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開發(BD),其實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一個陌生的職位。
簡單來說,如果業務是小火龍,那BD就是噴火龍。
老師之前提到:『BD偏重從0到1,與合作夥伴的資源交換、長期效益,與合作夥伴共同放大產品效益』
這正好是我最近要學習做的事,在食品業這類型的傳統產業來說,其實很少聽到BD的職務,通常這個角色都是由老闆本身自己擔任。但是這個位置身負重任,是公司茁壯不可或缺的角色。
話不多說,開始今天課程筆記。
一、市場分析的面向
老師提到,我們應該用三個面來分析市場的面向:
- 市場現狀:產品生命週期、市場規模、政策、技術發展、社會趨勢
- 供給面:供應商、潛在進入者、替代品、競品分析、客戶
- 需求面:用戶分析、產品分析
老師在這邊用【podcast】這個在台灣最近越來越紅的平台來做舉例:
我也試著寫出我們公司的目前面向:
二、如何收集市場資訊
老師提及:
在食品業較難找到第二手的資訊。
從廠商面來說,大多廠商並不注重在網頁經營,甚至是最新時事的分析與評論。廠商還是偏向以業務來增加客源,並沒有花太多心力在線上經營。也比較少廠商做到上市上櫃,可以把他們的財報拿出來研究。
從店家面來說,資訊相對封閉,比較少店家在經營線上的資訊分享。一來可能因為老闆真的很忙,店裡很多事情要做沒有餘力經營。二來可能因為大家對實作比較重視,網路上的分享對他們來說相對次要,所以除非與店家老闆直接聊天,不然很難得知目前市場的資訊。
若是以展覽或是研討會來了解,可能也會比較難知道最新的資訊。
老師這裡也提及幾個老師常用的方式,給大家參考:
- 直接進場(要真的把腳伸進去,才知道水有多深-這是我自己加的XD)
- 實地訪談(這是最花時間與心力但卻最直接的方式了)
- 問卷調查
- 分組討論(公司內部大家關注的點不同,對市場了解的切入點也不同,因此也可能激盪出不同的想法)
- 花錢買報告
- 花錢買專家
看到這裡,我認為可能最好的方式還是『走出去』。
三、資訊不足時,如何做決策?
『錯誤的決定,有時比不做決定好。』
想要百分百掌握資訊然後再進而判斷要下什麼決定,往往會永遠下不了決定。
那要如何做決策呢?老師列出幾個重點給我們,
- 討論可能的方向
- 列出風險與報酬
- 排序或評分(依照可行性、時間、風險、報酬)
- 根據回饋,修改方向(先做出MVP,在慢慢修正)
這裡也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們公司最近下一個重大決策的過程, 身為一個小小公司的二代,我一直希望可以慢慢拓展我們的業務範圍。
我們討論出可能的方向有三大項:
- 自己開店
- 從to B往to C發展
- 研發新產品,往to B市場拓展業務
如果以可行性來說:其實三條路都是可行的,但是可能是先後順序的不同。 我們認為比較順的邏輯應該為先拓展業務(累積資金),進而自行開店,最後再透過店家的力量往to C經營,更能夠接觸消費者。
但是,也可能在拓展業務的時候不順利,或太順利,導致後面的計畫更動。這些都是要先把第一步做了,頭洗下去就會知道了。
如果以風險來說:開店>往to C>拓展業務
因為以我們的優勢來說,我們從to B市場切入更為熟悉與快速。
但是開店與to C都是要另外學習的領域,不僅投入成本比較大(資金或是時間),要看到效益與回報的時間可能也會更長。
如果以報酬來說:未知
開店的成功與否、to C產品的銷量好壞,都是很難以預估的,真的要實際下去試試看,才有辦法真的了解其中的數字。
大家就可以猜猜看我們最終的決定是什麼了。或是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如果有不同的切入點與分析,歡迎跟我分享~~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商業與人生很像,我是屬於一頭熱、想很少的人。
我常常先去做了才發現我好像做不到或者是不喜歡, 但是我一直都相信,人生的道路是刪去法,如果能夠一直嘗試,把不喜歡的理由加以分析、透過越來越了解自己的道路上,或許慢慢能夠找到自己的道路。
從年初到現在,我一直都很想創業,想要有新的嘗試、不同的道路。
但其實,這些決策我都沒有很確實地執行,
一方面是因為我並沒有把全部心思放在這上面,
二方面是我一直被自己的心魔(想要有一個團隊)困住。
我一直到上個月才認真分析我們的現況, 找到可能是最高效益的方式。
你可能會說,為什麼一直到現在才分析?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分析找到正確的方向?
或許我們在跌跌撞撞以後,會放棄一些幻想和不切實際的堅持, 雖然在每一個決策我都花了一些代價,但是我深信這些代價非常值得。
KT老師分享的方向與方法,真的很實戰,也希望未來我的業務再接著往BD的路途,會越來越順利~
今天分享先告一段落拉~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