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過自己「為什麼要健身」嗎?

更新於 2020/11/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是一個信仰功能性訓練(Functional Training)的健身教練。
健身教練容易被一堂又一堂的教課和業績壓力給吞噬,忘了靜下心來思考。於是,我開始要求自己定期向內心提問:「為什麼要健身?」
「能覺察自己的身體,變得強壯,用自在舒服的身體過生活」,這是我健身和作為教練的信仰,也引導自己自然而然往「功能性訓練」的方向前行。
花了幾週時間,每天早上抽10-20分鐘,把長達近兩小時的‘5 Mistakes of Functional Training Webinar’線上課程給聽完。一次聽一些些,刻意停下思考和找資料,遇到觀念轉不過來,或這句英文好像聽不大懂,就回播再聽一次。就這樣,沒有太多壓力,開心滿足地完成了這次的學習。
從中收穫很多,也還沒完全理解,打算再重新聽上幾次。而第一個想抓出來,用文字整理自己的思緒與分享的是:透過「動作模式(Movement Pattern)」來思考你的健身課表
「你為何而訓練?肌力訓練和你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多大連結?」
健身教練 Joel Gunterman說
'Movement in all planes of motion.
Looking to hit different movement patterns.'
訓練時,留意課表動作能涵蓋人體動作三個平面(planes of motion:矢狀面、額狀面和水平面);也能觸及不同的動作模式(movement pattern),不僅在健身房,更是要能在日常裡,強壯地面對各種壓力和變化。
Webinar提及學者Paul Chek提出的人體七大動作模式(Primal Movement Patterns):
這是目前我在規劃學員和自主訓練時,依循的準則。把人體視為一個整體,以「七大動作模式(Movement Pattern)」為起點,去檢視是否長期偏重/遺落某個動作模式的訓練?學員本身的狀況需要特別強化那個部份?盡可能不孤立訓練單一肌群,而是讓彼此合作,並以對的時序發力。
力量大的肌群,不一定能在對的時間和順序下發力、不一定能和其它肌群合作。在不同動作模式下,我們去引導各肌群合作與各司其職。
「你為何而訓練?肌力訓練和你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多大連結?」經常地問自己,讓健身/重訓不再只是健身房裡那一兩個小時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和解療癒體驗課 「為什麼我該做的都做了卻落到這番地步?   」 那天一位學員來個案  她一向都是笑口常開的  每個人總是能夠被她正能量給感染  腦筋好、反應快、會讀書   但她卻無法感受真正的快樂  為什麼一個一直笑口常開的人卻不快樂呢? 快樂其實有層次  當你必須要「刻意找尋快樂」
Thumbnail
「覺得有點厭惡自己,覺得是不是太需要別人肯定,沒有自我的逢場作戲。」「社交結束後,我的額頭大冒冷汗,那是我的慢熱性格被逼急了而開始演,迅速想融入那個群體中。」 你會不會覺得,你在日常生活當中都在演戲呢?明明心裡都快崩潰吼叫,還要裝微笑告訴對方OK好。內心重傷自己最懂,有些委屈只能吞下,是這樣嗎?逗點
Thumbnail
為什麼政府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而卻不知道人民的消費總是理性的呢? 這篇文章再把三倍券的「效益」簡單再說清楚。
Thumbnail
明明一位病人身上只有一個癌症,為什麼要在這麼多科別之間跑來跑去呢?分這麼細幹嘛,不能由一位醫師從頭看到尾嗎?
人們在乎選擇的結果,以結果來判定你的選擇是成功還失敗,但其實更該注意選擇的過程。 我們很常做出不是自己想要的選擇,為甚麼?這篇文章會分享怎麼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與主要影響我們選擇的因素。
Thumbnail
書籍編輯、網站編輯、新聞編輯⋯⋯面對的職場樣態與工作節奏各不相同。配合著截稿期限不同,有人是每天背負著定時定量的結案壓力、而有人則是一週一週的結算(卻沒有週末可言)。在網路資訊爆炸已是既成事實的現在,如瀑布般傾注在線上的內容爭相搶奪著閱聽人的注意力,什麼樣的內容吸引人?什麼樣的內容「現在」有人看?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章30節-- (此篇文章與一個魯蛇平信徒給教會關於教牧的幾點個人建議屬同系列,但因為主軸稍有不同稍微分開來) 信主到現在也約略十年了。以前曾經跟我的讀者說過,我的信仰經歷非常坎柯,我決志,受洗,受造都在不同的教會。如果以談戀愛來比喻,我換過得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和解療癒體驗課 「為什麼我該做的都做了卻落到這番地步?   」 那天一位學員來個案  她一向都是笑口常開的  每個人總是能夠被她正能量給感染  腦筋好、反應快、會讀書   但她卻無法感受真正的快樂  為什麼一個一直笑口常開的人卻不快樂呢? 快樂其實有層次  當你必須要「刻意找尋快樂」
Thumbnail
「覺得有點厭惡自己,覺得是不是太需要別人肯定,沒有自我的逢場作戲。」「社交結束後,我的額頭大冒冷汗,那是我的慢熱性格被逼急了而開始演,迅速想融入那個群體中。」 你會不會覺得,你在日常生活當中都在演戲呢?明明心裡都快崩潰吼叫,還要裝微笑告訴對方OK好。內心重傷自己最懂,有些委屈只能吞下,是這樣嗎?逗點
Thumbnail
為什麼政府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而卻不知道人民的消費總是理性的呢? 這篇文章再把三倍券的「效益」簡單再說清楚。
Thumbnail
明明一位病人身上只有一個癌症,為什麼要在這麼多科別之間跑來跑去呢?分這麼細幹嘛,不能由一位醫師從頭看到尾嗎?
人們在乎選擇的結果,以結果來判定你的選擇是成功還失敗,但其實更該注意選擇的過程。 我們很常做出不是自己想要的選擇,為甚麼?這篇文章會分享怎麼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與主要影響我們選擇的因素。
Thumbnail
書籍編輯、網站編輯、新聞編輯⋯⋯面對的職場樣態與工作節奏各不相同。配合著截稿期限不同,有人是每天背負著定時定量的結案壓力、而有人則是一週一週的結算(卻沒有週末可言)。在網路資訊爆炸已是既成事實的現在,如瀑布般傾注在線上的內容爭相搶奪著閱聽人的注意力,什麼樣的內容吸引人?什麼樣的內容「現在」有人看?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章30節-- (此篇文章與一個魯蛇平信徒給教會關於教牧的幾點個人建議屬同系列,但因為主軸稍有不同稍微分開來) 信主到現在也約略十年了。以前曾經跟我的讀者說過,我的信仰經歷非常坎柯,我決志,受洗,受造都在不同的教會。如果以談戀愛來比喻,我換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