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少吃多動讓你瘦不下來?

2020/07/1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請先排除因為身體、腦部某些疾病導致體重上升,剩下的就是相信物理定律能量守恆以及人體在生物的漫長演化之下,發展出的生存機制。
一般提倡減重要少吃多動的立足點是:

吃的-消耗的=體重

但讓我們想想,這個公式不也就是金錢上:

賺的-花掉的=資產

換成金錢公式我們就能馬上知道,賺的多不一定會成為有錢人,花的多也不一定窮。同時一聽到金錢相關比喻,我們也會有許多焦慮突然湧出,和食物的關係也一樣,許多飲食失調都是源自某種深處的不安全感,請不要忽視它,也許當解開心結後,金錢與體重等等困擾都會一一化解。
讓我們回到簡單的公式裡,先說吃的和賺的。

時薪兩百和發票中兩百

在能量守恆中一卡路里就是一卡路里,提供的熱量都一樣;兩百塊錢就是兩百塊錢,能買到的東西就是這些。但打工一小時賺的兩百和發票中兩百,我會買什麼或存下來是完全不同。透過吃全食物或吃加工食品所攝取的相同卡路里也有不同結果,因為全食物的卡路里一部分還得用來消化本身食物、因為真正的食物還有提供許多飽足感,自然卡路里吃得比吃高密集熱量的食品少。
同樣持續入帳的一塊錢來源不同,例如:賺的是股息、年薪或要不要加班賣肝,也會造成後續資產配置不同。持續吃進的是:蛋白質、蔬菜、油脂或含糖飲料,即使換算出相同卡路里,體重一樣增減但身體組成也會不同。
少吃的是營養還是熱量?所有需要大量意志力的堅持,都不長久,請合理安排好自己的飲食計畫,不要嚴格限制到身體反彈,不要複雜到準備完食材就需要喝一杯來獎勵自己,最後不要相信任何可以抵銷卡路里的藥丸,即使宣稱全天然也不要。

月光族與基礎代謝率

繼續看消耗的熱量和花掉的錢,所有想透過運動增加消耗熱量的人,應該也都聽說過基礎代謝率,如同月光族需要分辨每月花費項目在個人成長學習或是精緻生活。運動能提供的好處,不只是每三十分鐘能消耗的熱量,更多是從事喜愛得運動項目能提升的生活品質,更好的是許多人規律運動後增加的睡眠品質,可以幫助睡眠中代謝脂肪。多睡多瘦多好!

房貸與卡債 vs 健身房費用與長照費用

一樣是花錢,存錢付房貸和一點一滴付卡債,起點原因和之後的結果完全不同;一樣是花錢,請教練或請看護應該一眼就看出差別吧。我自己很喜歡房貸與健身費用的相似性比喻,以及卡債與看護費用的驚人累積量。相似處當然不是金額大小,也不願汙名化卡債,道德批判認為卡債就是自己亂花錢,而是著眼卡債和看護都是相對被動與不由自主的支出,以及陷入沒有選擇的困境中,只能多付出,最後累積出高總額低品質。
房貸和健身費用是屬於可提前規畫,比較有選擇自主權的,即使,付完房貸遙遙大半生,同時房子也在折舊也不一定能賺大錢,至少有個可靠遮風擋雨的床,如同健身費用只要活著動著一直持續支出,也沒有保證不會得癌症,至少有個能站能自由行走的身體。

資產配置 vs 體重組成

等號後的資產與體重。資產中有不動產、動產、存款或股票等等;體重裡的組成有骨骼、肌肉、脂肪與水分其他。如同理財大師們常常強調的資產配置,這是就是現代關於體重乃至BMI的迷思,雖然一樣的公斤數,肌肉和脂肪比例會使中年後體態的走向大不同。如果已有餘裕的,除了擔心股債比,應該也要關心自己的體脂率。
關於存款,摩根·豪澤爾(Morgan Housel)在 CNBC 發文〈父親為孩子準備的一封信:多數人太晚學到的 9 個人生智慧〉中提到:平時有足夠的儲蓄,也能在緊急時刻為你爭取更多時間和選擇。這種因為完全「自主」帶來的幸福感,是其他事物無法提供的。
同樣,我們身上的體重脂肪也不是我們的敵人,在緊急狀態不管是山難或是重大手術,為我們爭取時間的就是脂肪。運動健身或更進一步的說:重量訓練,幫助人體累積的肌肉、骨骼、刺激神經系統等等的好處,就是讓人可以「自主」行動,而這種幸福感是再多金錢、有子女照顧、或雇用再多佣人助理都沒有辦法替代的。
最後,用金錢來比喻雖然相似,但還是有個基本差異,對於吃入的熱量與耗費的卡路里我們太容易心算錯誤了。很多說自己光喝水也胖的人,可能是吃進太多隱形熱量,或自認有運動的人嚴重高估散步、跑步、打羽球、乃至重量訓練會耗費的卡路里,導致運動後為了獎賞自己反而多吃了熱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挑高健身房
挑高健身房
六年級(還有人這麼說嗎)、希望改變世界的普通人、素食者。 拉出高度看待自己、挑高地看身心靈。明白身體不是行李不是容器,身體是我在地球的夥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