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網友對話的反思:從「不信任」到自我覺察

更新於 2024/12/2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與一位網友展開了一段近似爭辯的對話,起因是我在網路影片中看到某個觀點,分享後,對方詢問我的個人體驗,但我拒絕分享,於是展開了這段交流。  

以下是對話的核心片段(部分修改):  

    對方:可以分享個人經驗嗎?  

    我:不方便分享個人經驗。  

    對方:是因為害羞嗎?  

    我:不是,是因為我不信任你。  

這句「不信任」引發了對方的強烈反應,讓他質疑我的回應是否合適,甚至認為我是在對他進行PUA(我還特地查了這個詞的正確含義)。他的不舒服情緒明顯,但我們隨後的對話中,有幾句值得深思的片段:  

    對方:信任是當你說出你的感受時,也要顧及對方的感受。

    我:那不是信任,而是你以為的尊重。  

    對方:信任是相互之間的包容、尊重與坦誠。  

    我:你只是因為不被信任而感到難堪,但你應該理解他人對你說的真話

           ,而非只想到自己是一個「不被信任的人」。  

    對方:如果別人這樣對你說,你會怎麼想?  

    我:我會知道很多問題不用再問,除非對方開始信任我。你只是執著於認

           為自己被批評。  

從「不信任」延伸的課題:  

對方提到:「生活中若沒有信任,那豈不是勾心鬥角?」這句話引發了一連串爭論。對話中,我發現自己的表達方式過於直白,缺乏對他人情緒的顧及。如果當時我能以更溫和的方式拒絕,例如說:「不好意思,這涉及個人隱私,無關乎害羞與否,我不想談論這個話題」,也許就不會引發後續的不快。  

反觀這次交流,對方的反應也反映出了一些普遍的情感模式:  

1. 對關係中的信任和尊重有著高度的期待;  

2. 容易因否定語言(如「不信任」)而感到被批評、不被接納。  

這樣的情感模式在華人社會尤為常見。從小,許多人習慣聽到批評多於讚美,這種「批評=愛的表現」的集體意識,導致許多人對否定語言有強烈的情緒反應。而我的「不信任」則無意間觸發了對方對於被否定的慣性防衛模式。  

對話的後續反思:  

以下是我們稍後的一段對話:  

    我:對於這樣敏感的話題,女性和男性的角色存在著差異。

    對方:難道你對朋友之間也沒有信任嗎?這樣怎麼能更好地了解一個人?  

    我:朋友之間還是有區別的。  

    對方:區別在哪裡?如果人與人之間不能敞開心扉交流,如何真正了解彼

               此?  

    我:區別在於你一直發問多、分享少。你執著於別人應該對你敞開心扉,

           而不是隨緣隨喜。當別人表達對你的不信任時,你專注於「被批評」

           的情緒,而不是理解他人敞開的為難。  

最後,對方回應了一句:「這就是人性吧,每個人都在為自己考慮得更多一些。」  

這段話讓我意識到:初期的對話中,我過於直率,缺乏對對方情緒的體諒。而後來的對話,雖然較為平和,但仍能感覺到彼此的情緒交鋒。  

自我反省與成長:  

將整段對話記錄下來後,我才真正看見自己慣性的溝通模式:  

- 當對方進一步追問時,我傾向用更尖銳的言語劃清界線。  

- 在不自覺中,我啟動了防衛機制,用直率來掩蓋內心的不耐煩。  

這次對話讓我深刻明白,率直與真誠之間的界限在於是否帶有同理心與體諒。直率固然能表達真實感受,但若忽略他人的情緒,便容易引發衝突。  

對方的不適反映了他的情緒課題,而我的覺察則讓我得以看見自己的慣性反應。很感激這次交流,因為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需要改進的地方。若沒有將對話付諸文字,我可能仍以為自己只是表達真實感受,而未察覺其中隱藏的模式。  

接下來,我想在努力在表達真實的同時,學習用更多的耐心與慈悲,去看待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希望未來的交流能更加和諧,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真實」的層面。

備註:PUA 的定義已經從早期談論怎麼運用一些技巧,來讓別人對自己著迷,演變為一種有點病態,明明被欺凌,卻覺得對方是因為愛自己,所以才會有這些看起來像欺凌自己的舉動。

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6039??utm_source=copyshare 

©經理人


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人生一場又一場的戲劇,我們在其中當演員的時候各種情緒起伏,悲歡離合都讓自己難捨難離,如果有辦法當個導演,用第三者的視角看待生命,演一場又一場的精彩,但抽離的也乾淨透徹,是不是嘗試著輕鬆生活體驗人生如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跑完台北馬拉松,我看到終點有人流下眼淚,那種感覺就像完成了一生中極為重要的挑戰。我完全能理解那種激動的心情,因為這份感動對我而言也很深刻。 由於跑量沒有練足的關係,我的比賽從28公里處開始變得艱難。前段就因雙腿不平衡的疼痛而不停的停下來拉伸,到了28公里,身體幾乎無法支撐,我甚至想放棄比賽。那是一
本文回顧了一段工作經歷,分析了其中的情緒與心靈掙扎,並探討瞭如何從過去的批評與怨懟中尋找自我成長的契機。作者分享了在工作中面對壓力、對完美的追求,以及最終學會接納不完美的心路歷程,強調這些經歷的意義在於幫助自身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在思念一段過去的關係時,我們常常感受到深刻的情感波動。這種思念不僅源自孤獨與後悔,同時也提醒著未完成的課題。文章探討了思念如何成為雙向的聯繫,以及如何透過冥想與愛的表達來釋放過去的執著。最終,分離雖痛苦,但卻是成長與自我反思的重要過程,讓我們更懂得如何勇敢面對內心的恐懼,並接受生命中的教訓。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時,如何運用覺知與深呼吸技巧來減輕壓力,維持內心的平靜。作者分享了一個早上的經歷,遇到工作的緊急報告與家庭的責備,如何透過覺察與反思,重新找到平衡,並將冥想的能力應用於日常生活。這不僅幫助他解決當前的問題,更令他體會到當下的力量與重要性。
最近瘋狂迷上了 Thread,隨時隨地都能分享任何心情,無論是討拍、討情債,還是討論戀愛問題,讓人目不暇給。 這次,我想談談「年紀」這個話題。常看到有人發文表示自己「40+」、「50+」,每當我看到這些文字和照片,心中總有一股感慨。年紀的限制往往來自於社會和文化的框架,為我們設下了種種規範,讓人覺
這段文字來自於you tube影片seeker 大師兄轉譯羅伯特·強森的「與內在對話:夢境、積極想像與自我轉化」。影片中,羅伯特分享了一個個案的故事,讓我深感興趣。故事講述一位女性因為為家裡裝潢而感到困擾,陷入選擇的糾結,甚至導致她夜不能寐,與愛人和家人的關係也變得緊張。就在這個時候,她嘗試與自己的
跑完台北馬拉松,我看到終點有人流下眼淚,那種感覺就像完成了一生中極為重要的挑戰。我完全能理解那種激動的心情,因為這份感動對我而言也很深刻。 由於跑量沒有練足的關係,我的比賽從28公里處開始變得艱難。前段就因雙腿不平衡的疼痛而不停的停下來拉伸,到了28公里,身體幾乎無法支撐,我甚至想放棄比賽。那是一
本文回顧了一段工作經歷,分析了其中的情緒與心靈掙扎,並探討瞭如何從過去的批評與怨懟中尋找自我成長的契機。作者分享了在工作中面對壓力、對完美的追求,以及最終學會接納不完美的心路歷程,強調這些經歷的意義在於幫助自身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在思念一段過去的關係時,我們常常感受到深刻的情感波動。這種思念不僅源自孤獨與後悔,同時也提醒著未完成的課題。文章探討了思念如何成為雙向的聯繫,以及如何透過冥想與愛的表達來釋放過去的執著。最終,分離雖痛苦,但卻是成長與自我反思的重要過程,讓我們更懂得如何勇敢面對內心的恐懼,並接受生命中的教訓。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時,如何運用覺知與深呼吸技巧來減輕壓力,維持內心的平靜。作者分享了一個早上的經歷,遇到工作的緊急報告與家庭的責備,如何透過覺察與反思,重新找到平衡,並將冥想的能力應用於日常生活。這不僅幫助他解決當前的問題,更令他體會到當下的力量與重要性。
最近瘋狂迷上了 Thread,隨時隨地都能分享任何心情,無論是討拍、討情債,還是討論戀愛問題,讓人目不暇給。 這次,我想談談「年紀」這個話題。常看到有人發文表示自己「40+」、「50+」,每當我看到這些文字和照片,心中總有一股感慨。年紀的限制往往來自於社會和文化的框架,為我們設下了種種規範,讓人覺
這段文字來自於you tube影片seeker 大師兄轉譯羅伯特·強森的「與內在對話:夢境、積極想像與自我轉化」。影片中,羅伯特分享了一個個案的故事,讓我深感興趣。故事講述一位女性因為為家裡裝潢而感到困擾,陷入選擇的糾結,甚至導致她夜不能寐,與愛人和家人的關係也變得緊張。就在這個時候,她嘗試與自己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如果因為別人的回應與自己的期待有落差,感到不開心, 溝通成了情緒性的表達,就不能算是良好的溝通。
Thumbnail
對於交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條件及要求。當你遇到想在一起的人,多少會投以期待。但也許你並不是對方最想要的選擇。 我們都有自由選擇自己想要交往的對象,也有拒絕的權利。收到別人的拒絕時,要明白對方拒絕的是這個選項,而不是你這個人。 不用因為對方的選擇而否定自己、而你因此升起的難過、情緒,都只是因為沒
Thumbnail
相處上起爭執也是難免的,不過有的人就會願意停下來好好解釋清楚,因為友誼重要,也很想好好的珍惜這一切。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Thumbnail
想起之前在讀書會上討論的話題——當我們在社群平台看到不合時宜的發言,甚至是針對我們自己所屬群體(ex: 文組、女性、支持某些理念者……)的抹黑與攻擊時,是否應該主動發言表達不同觀點或甚至適時反擊? 『如果自己什麼都不說,會不會久了大家就會認為他們是對的?』朋友認為,不同的聲音很重要,表達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Thumbnail
你內心否定對方,不論是表情或肢體表現出來或用言語否定,對話不是陷入爭論就是加快結束,想維持開心聊天的做法是,先接納對方跟你的想法不同的事實,並重複說一遍對方意思。 對對方說法持保留態度也可說「原來你是這樣想」「應該有人跟你一樣想法」「聽起來有可能」之類。 尊重彼此的差異,並以開放的態度接納不
Thumbnail
思維方式不同,是否也是形成溝通過程中的一種障礙?我問著想要清楚回答的問題,想要著一拍兩瞪眼的回答。他繞著圈圈不願正面回答。我是真的不怕失去,而是只要一個明白。然後,又再度進入一樣的迴圈裡,是自己還不願走開,所以願意逗留。而他,是否也還沒想讓我走,所以說著那種不明不白,模稜兩可的回答。每每想討論些什麼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如果因為別人的回應與自己的期待有落差,感到不開心, 溝通成了情緒性的表達,就不能算是良好的溝通。
Thumbnail
對於交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條件及要求。當你遇到想在一起的人,多少會投以期待。但也許你並不是對方最想要的選擇。 我們都有自由選擇自己想要交往的對象,也有拒絕的權利。收到別人的拒絕時,要明白對方拒絕的是這個選項,而不是你這個人。 不用因為對方的選擇而否定自己、而你因此升起的難過、情緒,都只是因為沒
Thumbnail
相處上起爭執也是難免的,不過有的人就會願意停下來好好解釋清楚,因為友誼重要,也很想好好的珍惜這一切。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Thumbnail
想起之前在讀書會上討論的話題——當我們在社群平台看到不合時宜的發言,甚至是針對我們自己所屬群體(ex: 文組、女性、支持某些理念者……)的抹黑與攻擊時,是否應該主動發言表達不同觀點或甚至適時反擊? 『如果自己什麼都不說,會不會久了大家就會認為他們是對的?』朋友認為,不同的聲音很重要,表達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Thumbnail
你內心否定對方,不論是表情或肢體表現出來或用言語否定,對話不是陷入爭論就是加快結束,想維持開心聊天的做法是,先接納對方跟你的想法不同的事實,並重複說一遍對方意思。 對對方說法持保留態度也可說「原來你是這樣想」「應該有人跟你一樣想法」「聽起來有可能」之類。 尊重彼此的差異,並以開放的態度接納不
Thumbnail
思維方式不同,是否也是形成溝通過程中的一種障礙?我問著想要清楚回答的問題,想要著一拍兩瞪眼的回答。他繞著圈圈不願正面回答。我是真的不怕失去,而是只要一個明白。然後,又再度進入一樣的迴圈裡,是自己還不願走開,所以願意逗留。而他,是否也還沒想讓我走,所以說著那種不明不白,模稜兩可的回答。每每想討論些什麼