一個人生出了甚麼狀況,就想往書找答案的人XD 最近看了一本書《當下的力量》,給我蠻多的想法。
我以前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 國中的我是漫畫社的成員,成績在班上前幾名,我是一個安靜喜歡自己做事的人,不喜歡參與太多人的事物,別人會覺得我很“神秘”(可能是臉太臭,不愛講話ㄅ),算有自己想法的人吧,但因為安靜打不入人群裡,有點人群恐懼症,對社交也不太擅長。我那時也蠻自卑的,不喜歡自己,到國三時
我對臣服的定義是,做自己能做的事,接受自己無法控制的事。 開始覺察自己的內心狀況後,我真的覺得自己是一個控制狂,什麼東西都要照著自己的心中的想法去走,不然就會覺得很緊張焦慮,很想去做些什麼改變,最後這些事情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嗎? 好像也沒有耶,那自己到底在窮緊張什麼? 一個人,面對外頭巨大的世界(
上一段感情給我很大的痛苦,所以我對進入一段感情一直很猶豫不決。 不想面對一個人給我的壓力,害怕對方的情緒給我的恐懼感,我覺得進入一段關係很容易把我內心深處所害怕的課題通通掀起來,那些以前沒處理完畢的課題都會跳出來對我張牙舞爪,給我很大的痛苦。 我知道這是一個我處理自己課題的很好時機,可是好累,好想逃
想記錄一些關於我最近體悟的事情。 前年的時候因為喜歡一個人的關係,那時我有許多的情緒狀況,所以我開始探討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一開始我是接觸兩性書籍,然後看到一些心理學的書,最近開始看比較靈性方面的書籍。 我是一個人生出了甚麼狀況,就想往書找答案的人XD 最近看了一本書《當下的力量》,給我蠻多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情緒像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有時讓人喘不過氣,甚至打亂了我們前進的方向。越是想壓抑,情緒卻越是頑固;越是想逃避,它卻越緊追不放。其實,真正的疲憊,不是來自外界的挑戰,而是我們心中那場無休止的內耗。 學會與情緒共處,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解放。當我們接受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試圖對抗它們,生活的壓力
Thumbnail
透過覺察練習,體會到很多時候因為內心的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產生情緒。 學習在不如預期的人、事、物觸動過去的傷痛記憶時,允許自己有情緒產生。 讓自己獨處、沉澱。釐清為何有這樣的感受產生。不批判或指責當下引動情緒的人、事、物。 往往會發現是因為別人沒能照顧到自己的感受,而產生了不愉快的心情。
Thumbnail
「你現在在想什麼?」 當我們在與人相處過程中,感覺到不舒服、討厭甚至憤恨的情緒時,不妨先按個暫停鍵,在心中先問一問自己,現在想到了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專屬信念,在面對新事件時,能夠在1/3秒內無意識的、自動爲它附加正面或負面的初步評估,也就是這「對我有好處」或是「對我有壞處」。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情緒像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有時讓人喘不過氣,甚至打亂了我們前進的方向。越是想壓抑,情緒卻越是頑固;越是想逃避,它卻越緊追不放。其實,真正的疲憊,不是來自外界的挑戰,而是我們心中那場無休止的內耗。 學會與情緒共處,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解放。當我們接受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試圖對抗它們,生活的壓力
Thumbnail
透過覺察練習,體會到很多時候因為內心的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產生情緒。 學習在不如預期的人、事、物觸動過去的傷痛記憶時,允許自己有情緒產生。 讓自己獨處、沉澱。釐清為何有這樣的感受產生。不批判或指責當下引動情緒的人、事、物。 往往會發現是因為別人沒能照顧到自己的感受,而產生了不愉快的心情。
Thumbnail
「你現在在想什麼?」 當我們在與人相處過程中,感覺到不舒服、討厭甚至憤恨的情緒時,不妨先按個暫停鍵,在心中先問一問自己,現在想到了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專屬信念,在面對新事件時,能夠在1/3秒內無意識的、自動爲它附加正面或負面的初步評估,也就是這「對我有好處」或是「對我有壞處」。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