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心得|KT-「我想開發合作夥伴,如何著手市場分析?」上課心得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from Pixabay
商業開發(BD),其實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一個陌生的職位。
簡單來說,如果業務是小火龍,那BD就是噴火龍。
老師之前提到:『BD偏重從0到1,與合作夥伴的資源交換、長期效益,與合作夥伴共同放大產品效益』
這正好是我最近要學習做的事,在食品業這類型的傳統產業來說,其實很少聽到BD的職務,通常這個角色都是由老闆本身自己擔任。但是這個位置身負重任,是公司茁壯不可或缺的角色。
話不多說,開始今天課程筆記。

一、市場分析的面向

老師提到,我們應該用三個面來分析市場的面向:
  1. 市場現狀:產品生命週期、市場規模、政策、技術發展、社會趨勢
  2. 供給面:供應商、潛在進入者、替代品、競品分析、客戶
  3. 需求面:用戶分析、產品分析
老師在這邊用【podcast】這個在台灣最近越來越紅的平台來做舉例:
內容取自KT老師上課內容
我也試著寫出我們公司的目前面向:
自家公司分析 by椪皮仔

二、如何收集市場資訊

老師提及:
KT老師投影片截圖
在食品業較難找到第二手的資訊。
從廠商面來說,大多廠商並不注重在網頁經營,甚至是最新時事的分析與評論。廠商還是偏向以業務來增加客源,並沒有花太多心力在線上經營。也比較少廠商做到上市上櫃,可以把他們的財報拿出來研究。
從店家面來說,資訊相對封閉,比較少店家在經營線上的資訊分享。一來可能因為老闆真的很忙,店裡很多事情要做沒有餘力經營。二來可能因為大家對實作比較重視,網路上的分享對他們來說相對次要,所以除非與店家老闆直接聊天,不然很難得知目前市場的資訊。
若是以展覽或是研討會來了解,可能也會比較難知道最新的資訊。
老師這裡也提及幾個老師常用的方式,給大家參考:
  1. 直接進場(要真的把腳伸進去,才知道水有多深-這是我自己加的XD)
  2. 實地訪談(這是最花時間與心力但卻最直接的方式了)
  3. 問卷調查
  4. 分組討論(公司內部大家關注的點不同,對市場了解的切入點也不同,因此也可能激盪出不同的想法)
  5. 花錢買報告
  6. 花錢買專家
看到這裡,我認為可能最好的方式還是『走出去』。

三、資訊不足時,如何做決策?

『錯誤的決定,有時比不做決定好。』
想要百分百掌握資訊然後再進而判斷要下什麼決定,往往會永遠下不了決定。
那要如何做決策呢?老師列出幾個重點給我們,
  1. 討論可能的方向
  2. 列出風險與報酬
  3. 排序或評分(依照可行性、時間、風險、報酬)
  4. 根據回饋,修改方向(先做出MVP,在慢慢修正)
這裡也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們公司最近下一個重大決策的過程, 身為一個小小公司的二代,我一直希望可以慢慢拓展我們的業務範圍。
我們討論出可能的方向有三大項:
  1. 自己開店
  2. 從to B往to C發展
  3. 研發新產品,往to B市場拓展業務
如果以可行性來說:其實三條路都是可行的,但是可能是先後順序的不同。 我們認為比較順的邏輯應該為先拓展業務(累積資金),進而自行開店,最後再透過店家的力量往to C經營,更能夠接觸消費者。
但是,也可能在拓展業務的時候不順利,或太順利,導致後面的計畫更動。這些都是要先把第一步做了,頭洗下去就會知道了。
如果以風險來說:開店>往to C>拓展業務
因為以我們的優勢來說,我們從to B市場切入更為熟悉與快速。
但是開店與to C都是要另外學習的領域,不僅投入成本比較大(資金或是時間),要看到效益與回報的時間可能也會更長。
如果以報酬來說:未知
開店的成功與否、to C產品的銷量好壞,都是很難以預估的,真的要實際下去試試看,才有辦法真的了解其中的數字。
大家就可以猜猜看我們最終的決定是什麼了。或是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如果有不同的切入點與分析,歡迎跟我分享~~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商業與人生很像,我是屬於一頭熱、想很少的人。
我常常先去做了才發現我好像做不到或者是不喜歡, 但是我一直都相信,人生的道路是刪去法,如果能夠一直嘗試,把不喜歡的理由加以分析、透過越來越了解自己的道路上,或許慢慢能夠找到自己的道路。
從年初到現在,我一直都很想創業,想要有新的嘗試、不同的道路。
但其實,這些決策我都沒有很確實地執行,
一方面是因為我並沒有把全部心思放在這上面,
二方面是我一直被自己的心魔(想要有一個團隊)困住。
我一直到上個月才認真分析我們的現況, 找到可能是最高效益的方式。
你可能會說,為什麼一直到現在才分析?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分析找到正確的方向?
或許我們在跌跌撞撞以後,會放棄一些幻想和不切實際的堅持, 雖然在每一個決策我都花了一些代價,但是我深信這些代價非常值得。
KT老師分享的方向與方法,真的很實戰,也希望未來我的業務再接著往BD的路途,會越來越順利~
今天分享先告一段落拉~下次見!
有鑒於手機版心智圖真的很糊,有想要原檔的朋友可以到粉專私訊我~
獻上粉專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6%A4%AA%E7%9A%AE%E4%BB%94-102472188017022
感謝大家愛戴~
avatar-img
199會員
36內容數
上課、讀書、體悟, 重要的其實是將所學的知識, 應用在生活上,進而能夠為自己帶來不同高度的視野, 所以想盡可能跟大家分享不同類別的書籍以及如何真正應用在自己的人生當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業務工作大致上包含銷售、簽訂單、維護客戶關係、售後服務等,以前就聽很多前輩說過,業務最難的環節就是開發,而且不是每個業務都具有開發能力,因為開發就是一種無中生有的過程,對於B2B模式來說更是困難,但根據自身經驗,還是可以總結出一些要點。
申論促銷對供應鏈和營運端的影響?在做資料分析時要考慮哪些面向? 促銷類問題在實務上是分析師會覺得相當棘手的問題,在原先已經相當的複雜的市場加上了折價或贈品等變數讓需求、營收、獲利資料變得更加混沌不清。但也因為這樣,不少面試官也想好好聽聽分析師受試者看這件事的角度。
Thumbnail
營隊進入第四天,認識了交易核心、機會成本、風險、貨幣等生活裡的經濟學,今天要帶著學生走進商家,了解身為老闆的考量,認識供需法則的市場實踐。畢竟學生平常多是消費者,很少從老闆與商家的角度來思考事情🧐。 出發前先說明商家沒有接受採訪的必要(津羽老師可是拜託了好多店家才找到的呢!☺️)務必要注意採
在開始任何網路營銷策略之前,深入了解市場是必須的。這包括競爭對手分析、行業趨勢以及市場需求。 競爭對手分析:了解主要競爭對手的營銷策略、產品優勢和劣勢。 行業趨勢:追蹤最新的行業動態和趨勢,預測市場未來走向。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在選擇商品銷售區域及商品定價時需要謹慎,透過瞭解市場需求和競爭情況,以及掌握商品成本毛利,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商品銷售區域和甜蜜定價。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1人創業的路途充滿了挑戰和機遇。 不少創業者陷入失敗的困局,因爲他們都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市場測試。 市場測試為創業者提供寶貴的洞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他們的目標市場,預測需求,並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而一些常見的市場測試的致命錯誤卻可能讓創業者付出沉重的代價。
Thumbnail
商業是什麼? #我一直都有我的見解 我不是本科,沒有上過商學院,所以全然憑藉自身摸索和失敗的經驗。 傳遞交換資訊,叫做「#行銷」 而交換的的產品,叫做「#商品」 想要創造交換的對象,叫做「#市場」
Japan Insider 所有成員皆位於日本。喜歡在「日本裡面」的新創生態圈探險,走訪日本企業、新創,分享日本商業資訊、進入日本市場的經驗,讓海外的團隊對日本市場有更多的認識。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業務工作大致上包含銷售、簽訂單、維護客戶關係、售後服務等,以前就聽很多前輩說過,業務最難的環節就是開發,而且不是每個業務都具有開發能力,因為開發就是一種無中生有的過程,對於B2B模式來說更是困難,但根據自身經驗,還是可以總結出一些要點。
申論促銷對供應鏈和營運端的影響?在做資料分析時要考慮哪些面向? 促銷類問題在實務上是分析師會覺得相當棘手的問題,在原先已經相當的複雜的市場加上了折價或贈品等變數讓需求、營收、獲利資料變得更加混沌不清。但也因為這樣,不少面試官也想好好聽聽分析師受試者看這件事的角度。
Thumbnail
營隊進入第四天,認識了交易核心、機會成本、風險、貨幣等生活裡的經濟學,今天要帶著學生走進商家,了解身為老闆的考量,認識供需法則的市場實踐。畢竟學生平常多是消費者,很少從老闆與商家的角度來思考事情🧐。 出發前先說明商家沒有接受採訪的必要(津羽老師可是拜託了好多店家才找到的呢!☺️)務必要注意採
在開始任何網路營銷策略之前,深入了解市場是必須的。這包括競爭對手分析、行業趨勢以及市場需求。 競爭對手分析:了解主要競爭對手的營銷策略、產品優勢和劣勢。 行業趨勢:追蹤最新的行業動態和趨勢,預測市場未來走向。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在選擇商品銷售區域及商品定價時需要謹慎,透過瞭解市場需求和競爭情況,以及掌握商品成本毛利,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商品銷售區域和甜蜜定價。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1人創業的路途充滿了挑戰和機遇。 不少創業者陷入失敗的困局,因爲他們都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市場測試。 市場測試為創業者提供寶貴的洞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他們的目標市場,預測需求,並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而一些常見的市場測試的致命錯誤卻可能讓創業者付出沉重的代價。
Thumbnail
商業是什麼? #我一直都有我的見解 我不是本科,沒有上過商學院,所以全然憑藉自身摸索和失敗的經驗。 傳遞交換資訊,叫做「#行銷」 而交換的的產品,叫做「#商品」 想要創造交換的對象,叫做「#市場」
Japan Insider 所有成員皆位於日本。喜歡在「日本裡面」的新創生態圈探險,走訪日本企業、新創,分享日本商業資訊、進入日本市場的經驗,讓海外的團隊對日本市場有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